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婷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经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与市场经济融合,走向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需要相应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企业需要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确保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价值能最大化发挥。而业财融合理念为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了导向,国有企业应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方式带来的“部门阻隔”,基于业财融合视角完善企业组织架构,优化业务管理流程,采用多样化的财务管理方法,从而使财务目标与业务目标可同时实现,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能力。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与业务相互脱节,财务部门通常难以对业务的开展进行有效指导。而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财务管理,模糊了财务与业务的边界,从业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进行财务管理[1]。在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不仅参与事后核算,还要对经营活动实施有力的监督与指导,财务人员对企业经营状况有更准确的认知,可采取更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帮助企业以更小的成本,取得更大的利益。
企业的经营过程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常见财务风险如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市场风险、税务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走向破产倒闭。例如,企业债务结构严重失衡,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又难以获得新的融资机会,就可能爆发债务风险,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而实施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及时掌握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便可通过异常数据感知潜在风险隐患,提前采取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国有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化运营,不再享受特殊待遇,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需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想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要保持盈利,还要主动开源节流,降低财务成本、生产成本、业务成本,塑造成本领先优势。国有企业基于业财融合理念,对业务运营中各环节的财务支出进行严格管控,便可有效减少非刚性支出,提升自身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水平。
通过会计信息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评估、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是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获取到的多是由业务人员上报的二手数据,数据准确性、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融入业财融合思想的管理机制下,业务与财务不再各自为政,需将业务信息转变为财务信息,这便从源头上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仍有部分国有企业对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未形成良好的业财融合的企业氛围[2]。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这部分国有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少交流,财务部门不会深入了解业务实情,只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核算、分析原始凭证、编制账簿报表,而业务部门也常常忽视财务数据在业务运营中的作用,从不主动寻求财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也不能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财务与业务融合程度低,不能发挥协同作用。
实施业财融合,拓宽了财务管理范围,改变了财务管理流程,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新要求[3]。然而,国有企业现有财务管理人员,大多知识结构单一,转型节奏缓慢,不能很好地适应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甚至部分人员对业财融合的实施有着质疑,仅将制作报表、记账等工作视为自己的工作内容,认为业务的监督与指导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而且国有企业现有的大部分业务人员,虽然业务知识与技能过硬,但普遍对财务管理知识和理论不了解,未接受过系统化的相关培训,难以从业财融合视角开展业务工作,只能保持以往的工作模式。
业财融合的实现途径是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的三位一体,建设流畅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平台,消除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差,才能实现业财融合的目标[4]。但一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未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无法实时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效应,严重阻碍了业财融合。虽然也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尝试了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导致各部门应用的系统差异性大,子系统之间口径不统一、数据不兼容,财务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进行数据的整合、筛选,影响了业财融合效率。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工作目标不一致,对相关经济数据计算的口径、方法有差异,财务部门关注的多是财务指标,重视支出、成本、收入等方面的问题,而业务部门关注的多是非财务指标,重视业绩、销售额等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业财融合,避免二者在工作内容上产生分歧,就必须要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然而,很多国有企业虽然提倡实施业财融合,却没有根据业财融合的要求,及时更新相关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业财融合缺少相应的制度依据,造成双方工作协调的难度大,经常出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相互不认同的情况。
采取正确的绩效评价方法,检验业财融合的实际效果,便可找出企业业财融合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为业财融合方案的调整指明方向。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在业财融合中的作用,未结合业财融合对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影响,科学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导致企业绩效管理与业务脱节。虽然也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对业财融合情况展开了绩效评价,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多以定性指标为主,量化指标少之又少,导致绩效评价的主观性较大,很多时候绩效评价的结果无法客观反映出企业业财融合的真实情况。
业财融合是国有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应正确认识业财融合的核心内涵,提高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
首先,领导重视程度关乎业财融合的力度,企业领导要持续关注和推动业财融合工作进程。例如,将业财融合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由企业领导定期组织工作会议,对业财融合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引导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设计融合机制,营造业财融合的氛围。
其次,为了消除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职能壁垒,应创新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使财务人员深入前端,了解业务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使其能够以财务视角解析业务,对业务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例如,在业务部门进行预算申报时,财务人员充分结合业务的特点,帮助业务人员选择适用的预算编制方式,促使业务预算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
举一个例子,《喊山》,后来叫《乌蒙山》,写的是两代人,老村长和30年后老村长的儿子继续当村长,全村人不原谅他,因为父亲在文革当中有很多错,尽管是无奈被迫的,他不是主谋,他等于也是受害者,后来儿子通过自己的行为,一点点翻,最后赢得全村人的信赖。这个作品写得很干净,是对文革的反思,就是刚才杨昕巍导演说的那个思路。目前这样的演出不够,感觉30年前就可以出现这样的戏。可以借鉴《雨花台》,评文华大奖和后来五个一工程奖的时候,话剧第一,做的是雨花台革命先烈的事,从剧本结构到舞台呈现,真实感、形式感、样式感绝对好,可见即便是做那个年代的东西也可以非常好。
最后,为了加强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应设置BP 岗位专门负责追踪业务动态,为业务部门提供多种财务解决方案,协助业务部门处理涉及财务相关的工作,从而助力财务与业务的深度合作,促成业务和财务双向融合。
业财融合背景下,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业务、理解业务,具备分析业务、指导业务的能力[5]。
为了满足业财融合实施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首先,国有企业应优化用人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要坚持需求导向、实战导向,实现以事择人,避免绠短汲深情况的发生,确保人才水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且应聘测试时不仅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技能,还要考察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坚持人才的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理念相契合。
其次,国有企业要结合业财融合的要求,对现有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例如,外聘相关专家或讲师,开设业财融合知识大讲堂,让财务人员学习业务开发、业务流程等课程,让业务人员学习会计、税务基础知识;实行轮岗培训,帮助财务人员熟悉业务运营、业务链条,培养懂财务、懂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最后,为了留住人才,提升管理队伍稳定性,国有企业要践行人本理念,按照马斯洛需求分层理论,优化员工激励机制,使员工在物质需求获得满足感时,又能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感,进而保持更高的工作投入度,努力落实工作任务。
若财务与业务之间存在沟通障碍,财务无法准确判断业务情况,业务难以获取到实时的财务数据,业财融合就会无从谈起。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财务与业务间交流、互动的渠道,为业财融合创造条件。例如,基于ERP 管理系统对财务与业务进行控制,使相关经济活动以数据的形式在ERP 系统中展现,以此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互联互查,全面消除业财沟通隔阂;借助互联网的即时通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将交易、对账、发票、付款等一系列流程嵌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此实现运营管理系统的全面统一,以便于财务部门获取一手数据,及时发现业务数据存在的异常。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必须要面对信息安全问题,国有企业应采取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例如,将共享信息进行分层管理,根据职位的不同,限制访问的信息级别,降低关键数据信息外泄的可能性。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各自领域内深耕细作,而实行业财融合模式后,二者产生合集,需要交叉协作开展工作,如此一来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发生变化,绩效评价体系自然也要随之变化。绩效管理是助力业财融合落实的重要工具,要想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国有企业应围绕业财融合的要求,在市场调研、行业发展预测、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可执行、可操作的绩效目标。总体绩效目标设定后,要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细化,使绩效目标具体化,如划分为:企业级目标、部门级目标、员工级目标。另外,国有企业要基于业财融合理念,借助平衡计分卡,从4 个维度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绩效评价转化为驱动业财融合的动力。
例如,财务维度强调降本增效;客户维度强调客户粘性及满意度的提升;业务流程维度注重业财一体化;学习与成长维度注重业财融合的沟通与协助。此外,还要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深挖隐藏性、潜在性问题,不断修正、调整业财融合方案,确保融合方式、融合策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避免错误融合、不合理融合,造成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出现混乱。
国资委于2020 年和2022 年多次印发文件,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应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将财务和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建设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体系。基于业财融合理念改革财务管理模式,可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但目前来看,国企业财融合现状不乐观,财务与业务融合程度低,相关工作人员转型慢,缺少配套的管理制度。因此,国有企业应结合业财融合要求,制定配套管理制度,提高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并积极引进、培养符合业财融合实施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业财融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