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虹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职业教育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作为目标,决定了在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过程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有直接决定的作用。2021年1月12日,天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通过21条举措,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1年3月17日,市教育两委制定印发了《天津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提出职业院校劳动必修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系列劳动教育政策和指导方案相继出台后,众多院校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与宗旨,决定了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形成劳动实践基地课程实施机制,使专业实训型劳动实践基地成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课程群建设开发成为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抓手,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体验劳动价值,领悟劳动意义,从而保证劳动教育取得成效。但是纵观文献,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仍没有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形式单一且未能与高职教育有机融合。针对这一现状,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型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具有重要实用价值。英国的职业教育推行“社会参与性学习模式”,在教育领域引进生产劳动,从而促进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美国的职业教育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中学模式”,将生产劳动实践与教育结合起来;日本的职业教育则采用“产学合作制度模式”,将国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相对成熟的有效机制,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有一定参考价值。
通过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许多院校并没有建立科学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且未能与高职教育有机融合等问题。随着“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中普遍采用,以及产教融合型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高职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结合劳动教育目标和高职教育目标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及运行,研究将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成以教学过程实践性为前提、以学生参与主体性为核心、以课程组织动态性为关键的专业实训型劳动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发挥职业院校的先天资源优势,为践行劳动教育理念,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管理系为例,系部多年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内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先天条件。提出高职院校应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以生产过程为场景,以劳动教育课程群设置为抓手,将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成以教学过程实践性为前提、以学生参与主体性为核心、以课程组织动态性为关键的专业实训型劳动教育基地。通过打造以企业文化体验、职业素养培养、生产岗位实践、职业发展探索为主题劳动教育基地,为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都是企业文化的精髓。通过该基地企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让劳动情感与劳动精神时刻感染学生。
通过该基地实践教学课程,可以直接展开对学生劳动认知与劳动观念,劳动精神与劳动行为的引导式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专业劳动素养。
通过该基地岗位实践课程,让学生融入企业中,通过顶岗实训或实习实训等方式参与岗位专业实践,通过亲身经历企业的生产运营与管理,学习劳动纪律、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安全防护等相关专业劳动知识,对学生进行劳动精神的培养与劳动能力的塑造,培养学生崇尚劳动、敬业爱岗。
通过在该基地讲授专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提高劳动创造能力,使学生首先能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与认知,探究自身职业发展规律,并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以2020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实践环节搬入校外专业实训型劳动基地——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实习实训,德技并修铸造时代工匠得以充分实现。在课程中明确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培养了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系部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劳动教育基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实习实训的整体育人思路,开启了德技并修时代工匠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在课程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明确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实现课程实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比如《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实训内容包括入库、出库、包装、拣选、理货岗位实操,学生在学习这些岗位技能过程中,需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踏实肯干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课程的专业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明确专业劳动教育目标,将专业实习实训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在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亲身实践企业岗位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心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浸润式引导学生尊重与崇尚劳动,教育学生懂得劳动的崇高与伟大的道理,让学生体会劳动最美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以身示范,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引领学生提高劳动素养。此外,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总结,引领学生交流劳动体会和劳动感触,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突出高职院校特色,以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为目标,构建企业文化体验、职业素养培养、生产岗位实践、职业发展探索为主题的四大专业实训型劳动基地课程群。通过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将课程思政与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彰显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活力和亮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实现劳动教育与校内外实训基地课程融通、基地融通、文化融通和实践融通。
将学生带入企业中,在该基地开设专业认知、认知实践、企业跟岗等课程。此类课程可以通过开设讲座或学生体验互动课等形式开设,由企业主管或企业导师担任主讲教师,校内教师辅助完成。通过开设认知和体验跟岗类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首先对企业进行初步的了解与认知,在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讲授课程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在企业身临其境的感受与认知,亲身感受企业工作的环境与工作的氛围,在感知体验的同时,逐步深入地了解企业背景,熟悉企业工作性质,认知企业文化,感受企业魅力精髓,在对企业进行了全面全方位的认知后,学生才能对企业有了初步的认可,激发学生作为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以后在该企业开展职业素质培养和岗位技能训练等课程才有了基础,否则学生不了解企业,不认可企业,难以进行后续课程的开展。
在该基地可以开设现代物流基础、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基础、物流成本与控制管理、物流业务函电、智能仓大数据分析、国际贸易管理实务、进出口单证实训等物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传授学生劳动法律法规与安全防护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劳动精神的塑造,引导学生尊重与崇尚劳动,教育学生懂得劳动的崇高与伟大,理解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校内实训室及天津滨海顺丰产业学院、国商智慧物流学院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室为载体,校企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相融合,并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训练、科技文化作品展备展、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和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生产劳动的认知、生产劳动观念的培养、生产劳动技能的传授、生产劳动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技并修、知行合一。
在该基地可以开设实训环节为主的智能物流设备应用与管理、仓储与配送实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生产企业ERP管理实训等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以实训为主的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亲身实践企业的岗位操作,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学生将职业幸福感内化于心,将劳动作为谋生和服务社会的手段,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心过程中提升劳动素养,提高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代表。该基地以生产过程为场景,以教学过程实践性为前提、以学生参与主体性为核心、以课程组织动态性为关键。通过在该基地开展仓储与配送环节的专业实习实训,将实现劳动教育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课程融通、基地融通、文化融通和实践融通,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学生将职业幸福感内化于心,将劳动作为谋生和服务社会的手段,确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劳动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该基地全部在校外开设,开设系列岗位实习课程,此类课程主讲教师可以是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校内专业教师完成,结合校内创新创业课程、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探究职业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具备新时代劳动观,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将在专业实训型劳动基地进行的专业实践劳动一起列入劳动课程实践清单(表1:课程劳动实践清单)内。采用学生个人劳动清单学时累计制,要求学生客观记录所完成的劳动相关教育讲座和劳动实践内容,所记录的内容在《学生个人劳动清单》中体现出学生自我学时累计情况。为确保学生记录真实可靠,实训型劳动基地教师与任课教师联合进行评价和确认劳动过程与成果的方式,进行劳动课程评价,最终给出该门课程成绩。
为树立劳动典型,学期课程结束后,可以对评价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评选出“劳动标兵”“劳动能手”,发放荣誉证书并进行表彰,记录在《学生个人劳动清单》内,形成崇尚劳动的氛围。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结果将成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参考,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学生毕业依据以及高一级学院录取也会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