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脑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2-12-21 23:43马得梅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包虫病驱虫牦牛

马得梅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泉沟台畜牧兽医站,青海 门源 810300)

0 引言

牦牛脑包虫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影响深远的寄生虫病,一般会被人们称之为脑多头蚴病,多年调查研究发现牦牛脑包虫病在高寒地区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此类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和饲养管理条件及卫生水平有密切联系,不仅会对牦牛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大大降低牦牛养殖效益[1]。在疾病防控过程中,既要有优质饲养管理制度,也要有良好的防护措施,以免寄生虫病传播蔓延,进一步扩大危害范围。另外,要严格落实牦牛肉制品的各项检疫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脑包虫病的发生,为牦牛营造安全健康的养殖环境。

1 临床症状

牦牛在感染脑包虫病后,会受到其体内六钩蚴的影响,最终引发脑部炎症,并在发病后表现出体温异常、呼吸急促、异常兴奋、精神沉郁、喜卧厌走、回旋运动、不合群等诸多症状[2]。倘若初生牛犊患有脑包虫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死亡现象。一般根据牦牛脑包虫病的发生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2种类型。

1.1 急性型

犊牛发生此类型疾病可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一般在染病半个月后出现高热症状。同时,采食量逐渐降低,反应也越发迟钝,多表现出漫无目的的游走,精神状态越发不良,一部分病情严重的犊牛精神状态极差,并相继出现转圈运动、异常兴奋、颈部弯曲、肌肉痉挛、不合群等不同临床症状。一般急性型病症死亡率较低,病程约持续6 d左右,大多数犊牛会逐渐向慢性病症转变。

1.2 慢性型

倘若寄生牦牛的囊泡数量较少,在囊泡未发育前,牦牛脑部没有太大压力,所以临床症状也不太明显。但随着囊泡的逐渐生长,会对牦牛脑、脊髓等部位造成压迫,相继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具体症状与寄生部位有密切联系。若在牦牛大脑额区寄生,可表现出直线运动、神情呆滞、害怕障碍物等症状,其中较为典型的仍是转圈运动,这也是将该病称为脑多头蚴的关键之处[3]。若寄生于大脑枕骨区,病牛会表现出角弓反张、扬头后退等症状。若囊泡寄生于小脑部位,会影响牦牛肢体的平衡性,使其四肢出现内收外展等现象。同时,伴有步履蹒跚、后驱无力、神经麻痹等症状。慢性病症与急性病症相比,病程既长又容易反复,一部分病症严重的牦牛,还会在30~60 d内出现死亡现象。

2 病理变化

大部分感染脑包虫病的牦牛均可出现脑部炎症,如脑炎、脑膜炎,从染病到死亡只需较短的时间。对病死牛进行解剖,肉眼可见大量囊泡存在于脑组织层中,还可见幼虫移动的瘢痕。若牦牛患有慢性型疾病,在解剖过程中可发现大小不一的囊泡附着于脑部组织中,随着病情的发展,不难看出患病部位出现钙化萎缩或骨质疏松等不良现象[4]。在诊断脑包虫疾病的过程中可依据以上病理特征,以此优化诊断效果。

3 治疗措施

牦牛受到脑包虫影响后,会表现出一系列不良症状,若症状较为轻微可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有试验表明,黄色素、吡喹酮等药物是治疗牦牛脑包虫病的首选药。具体来讲,对牦牛静脉注射0.5%黄色素溶液25 mL,每日注射1次,连续用药3 d为宜。也可为患病牦牛内服吡喹酮,具体用量是每千克体重50 mg,一般每隔7 d服药1次,连续用药4次为宜。除要开展相应的驱虫工作外,还需做好犬科动物粪便的清理工作,将犬科动物和病牛粪便运到集中区域堆积发酵,全面消杀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以免传播给其他安全养殖区。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若用药时间较长,很可能出现囊壁破裂等现象,最终对牦牛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体温异常甚至死亡等。所以,实际用药要注意休药期,并根据牦牛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治疗。不仅如此,为起到强心作用,需选择安纳咖3 g,同时兑入1 500 mL安露醇,为避免患病牦牛出现继发感染现象,还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磺胺嘧啶钠。

若经过以上药物治疗后,牦牛并无明显好转迹象,需采取手术疗法,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更有针对性和彻底性,能从根本上治疗牦牛脑包虫病,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借助注射器将囊泡内液体抽出来,此时囊泡会逐渐缩小,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可摘除整个虫体。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手术部位,在这之后才可开展剪毛及消毒等一系列工作,变软后以U字形切口分离皮瓣。同时,借助线条固定好相关部位,并注意保护骨膜。实际手术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有关牦牛的保护工作,借助注射器刺入暴露于外的骨膜,直至有液体向外流出时,才可以抽动方式吸出内部液体,随后包囊逐渐变小,摘取后将手术部位用纱布包裹。为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还可加入适量青霉素,之后将皮肤缝合。一旦完成手术工作后,定时对手术部位涂抹磺胺软膏,并做好相关消毒工作,以此提高手术效果。还需将病牛安置于干净整洁的圈舍中单独饲养,于每日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肌肉注射青霉素240万IU,以免术后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术后治疗约14 d后,患病牛疾病症状会明显降低或消失,病情得到及时抑制和控制,采食也会逐渐恢复正常,为牦牛后期健康生长提供支持与帮助。

4 预防措施

牦牛脑包虫病可在诸多家畜间进行传播与蔓延,所以,养殖人员要有良好的疾病防范意识,并对养殖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其中主要包括卫生管理、饮食管理,确保日常饮食的洁净度。另外,一部分因脑包虫病死亡的牲畜应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规范化处理,禁止将其内脏及其他器官喂给犬科动物。做好养殖区与放牧区犬科动物的管理工作也很关键,严格消杀一系列野生动物的排泄物,以免在养殖区域内大范围传播和扩散。不仅如此,还要优化牦牛养殖环境,禁止在其养殖区域内饲养其他以家犬为主的动物,针对已养殖的需严格做好消毒及排泄物清理工作,同时,每到春、秋等寄生虫高发季节,对其投放相应的驱虫药物,如丙硫咪唑、吡喹酮等驱虫药物。一旦进入脑包虫病高发期,还需再次进行驱虫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为牦牛的健康生长与发育提供条件。相关部门作为牦牛脑包虫病的宣传引导者,要贯彻落实相关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牧民对牦牛脑包虫病的重视度,明确脑包虫病的危害程度,更好的抵御传染性疾病的入侵。

5 结束语

牦牛脑包虫病对牦牛生长的影响不容小觑,需得到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在疾病防控过程中,既要明确疾病发生特点与危害程度,也要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尽可能将牦牛脑包虫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要引导养殖人员科学化养殖、优化饲养管理环境、提高养殖舍卫生洁净度、增强牦牛自身抗病能力、确保饮食饮水的清洁度,同时,注重牦牛的定期驱虫工作,尽可能降低牦牛脑包虫病发生率,确保未来牦牛养殖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包虫病驱虫牦牛
生猪驱虫正当时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健康中国,哪儿都不能落
夏季猪群驱虫抓好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