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君,杨梦洁
(1.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2.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是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发展的负荷必须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范围之内,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盲目经济增长会给自然和社会带来巨大危机,主张应当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正致力于改善经济,实现绿色复苏。如何保证生态环境和经济同步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当前,绿色发展理念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新发展阶段在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绿色的转型是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我国现有绿色经济综述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研究多基于国内成果,且缺乏定量分析。运用CiteSpace展开对国内、外绿色经济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的可视化对比分析,能够较精准地把握当前绿色经济整体研究进展,揭示研究内部的隐含复杂关系,为我国绿色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以“绿色经济”为检索主题,得到2010-2021年SCI、SSCI英文文献4379篇(检索日期为2021.05.19),CSSCI中文文献1388篇文献(检索日期为2021.05.17)。为保证文献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会议报告、人物宣传、机构介绍、主题不相关等无效文献及无作者、重复性文献进行手动剔除,最终获得2010-2021年SCI、SSCI英文文献3129篇,1998-2021年CSSCI中文文献930篇。
关于国内外样本文献各年份的发文量统计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国外文献从2010年开始出现,并逐年递增。以2016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发文量波动较为平缓,保持在每年50~100篇,2015年到2016年间发文量骤增,此后每年都较上年大幅增加,近年来国外绿色经济研究热度较为持续。国内文献从1998年开始出现,发文情况呈现波折性递增趋势,共出现3次顶峰。第一次顶峰出现在2001年,该年发文量为27篇,其中有13篇是以绿色经济强省为主的区域性绿色经济研究;第二次高峰出现在2010年,发文量较2009年增加了近一倍,57篇文献中有9篇出自《环境保护》一刊;第三次高峰出现在2017年,该时间节点绿色经济效率评价研究文献占比20.8%。
图1 国外SCI、SSCI期刊来源发文量
图2 国内CNKI来源的CSSCI期刊文献发文量
通过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分布关联情况可知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状况,以及各研究机构在该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分布图谱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国外文献来源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图4 国内文献来源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从研究机构类型来看,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二者构成了绿色经济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发表外文文献76篇,中文文献24篇,是世界范围内绿色经济领域最大的贡献者,其研究内容集中于对区域性绿色经济发展模式[1]及效率[2]的探讨。国内贡献度较高(发文量大于等于10)的机构还有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林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外目前均未形成联系紧密且辐射面广的机构合作网络,但国外小规模科研合作常有发生;而国内机构交流较少,现有合作亦不够紧密,应当加大机构合作力度及频度,力求形成更有效的科研机构合作机制。
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内外绿色经济研究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将节点类型设置为作者,运行得到国内外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国外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6 国内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在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节点越大则发文量越多,而高发文量的作者往往在该研究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该研究领域的先驱者和引领者。[3]根据普莱斯定律,M=0.749×(Nmax)1/2,其中,Nmax是该研究领域作者发文量的最大值,M为核心作者的阈值,即在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大于或等于阈值的作者为核心作者。经统计发现,国外发文最多的是SACHIN KUMAR MANGLA,高达11篇,核心作者共有52位,核心作者发文量为222篇。国外高产作者大多存在于科研团体之中,而其他核心作者则鲜有科研交流合作。国内样本发文量最多的是刘锡良,共发表24篇,核心作者共有21位,核心作者发文量约占21.5%。国内发文量前12位核心作者分别形成了四大科研团体,团体内部合作密切,但团体间缺乏科研互动。
通过对比发现,国外科研团队联系更为紧密,但中高产作者大多倾向于独立自主研究。而国内研究作者合作团队规模明显小于国外,科研合作大多仅存在于高产作者之间,其他以个体研究者的形式存在,且未出现团体间的科研合作。
为实现国内外绿色经济研究热点主题对比分析,在JAVA环境下运行Citespace,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时间范围为1998-2021,时间切片长度为1年,网络裁剪法选择修剪切片网,其他阈值设为默认选项,得到国内外绿色经济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根据国内外发文量分布的重要时间节点整理主要关键词词频分布如图7所示。
国外样本文献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的是 “Impact”,可见,绿色经济问题中有关影响机理的研究处于中心地位。“Environmental regulation”是自2016年来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可见环境规制亦逐渐收到国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样本文献出现频次最高关键词为“绿色经济”,作为研究主题在1998年至今的CSSCI收录文献里共出现230次,其他词频较高的关键词还有“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效率”等。
对比国内外关键词分析发现,国外学者在从事绿色经济宏观理论研究的同时,更为注重绿色经济的具体实践研究,亦存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而国内研究更多地关注绿色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热点重心转向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效率测度、质量评估与改进。王兵等(2015)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评估了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4]赵立祥等(2020)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指出中国各区域应当制定个性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以实现治污减排和技术提升的双赢。[5]
聚类分析是指根据关键词的内涵相似程度加以归纳整合,展现研究领域的热点分布。运行Citespace得到9个国外研究关键词聚类、11个国内研究关键词聚类。对关键词聚类的深层含义及内在联系进行对比剖析后做进一步整合与删减,国外文献聚类结果中的#8合成是绿色化学的工艺之一,特指对绿色产品的合成,故不予以归类阐述,同理删减国内文献聚类#9攀成钢、#10大开发战略,#8知识经济仅以新兴概念“绿色智力资本”研究零星出现,亦将其剔除,最终得到聚类热点分类如表1所示。
`
图7 国内外关键词频次分布图
表1 国内外聚类热点分类
1.国外关键词聚类分析
(1)绿色经济内涵:循环经济主要是指通过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以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有助于推动“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模式的形成,实现经济生产运作流程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是指将对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与维护纳入发展的应有之义,Ciliberto et al(2021)对循环经济的原理和生产链模式展开了探讨。[6]能源转型能够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而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中政府监管必不可少。[7]
(2)绿色经济研究内容:绿色基础设施是指包括绿道在内的各种生态网络系统,其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节约城市规划成本的同时,亦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遇。[8]绿色经济进程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也一直是重要议题,Ana et al(2018)从生态创新的视角对绿色循环经济“转型创新”中的可持续障碍进行了研究剖析与策略协调。[9]绿色供应链是指将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率纳入整个市场的供应链管理模式,Sarkis et al(2020)将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与环境可持续性工作联系起来展开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10]消费者购买意愿对绿色市场导向与市场活力有着直接影响,消费者环境承诺和绿色感知是其绿色购买意愿的最关键因素。[11]
(3)绿色经济研究方法:生命周期评估将一项产品或服务从生成、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中各种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排放进行定量描述,并将该过程中投入、产出有关的环境影响进行相应的评价。该方法现已被应用于可持续发展政策优化[12]、企业绿色创新管理[13]、绿色建筑项目运营[14]、绿色化学与循环经济发展[15]等研究。
2.国内关键词聚类分析
(1)绿色经济内涵:绿色经济内涵演变体现了社会进程中对绿色经济发展关键要素的认识深入与识别修正。[16]可持续发展主张资源利用的长久延续,循环经济侧重于冗余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低碳经济则要求严格控制经济生产的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样是绿色经济应有之义,均为绿色发展思想在我国不同时期的观点演进。[17]杨春平等(2015)认为绿色、循环、低碳虽各有侧重,但内容交叉且本质相同,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18]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高度依赖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必须深化政策、机制和体制改革。[19]
(2)绿色经济测度指标与方法:绿色经济效率反映在追求经济效益过程中利用自然资源或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是对经济增长的绿色评价。余泳泽等(2019)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评估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时空转换特征。[20]此外,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有关研究热度不减。金兴华等(2019)针对其中的逻辑冲突和账户失衡问题以副价值为视角展开探讨,以寻求突破路径。[21]生态足迹是近年来国际上用作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与指标,是生态经济前沿问题之一。吴朝阳等(2017)在生态足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效益率的计算,为我国绿色经济政策的设置提供了有益参考。[22]
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聚类分析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对绿色经济内涵的研究上的不断拓展与延伸;差异之处在于国外绿色经济研究比较注重绿色经济整个生产链条中的阶段研究,国内研究则对绿色经济测度研究颇多,其次国内绿色经济研究受国家政策变迁影响较为显著。
国外绿色经济研究起步较早,相较国内有着更高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由于样本文献选择的限制,本文仅涉及2010-2021年演进趋势展开分析。突现强度最强的前20个关键词如表2所示。
表2 国外关键词突现情况
1.融合研究阶段(2010-2015年)
在已有绿色经济研究基础之上,该阶段研究成果数量以较小的变化幅度逐年增加,主要研究热点突现词有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原子经济学、技术、应用、治理等。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经济生产生活源头上的绿色导向较为重视,对技术创新、绿色化学工艺以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研究较为推崇。
2.拓展研究阶段(2016年至今)
该阶段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且增长稳定,但鲜有研究突现词出现。德国和英国绿色经济实践经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经济的相关研究也较为活跃。
国内绿色经济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实力显著增强。根据表3所展示的热点研究问题和发文量统计,将国内研究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表3 国内关键词突现情况
1.萌芽摸索阶段(1998 -2001年)
20世纪末,我国自然环境问题已日趋严峻,黄河断流、长江水灾以及空前频繁的沙尘暴威胁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生活。该阶段的绿色经济研究基础甚为薄弱,城市治理、带有资源环境约束的一般均衡模型等受到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
2.波动攀升阶段(2002-2009年)
在大力发展不同规模循环经济的政策影响下,循环经济研究炙手可热,突现强度高达22.54,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等测度研究受到焦点关注,绿色物流同样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3.稳步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绿色指引下,低碳经济研究成果激增。2011年之后,国内研究综合稳步发展,涌现出了生态文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等热点,国内学者更将部分研究重心转向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评估与改进。
总体上国内外研究热点频现,但持续时间均不长。2018年后无新热点突现,说明当前研究新方向尚未被挖掘或新的研究主题未得到充分发展。国外环境治理热度较高,2016年绿色建筑研究主题显现,包括水资源管理[23]、固体废物管理[24]以及建筑垃圾管理[25]。国内绿色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关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经济效率也一直是研究重点。此外,国内外热点突现一致性不甚明显,其中2016年国内开始涉足绿色经济效率评估,而2017年环境规制成为研究前沿,2018年更注重绿色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国外研究涉猎较宽泛,如2017年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探讨。
本研究对国内外绿色经济研究展开可视化对比分析,继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研究概况来看,国外绿色经济研究在发文量、作者合作与研究机构合作方面相较国内均有一定优势,但国内绿色经济研究稳步提升,在较短发展时间内取得了可观的学术进展;第二,从研究热点来看,国外绿色经济研究热点囊括绿色经济理论以及生产实践的全过程,其中不乏特定行业的绿色经济发展研究,而国内绿色经济研究大多是从宏观大框架上展开分析,热点关联性研究不强,但政策与社会导向显著,能够聚焦并致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第三,从演化趋势来看,国内外绿色经济研究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热点突现较为分散,而政策导向下我国研究热点含义相对集中,但当前绿色经济研究深度不够,未形成完整体系。
绿色经济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国外绿色经济研究理论较为成熟,现有热点议题相对偏向于生产实践,在全球绿色经济复苏背景下,基于地区发展的实证研究会随之增多;国内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测度等研究仍会保持一定热度,随着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的兴起会有新热点突现。通过对比研究,本文认为国内研究要加强合作力度,拓宽研究维度,通过学科融合研究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源头治理与流程绿化,突破围绕实时政策的表层研究瓶颈,结合国家战略目标深挖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