刘永生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2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随着电子产品使用量的增多,相应的信号源随之增加,导致电磁环境复杂,影响无线电的传输。无线电干扰会严重影响短波通信,不仅影响工业的顺利生产,而且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因此,研究短波通信干扰因素与响应优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频段特性。军用超短波电台的频带范围通常为30 Hz~88 MHz,民用超短波电台的频带范围通常为30 Hz~300 MHz。基于视距通信条件,电波缺乏良好的绕射能力。基于固定通信条件,电波信道参数非常稳定。基于移动通信条件,电波存在严重的多径衰落问题。
另一方面,通信距离。按照天线加工、发射功率以及装备形式等,通信距离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机载通信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上百千米甚至更远,而车载通信和舰载电台的通信距离仅为几十千米。
2.1.1 接收机阻塞
在外界出现强干扰信号时,由于频率无法同频而引起互调干扰等。干扰作用于前端电路时,因为接收机的非线性会影响有用信号的增益,或产生严重的噪声,使得接收机更加迟钝,此种现象即阻塞干扰。
2.1.2 发射机的杂散辐射
若是杂散辐射具有较强能量密度,则会增加相邻接收机的噪声,造成波形失真或是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1]。杂散辐射主要涵盖互调产物、寄生辐射以及谐波辐射。它由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和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频段引发。发射机一般选择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和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电路进行调频。电压控制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相噪、DCS截止频率、PLL时钟信号倍频等均会引发杂散辐射。虽然低通滤波器能够滤除高次谐波,但是低次谐波频率具有较强分量信号,极易引发干扰。另外,滤波器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信号强度。
2.1.3 发射机噪声
因为噪声具有较宽的噪声频谱,所以数兆赫条件下将会干扰邻近接收机。受振荡机倍频次数、纯度以及电源波动等方面影响,随着辐射功率增加,边带噪声也会增加。超短波通信中,远端宽带噪声会严重影响通信性能。例如,VCO噪声等基于载频发射机的噪声,因为具有较宽的频段,极易进入周边接收机频段,影响接收机信号纯度。特别是在不同频率噪声谱出现叠加情况时,将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2.1.4 接收机的寄生响应
寄生响应是超外差接收机接收组合频率形成的无用信号。此种组合频率干扰通式为
式中:q与p均为正整数,分别为有用信号的频率Fs和本振频率Fo的谐波次数。
当满足Fk≈Fi时,组合频率Fi的干扰信号进入中频放大器中形成干扰。如果接收器的前端电路缺乏良好的选择性,则Fo的谐波信号将与干扰信号出现混频现象,从而产生组合干扰问题。
2.1.5 接收机缺乏良好的选择性
接收机的选择性指接收机在不同干扰与信号中选择信号的能力,单位一般用dB表示。如果前端电路缺乏良好选择性,那么将无法有效抑制邻道干扰。邻道干扰不同于工作频率,是运行于邻近信道超短波信号干扰接收机的有用信号。中频滤波器的阻带衰减特性会严重影响邻道干扰信号。一般借助邻道抑制比表征接收机抑制邻近信道的能力,抑制比为。其中:Es为接收机在有用信号方面的灵敏度;Ei为接收机在邻近干扰信道方面的灵敏度。
2.2.1 同频干扰
超短波通信干扰因素中,同频干扰较为常见,指频率一致的波段发生干扰。多台通信系统选择相同波段频率运行,极易在1个接收器中产生多个频率相同的信号[2]。因为设备抗干扰能力不足,在调频过程中会发生相位不相符与偏差等问题,造成同频干扰现象。无用信号源能够监听自身,影响通信质量。开展通信监听工作时,可选择同频干扰。
2.2.2 互调干扰
第一,无源器件的互调干扰。对于传输链路来讲,因为无源器件具有非线性特点,所以会引起互调干扰,如机械开关和天馈系统天线等。因为机械基础虚焊和不可靠等因素,极易形成互调干扰。第二,接收机的互调干扰。在多个强干扰信号进入前端电路时,因为混频器与放大器具有非线性特点,所以导致干扰信号出现相互调制的现象,形成落入通带互调产物。它的大小主要受到干扰信号数量、干扰信号强度、寄生响应以及射频选择性等因素的影响。第三,发射机的互调干扰。因为多个发射机天线距离较近且不同天线具有相互耦合部位,所以周边发射机辐射干扰功率会向发射机天线耦合,导致干扰信号流入放大器末级。一些干扰信号Fb和有用载波信号Fa混合,形成Fm=±mFb±nFa,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发射有用信号和组合信号,干扰周边接收机。
3.1.1 阻塞干扰优化策略
为了防止发生阻塞干扰,应该重视以下问题。第一,对天线架设的高度和大功率发射装置功率进行限制。第二,频率指配工程中,注意台站频率和地址关系,针对设置于相同地址的电台,防止发射机频率和其他电台接收机的频率接近。第三,不同系统天线尽量保持较远间距,若是间距较短或是设置于相同地点,选择接收滤波器与发射滤波器进行预防。第四,有效设计接收机阻塞指标,如采用动态范围大和线性好的元件用于前端电路器件[3]。
3.1.2 杂散辐射优化策略
为控制杂散辐射的幅度,减小杂散辐射区域,可选择以下措施。第一,满足发射机的规范标准。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为10 W或15 W的情况下,离散频率实际辐射功率需要低于载波频率70 dB。第二,将滤波器设置在发射机输出端,有效抑制无用分量。第三,保证倍频器输出良好滤波,削弱无用谐波。第四,严格隔离或屏蔽不同的倍频器,结合合理设计,充分降低寄生辐射。第五,前级放大器选择线性放大器,充分减少互调与谐波产物。第六,降低倍频次数,强化输出回路选择性。第七,强化频率稳定度与振荡信号纯度。
3.1.3 发射机噪声优化策略
为了降低噪声干扰,需要有效控制发射机边带噪声。通过提升主振纯度和频率,控制倍频次数来减小振荡器噪声,通过开展电源去耦作业降低调制电路与低电平运行电路的灵敏度。另外,在系统设计方面,选择降低噪声干扰的优化策略,如提高发射机滤波和提高天线隔离力度确保减少噪声。
3.1.4 寄生响应优化策略
为使寄生响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工作频段中偏离标称运行频率±12 Hz的寄生响应,需要低于标称运行频率信号60 dB,低于运行频段外寄生响应70 dB。优化寄生响应方法如下:一是选择增益分配和电路;二是科学确定和使用放大器、混频器以及其他器件;三是强化前端电路滤波特性;四是科学确定中频频率。
3.1.5 优化接收机的选择性
为保证接收机具有良好选择性,解决邻道干扰问题,需要在设计接收机方案时,借助电路设计与器件选型,保证选择性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使得抑制比指标大于60 dB。
3.2.1 同频干扰优化策略
通信组网与通信时钟是造成干扰问题的主要因素。相邻电子设备互调产物或是寄生辐射也会形成干扰[4]。第一,通信组网过程中,借助频谱分析仪或是场强仪检测通信装置附近电磁环境,在分配频率过程中避开存在同频干扰隐患的频率,同时积极监管无线电的电磁频谱,关闭非法干扰源或是降低干扰源信号幅度。第二,强化装置中高速运行时钟电磁兼容性,减小时钟辐射强度。第三,设备自测运行频率,限制使用同频干扰运行信道,并通过说明书予以说明。
3.2.2 互调干扰优化策略
对于无源器件互调干扰,主要通过无源器件有效接地进行优化策略控制。对于发射机互调干扰,可借助空间传输进入相应的接收机。
互调产物损耗L为
式中:Lp为传输损耗;Li为发射机反向的互调抑制;Lc为耦合损耗。
因为开展工作实践时,互调信号与有用信号相同,也存在Lp。对计算互调产物全部损耗的过程中,与有用信号的电平相比,Lp并不会影响L值。不同天线的Li与Lc对于不同发射机互调产物具有较大影响。因此,要想对发射机互调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选择提高发射机Lc。通过扩大不同发射机天线之间的距离,降低Lc。选择高Q值的滤波器,将滤波器设置于输出端进行滤波处理,通过合理的频率选择性,为不同发射机提供良好的隔离度,同时降低有用信号Lp。在Q值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不同发射机频距的增加,滤波器频率隔离度随之增加,其一般根据6 dB频程速率提升。另外,可通过提高频率管理力度防治互调干扰。分配频率过程中,增加不同发射机运行频率间隔。计算发射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互调频率范围,分配频率表编制时避开干扰频率。此外,优化互调指标,科学确定功放电路功率放大工作点。例如,选择推挽末级放大器等以获得正常互调指标,得到较大Li值,有效优化信号失真的问题,降低互调干扰。
3.3.1 智能天线技术
在通信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将智能天线安装到接收设备,接收相应频段信息,降低电磁波造成的污染,实现抗干扰目的,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各方向信号干扰[5]。现阶段,基于不同因素的影响,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例如,在某片区域中,多数用户选择智能天线,导致不同天线相互影响形成耦合干扰。例如,要强化天线抗干扰性能,应收窄天线波段,实现短波定向传播。该技术干扰模型与计算模型应深入优化和完善。相关人员结合该技术应用局限问题研究了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技术,能够同时开展多发多收作业、MIMO构建多用户共享与复合空间等技术,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天线示意
3.3.2 扩频技术
该技术有效拓展了无线通信频谱,在频谱中隐藏稳定性强且有效的信号,实现保密要求与提高抗干扰水平。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模式是扩频技术的典型应用。当前较为常用的是扩频技术直接序列,指借助对通信频谱进行扩展,促使传输信号减小功率谱密度,进而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和信号保密性,在卫星通信与蜂窝通信中应用广泛。
当前无线通信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相关人员应积极强化超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针对通信装置性能干扰和共址干扰等因素,通过阻塞干扰优化策略、寄生响应优化策略、发射机互调优化策略、智能天线技术以及扩频技术等进行优化,以提高超短波通信抗干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