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英
(榆林市榆阳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多年来,榆林市委、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于林业火灾防控工作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重视度,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显著增强,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火灾发生次数和火灾损失明显下降,但随着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森林草原面积的持续性增长和火险等级的持续升高,森林草原防火任务也随之愈加艰巨,形势更加严峻。因此,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火灾防控思想意识、体制、防控责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灭火装备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火灾防控与灭火方案,严格控制火源,加快现代化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1]。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横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榆林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长期以来的治沙造林,让全市境内的流动沙区逐渐变绿,林木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0.9%增加到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93.24%以上。根据榆林市最新林草资源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全市林地面积1991821hm2,草地面积648767.1hm2,森林面积1366073.3hm2,森林覆盖率31.72%,林木绿化率37.71%,林草覆盖率56.41%,2019年榆林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对保护全市境内林草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榆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森林草原防火任务更加艰巨。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榆林市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风沙治理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防沙工程、绿化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持续实施和成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榆林市森林草原面积和森林蓄积大幅增长,林区内可燃物载量亦随之迅速增加,火险等级持续升高,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的潜在隐患日益增大。在现有林地林木资源中,中幼龄林、人工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所占比重偏大,林分抗火性差,一旦起火极易成灾,管护任务越来越艰巨,森林草原防火任务越来越重。
(2)野外火源持续增加,管控难度不断加大,火灾隐患不断增加。
榆林市积极推行林权集中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林农一体、林工一体、城乡一体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的林区积极踊跃的开展各项林业经营活动,促进了榆林市的林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每年参与入山采集、林业旅游观光和林业种植的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造成林区复杂的社会因素,使得野外火源点多、面广、线长,难于控制,野外火源管控难度不断增大[2]。同时,由于全市范围内大部分林区与草原分布区域林(草)农交错现象较为普遍,当地人民受到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经常有居民组织烧秸秆、烧荒、烧地等用火行为,还有大量居民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节目上坟烧纸、焚香祷告,给森林草原防火带来巨大火灾隐患。
(3)极端天气增多,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榆林市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全市近年来不断呈现出防火期持续干旱少雨,空气干燥,春季多出现高温、大风、干旱等天气的发展趋势,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持续升高,火险气象等级甚至达到高度危险程度,容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极为不利,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异常严峻。根据陕西省最新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结果和全国草原火险区划表,榆林市涉及二级森林火险区7 个;涉及草原极高火险区4 个,草原高火险区1 个,草原中火险区1 个。
(1)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体系有待完善。
森林草原的火险预警监测工作是确保火灾预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同时火灾情况的实时监测也是确保森林草原火灾危险及时发现的关键环节。榆林市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指挥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存在预警响应机制不完善、林(草)火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不高、监测盲区多等诸多问题。
(2)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近年来,榆林市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由于受当地经济实力、自然环境因素和当地交通运输能力等条件限制,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部分区域内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较差,仍存在通讯盲区,加之政府财力有限,对森林防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依然不足,火情瞭望监测、专业扑火队装备、火场通信与指挥设备等森林需要防火设施设备较为落后,各级防火部门在组织扑救过程中,普遍存在扑火设备不足、扑火机具老化、扑灭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3)森林草原消防专业力量急需加强。
森林草原的消防部门是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确保森林火灾救援质量和火灾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重要保障。目前,榆林市建有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伍3 支100 人,半专业队伍50 支1368 人,部分县(市、区)尚未建立专业消防队伍,半专业消防队伍装备水平不高,专业技术培训不足,各级指挥员、扑火队员缺乏实战演练经验,综合森林草原防火扑救、应急救援能力不足,火灾防控能力不强,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难以满足火灾扑救需要。急需组建布局均衡合理、装备精良、作战过硬的县级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伍,不断加强森林草原消防队伍的正规化和专业化建设[3]。
(4)野外火源管控力度仍需加强。
根据近年来全市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的次数与起因统计,在所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中,已查明起火原因的98%以上是由于人为因素野外违规用火造成。由于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较差,基层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未全覆盖,特别是针对林区内留守的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人员的安全用火、科学避险常识宣传不到位,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技能和安全避险常识培训覆盖面小,充分暴露出森林草原火源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1)强化责任落实。按照“三线”森林草原防火责任机制(政府与政府、指挥部与成员单位、林业部门与林业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管理”制度。由地方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火灾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林业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是重要责任人、防控部门的单位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把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地区责任和包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落实到具体分区,落实到防控现场,落实到乡、镇、村、社、小组、家等不同等级中,林业资源的拥有者身上,并做到积极宣传防火安全,确保每家每户接收到防火安全宣传教育、确保将林业防火工作传播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将林区内的火源实行全面管理,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巡山检查,确保防控措施得到有效开展。同时相关部门还要提高对发生火灾险情的调查力度,对负责人和造成险情的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和追责,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确立行政首长森林草原火灾责任制,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党中央发布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得到有效开展,严厉查处责任不明确、职责不履行、防控工作不重视等失职渎职行为。通过责任追究,切实促进各地林业防火安全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
(2)加大宣传教育。把森林草原防火宣传贯穿于整个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多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森林草原防火方针政策,普及森林草原防火知识,增加对林业防火安全和预防专业能力的培训,扩大宣传阵地,完善长效培训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全民森林防火的责任意识和防火减灾素质。
(3)坚持严管重治。在森林草原防火期内,发布政府防火戒严令,并形成长效机制。对于在自然环境中使用火源需要及时向上汇报、通过审批后才能使用。强化森林草原防火高火险期内林区和林边用火管控,严防火种入山;对重点林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及火灾多发地段,采取适当增加护林工作人员数量、建立多个火源检测站、出动防火检查车巡回检查等多种形式,严查隐患、严堵漏洞,做到路口有人把、山头有人看、坟头有人守,把火源堵在林区外;提高对林业火灾案件和违规行为的审查力度,真正做到发生一件,查处一件,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火灾肇事者,起到威慑、震慑的作用,实现源头管控。
(4)加强监测预警。森林草原防火现代化是生态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林业部门要紧密结合防火实际,坚持创新驱动、科学规划,加快防火装备升级换代,加强“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火”建设,加大物联网、5G、无人机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推进“防火码”全覆盖,提升防火装备水平,构建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天空地一体化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加强林火预警和监测,加大地面火情巡查和监测的范围和密度,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实时、实地监控,做到火灾险情及时发展、尽早汇报、及时处理,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4]。
(5)全面排查隐患。森林草原防火的最高要求,就是防火于未燃,防患于未然。森林草原防火的底线要求是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各级林业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综合区划布局防火隔离带,在开展林业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时前置森林防火预防措施,充分利用森林抚育项目开展地被物、可燃物的全面清除工作,全方位进行排查,确保火灾隐患得到清除。同时,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加强火源管控和巡护检查,提高防火意识,防止不当用火行为,切实做到“防未、防危、防违”“打早、打小、打了”。
(6)增强基础建设。加强地方财政投入,着力实施一批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加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加强瞭望台、取水点、防火道路、防火阻隔带建设,完善各类防火装备,增强防扑火保障,不断提高防扑火综合能力。积极争取中央相关部门、省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于林业防火设施的投资力度,切实针对目前林业防火设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
(7)狠抓队伍建设。提高对榆林市林业草原资源火灾防控部门的重视度和建设力度,根据森林草原防火形势需要和有关规定配齐配强森林防火专职人员。将预防大型火灾、及时扑灭大型火灾作为防治实战,配齐配足巡山护林人员。大力加强森林火灾扑火专业队、半专业和义务扑火队建设,进一步落实人员装备配备、工资待遇和保险等保障措施,确保队伍人员稳定,有效提升队伍作战能力。强化扑火演练和岗位培训。针对机构人员大力开展岗位培训,结合乡镇消防队伍创建强化县、乡专业队半专业扑火队建设,加强扑火演练,提高扑灭火技战术水平和应急能力。要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因地制宜,科学防范。要发挥好护林员、护草员的“哨兵”作用,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8)全面落实林长制。按照“生态环境优先、绿色可持续性发展、为民造福、积极保护、针对性部署、领导管理积极参与、各部门有效沟通”工作原则,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落实区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落实林长和护林员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将属地管理逐步过渡为属地治理,实现源头管控的目标[5]。
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是维护森林草原资源稳定、维护自然资源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实际工作中,既要加强火源管控和巡护巡查力度,加快当地森林消防人员专业性和半专业队伍的培养,将火灾预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积极消灭任何出现的森林火灾险情,做到科学化进行处理、针对性提出策略的治理方案。又要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治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火现代化水平,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森林草原防火网络,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