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良种培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

2022-12-22 12:59:51肖利军何剑强
花卉 2022年22期
关键词:杉木除草根系

肖利军,何剑强

(1.肇庆市国有清桂林场,广东 肇庆 526347;2.肇庆市国有林场管理中心,广东 肇庆 526020)

0 引言

杉木是树种中应用价值较广的一种,杉木的生长周期较短,且杉木材质较轻。我国将杉木运用至各领域已有较多经验,杉木在培育中其培育范围虽然较广,但杉木因其自身的材质特点,成活率较低。我国的培育技术亟待更新,传统的培育技术不仅阻碍了杉木市场的发展以及应用,同时也导致杉木的产能下降。采取全新手段完善杉木培育,提高杉木成活率,有助于杉木社会价值以及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1 杉木的培育优势

杉木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与各地区的不同略有差异,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以广东省为主。杉木为亚热带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光照非常重要[1]。杉木不耐严寒、怕风、怕旱。在培育中年平均温度需要保持在15~23℃,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7℃。且在蓄水性上,广东省年降水量800~2000mL,符合杉木的生长要求。对于杉木而言,耐寒性非常重要,水湿条件大于温度条件。杉木极怕盐碱地,对于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培育在肥沃、深厚且排水性较好的酸性土壤中。杉木的根系较浅,没有明显主根。但杉木的侧根、须根极为发达,且杉木与其他树种相比,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强。虽穿透力较弱,但杉木培育中期限明显缩短,很容易形成经济循环。

2 杉木良种培育中的关键技术

2.1 愈伤组织诱导

对于杉木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培育,例如在良种培育中,杉木需要形成一定数量的愈伤组织才会生成全新的芽以及根系。在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时,要诱导杉木根系形成不同的愈伤组织,对于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市面上较多选择。但通常出于效率以及成本考虑,选择1/2MS 复配BA0.5mg/L。与2,4-D0.5~2.0mg/L 为基本。通过此种配比完成的培养基,可以更好的实现杉木尖顶或顶芽形成愈伤组织。诱导花粉形成愈伤组织,使用培养基选择1/2MS 复配2,4-D1.0~1.5mg/L。在对杉木组织进行愈伤培育中,培养基的浓度是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培养基浓度以2,4-D 浓度为标准。对愈伤组织,采用70%的乙醇进行消毒,使用无菌水进行冲洗。通过根系增氧养基加蔗糖30g/L+IBA1.2mg/L+NAA0.2mg/L+ABI1.5mg/L,可以诱导杉木组织形成愈伤组织化[2]。需要注意的是,若2,4-D 浓度较低时,培养基将会抑制茎芽的生长(通常与光照有关联)。因此,在培育过程中要尽量保障愈伤组织在暗黑环境中生长。

2.2 芽组织诱导

对于芽组织的诱导,其最重要的环节选择MS 以及1/2MS,培养基额外加入0.2~0.5mg/L 生长素,以及0.5mg/L 激动素,可以更好的诱导出杉木不定芽,且数量较多。在生长旺盛情况下,还可以对杉木不定芽进行操作,使其形成茎苗。通过实验验证,芽组织诱导效果可以以下公式为标准:外植体消毒→75%C2H2OH1′→10%NaCl20′→清洗3 次→1%HGCl20′→清洗3 次→无菌活体→无菌体的发芽率可达40%。增殖MS+培养基中BA2.0 丛芽诱导发芽率75%,而BA3.0 丛芽诱导发芽率只有60%;MS+TD2 的培养基浓度为0.05 时丛芽诱导发芽率68.8%,而浓度在0.1 时丛芽诱导发芽率87.5%。我们把MS 培养基中加入2.0 的BA,然后加入0.5 的KT 丛芽诱导发芽率60.7%,加入1.0 的IBA 丛芽诱导发芽率46.4%,当增殖达到4~5 代时开始衰退。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在杉木芽组织培养中对生长素的选择性极为重要。目前市面上的选择生长素较多,但在实验上通常选择IBA、IAA、NAA。不同的生长素与激动素的浓度配比,对于芽组织的诱导有明显的分化效果。一般生长素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促进杉木生长,而激动素的作用则是促进杉木形成不定芽以及后续分化。

2.3 根系诱导

在杉木良种培育中根系的诱导将会保障杉木的培育效率以及最终杉木质量,解决杉木在培育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但根系诱导相比于愈伤组织、诱导芽组织,诱导难度较高。因此,必须进行培养基的反复论证实验。在选择的具体数据中,可如以下公式所示:大量杉木继代4L MS 培养基20mL、微量4mL、铁有机各40mL,然后加入BA2.8mL、IBA1mL、Vc4mL、VB24mL、活性炭0.8g、糖120g、琼脂16g[3]。

数据公式表明,培养基种类以及芽组织、诱导结果呈现正比。但培养基的选择性较高,因此选择1/2MS 培养基,额外加入20g/L 蔗糖。再添加NAA0.2~0.5mg/L 或IBA0.2~0.5mg/L。在根系诱导过程中,额外根据根系的生长情况,适当配比生长素或激动素,保证最终根系诱导效果,解决目前在根系诱导中出现的难度。

3 杉木良种培育中育苗技术

3.1 杉木育苗

在杉木育苗中包含选种、选地、做床、播种。

杉木一般均在每年3—4 月开花,而在10 月下旬杉木由青绿色转为黄褐色即可完成种子采收。在树龄高达15~30 年的杉木中,可以更好的完成优种采种。采集后的种球需要及时的至于晒场中央,在阳光下进行暴晒处理。待球果鳞片完全展开后,便可以滚动球果,使种子从球果中脱出。随后,对种子进行收集、通风、干燥。通风干燥步骤必须历经2~3 次重复处理,若通风干燥步骤出现问题,则会导致种子油化,失去播种优势。球果的出子率为3%~5%,种子千粒重13g,出芽率经过集中培育,已由以往的30%上升至50%。

杉木在生长中较怕风霜环境,喜爱湿暖、温和气候。因此,广东省较为适合培育杉木。杉木怕旱,因此对于广东省的土壤要求较为严格。需选择土壤肥沃且腐殖质含量较高、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推荐使用柏岩、砂岩片、麻岩等风化而成的土壤。此类土壤的含酸性较高,符合杉木的生长要点。在选地过程中,要进行三次整地,精耕细作,保障土壤能够达到细碎、疏松、平整的优势。

在对杉木的苗木进行做床时,需要保证床面的宽度。通常,床面宽度为100~120cm,高20~30cm。在做床中,土壤必须细碎、平整并加以轻压。在进行育苗过程中,额外附加1.5~2cm 的黄心土,喷洒1%~2%的硫酸亚铁溶液,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抑制不良杂草的生长。且床与床之间,需要保障预留30cm 以上的步行道,以便于排水以及灌溉播种[4]。

在播种过程时,对种子可以进行预先处理。如使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超过30min 后再次进行种植。播种选择在每年12 月至次年1 月,为了更好地完成播种、除草,提高出苗率。一般在撒播中将种子撒在苗床上,使用黄心土覆盖。杉木的种子出芽率较低,为了提高出芽率,达到保温、保湿性,需要在播种完毕后覆盖薄土,并在薄土上额外覆盖茅草叶,促进种子发芽。

3.2 幼苗管理

杉木的幼苗管理包含除草、追肥、移植3 项要点。

在幼苗播种完毕后,若出现杂草,则需要在杂草为发展成片时进行摘除。在除草前,对苗床进行灌溉,保持苗床湿润,以避免在除草过程中对苗木的损害。此外,湿润的土壤还可以便于在拔草时能够将杂草连根拔起。若种植区域较大,考虑最终成本以及效率,还可以使用化学除草的方法。例如,采用30%的可湿性铺草净粉剂,或25%的可湿性除草醚、除草灵等进行喷洒,完成除草。

在苗木生长阶段需要施加肥料,而肥料与苗木的生长过程有不同的配比方案,但肥料均以速效肥为主。例如,使用尿素、硫磺胺、腐熟的人粪、尿等。且在施肥过程中,必须保障少量多次,先稀后稠。在苗木的生长初期,为了更好的促进杉木苗木能够实现发根,增加苗木自身的抗病率,可以提高磷肥的使用。在进入生长旺盛期后,则可以使用速效性的高氮肥料。而苗木成长完毕后进入成熟期,为了更好的提高苗木的木质,解决苗木在种植过程中成活率较低以及抗病率较弱的现象。

在对苗木进行移植操作时,需要保证移密补疏。在移植中,优先选择健壮的杉苗,杉苗的直径需要粗,且顶芽必须饱满,针叶呈现紫红色。移植的苗木需要根系发达,侧根、须根无损伤。在种植时,必须趁天阴或雨天时进行,且定植时间可以选择每年的5—6 月。5—6 月气温尚可,且土壤的保湿率较高,可以更好的使苗木根系生长。在种植中,对苗木进行分层压实,防止出现窝根等现象。必要时,还可以结合郝氏造林法,对苗木进行辅助种植,可显著提高杉木的根系发育,对未来杉木的抗风、抗旱能力有明显帮助。

4 杉木良种培育技术推广措施

4.1 确保推广培育达到科学性、公益性

在杉木培育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多。例如,杉木通常广东省选择灰杉、黄杉、水杉等树种,每种杉木之间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且用途各有差异。在培育中,需要注重杉木的市场需求,以广东省市场需求为主。此外,若杉木在良种培育中产能得到提高,还需要考虑杉木外省运输。可以选择综合培育率较高树种,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杉木经济效益。确保杉木培育的科学性,从选种、施肥、灌溉等,都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规划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种植,在选种、选地、做床中,进行定量检查,提高杉木的成活率,保障杉木培育的公益项。

4.2 加大对于杉木培育技术的宣传力度

加大杉木培育技术的宣传力度,使杉木良种培育技术能够真正的走向种植户。例如,当地宣传部门可以印发杉木培育宣传册,发放至每家每户,定期举办技术讲座,促使当地居民积极参加,完成杉木培育示范。杉木培育人员可手把手进行教导,使每一户种植户都能够切实体验的学习杉木培育技术,提高最终的宣传效率。还可以结合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播放与杉木培育相关的视频,开展旅游活动,以改善杉木培育技术为主线。

5 杉木良种培育技术应用

从广东省的地形分析,广东省选择日照时间较高、温差较低的地区。在选好后,清理林地,对杂草、灌丛等进行劈除。按照穴垦的方式完成整地,自上而下,以带状方式完成挖穴。且为了保障地势平缓,便于排水,可挖明穴,穴的规格为40cm×40cm,深度保持在30cm。在种植的苗木中,选择一年生的健壮苗木。主根过长,则需要砍掉,保留15~20cm。在种苗前,额外使用黄泥浆浆根,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在种苗时,为了保证苗木端正,根系生长旺盛,对其造林密度进行控制,一般每公顷保持在2505~2850 株为宜。在苗木抚育管理品质上,除草将林地内的杂草、藤条等全部劈除。在原有抚育标准上,种植后第二年至第三年进行施肥,且施肥量0.15~0.5kg。促进杉木有效生长。加强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如杉苗猝倒病,危害症状:该病是杉木苗期的主要病害,4—5 月雨季时易流行蔓延,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杉苗大面积死亡。

防治方法:为了预防该病害发生,在幼苗出土后7~10d 就应定期喷洒0.1%敌克松或0.5%~1%的硫酸亚铁溶液,以后10d 左右喷1 次。幼苗猝倒病多在雨季流行,施用药液容易流失,可用草木灰拌生石灰粉(8:2)撒于床面或条播沟内,用量100~150kg/667m2。晴天可用0.3%漂白粉液、1%波尔多液或0.1%~0.5%敌克松喷洒苗木。

而杉木炭疽病,杉木感染此病后,轻者针叶枯萎,重者大部分嫩稍枯死。造林时要适地适树,平地、低洼地及土壤粘重板结地不宜栽杉。丘陵红壤地区的杉木幼林,宜采取开沟培土,除萌打蘖、清除病枝,深翻抚育和间种绿肥等措施,可有效防止杉木炭疽病的发生。

对于病虫害,例如双条杉天牛。危害症状:该虫为害轻时可使树叶发黄,长势衰退;重则使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幼虫孵化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200 倍液喷杀。用敌敌畏300 倍液注入虫孔,然后用黄泥封闭虫孔,毒杀进入木质部为害的幼虫[5]。

对于杉梢小卷蛾,危害症状表现为幼虫蛀入杉树嫩梢顶部或顶芽为害,造成枯梢。

防治方法:人工摘除并烧毁被害梢或用黑光灯诱杀羽化的成虫。初龄幼虫可用80%敌敌畏乳剂800~1000 倍液喷洒防治。

6 结语

综上所述,杉木的良种培育技术在推广应用中,虽然需要结合当地的复杂情况进行分析。但只要种植户有足够耐心、细心,在种植中对于每一细节进行严格掌控。按照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结合标准完成种植,必然会保证杉木种植率,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杉木除草根系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5:44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05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24
杉木育苗化学防除杂草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9
烤烟漂浮育苗根系致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