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中英 耿博雅
中国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一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认为,我国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我以前在小学里做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孩子们唱过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就包含着对少年儿童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做好准备,长大以后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可能是我国学校系统对少年儿童进行的最早的理想信念教育。此后的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阶段,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可以说,重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鲜明特色。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和“底色”。青少年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马克思在1835年高中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最后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此时17岁的马克思将为全人类谋幸福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这样宏大而高尚的理想信念更是影响了马克思后来的一生。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很早就确立了人生的理想信念。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读书时,周恩来在课堂上回答“读书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时,年仅13岁的他庄严而有力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这样的理想信念不断激励着年少的周恩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懈奋斗。因此,理想信念教育真的要从小抓起,要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坚定而远大的理想信念。
新时代着眼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和国家更加重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繁荣我国文化事业、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努力目标。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坚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撑。
阐释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涵,离不开对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什么是理想信念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内容的思索。
关于什么是理想,自古以来学者们就有很多相关论述。在古汉语中,人们通常用“志”来表达“理想”,比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志者事竟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古代人们把“志(理想)”放在极高的位置上,认为“志”是每一个人得以立足、发展乃至成功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当代学者关于“理想”的定义,一方面继续强调理想作为一种奋斗目标对于个体成长发展具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了理想具有属人性、满意性、未来性和实际可能性等本质特征。理想不是脱离现实的想当然的目标设定,而是个体或共同体基于现实分析设立的对未来想要达到某个令自身满意的奋斗目标。
关于什么是信念,最早关于信念的定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前苏格拉底时期。当时哲学家们强调信念的主观性和感受性,认为信念是世间凡人(而非神)所相信的观念,而且信念由个体主观感受产生,具有能够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作用。当代中国很多学者也坚持类似的观点,认为信念是人对某一观念在主观感受或精神上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状态。当然,科学的信念不应该只依靠人类感性,同时也是人类理性和感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人生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信念能够给人以行动的勇气和力量。
关于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是理想和信念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当理想与信念有机结合的时候,理想就不再是拘泥于小我世界的“小理想”,而是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理想”;信念也不再是拘泥于个体主观意志的非科学性信念,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尊重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科学信念。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将理想和信念并提,强调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从学理上说,理性信念作为人类思想意识的一部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特征。第一,理想信念是最高层次的理想与最高层次的信念的统一,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意志追求。第二,理想信念具有科学性与价值性、现实性与理想性、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特征,不是脱离国情或社会现实的个体想当然的主观信念。第三,理想信念是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共同认可和追求的目标,是中国理想、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理想信念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国家和民族的理想信念是任何社会组织或个人理想信念的基础,为社会组织或个人的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是指围绕特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既是国民教育的任务,也是社会教育、干部教育、党的自我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不同时代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前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我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是培育青少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增强青少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是培养青少年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五是促进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理想信念;六是帮助青少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共同体的理想信念。可见,新时代我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泛指的理想信念或者拘泥于特殊个体的理想信念,而是指从国家建设和时代进步出发而谈的具体的、饱含现实意义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特定理想信念。
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无论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还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出现了一个三亿多的庞大中等收入群体。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包括部分青少年很容易发生懒惰、懈怠、躺平和失去理想信念与奋斗精神的问题,并同时出现一些由于失去理想信念而导致的空虚、孤独、无意义感等心理和精神问题。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于解决这类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那么他在精神上就缺乏向上奋进的支撑力和激情;一代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那么在这代人身上我们就看不到国家未来的希望。所以,社会越进步,时代越向前,就越要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防止青少年精神萎靡、缺乏斗志的必由之路,也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
第二,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对于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我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培养的青少年缺乏共同的理想信念,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小目标而奋斗,那么他们怎么能够振作起来、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呢?青少年的精神状况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复兴来说非常重要。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勉励广大青年要树立理想信念,并告诉青年人“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的事实都说明: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促进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将自我发展融入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有助于他们能够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应对国际上复杂社会意识形态斗争和价值观冲突的需要。
在当前不断演化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上的意识形态斗争和价值观冲突越来越尖锐,并且呈现出弥散化的趋势,渗透到科学、技术、文化、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各个领域。理想信念领域是意识形态斗争和价值观冲突的核心领域。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抵御国际上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从小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积极和高尚的理想信念体系的基础性工程。青少年永远不会处于理想信念的真空地带,不对他们开展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会给各种错误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留下可乘之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从小在青少年心中播种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国家和民族在未来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应对国际上各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和价值观冲突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应该如何做好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坦白来说,我们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今天所谈的只是一些粗浅的见解和建议,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第一,强化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行动上必然不到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也是这样。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强化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位置,并渗透到其他各育当中,作为培育青少年健康和高尚人格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理想信念教育抓得还不够紧、不够实,而且成效也亟待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虽然有特定的主题和具体内容,但它并不是一种专门的教育形式。我们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在五育中共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建立方向一致、前后衔接、螺旋上升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教育是一个系统,包含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教育应该相互衔接和贯通,科学教育是这样,价值观教育是这样,理想信念教育也应该是这样。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包括的六方面内容应该进行细致和系统的学段化研究,具体到各个年级应该开展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运用什么方法等。从目前来看,虽然一些教师会结合所在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各个学段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还没有明晰和成体系化。
第三,创新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充分,而且还受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比如低龄段的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就存在较大难度。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学校仪式、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本中包含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元素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在开学典礼、表彰活动、运动会、毕业典礼等仪式上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国梦”等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此外,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也为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具身化的环境和亲身体验的机会。
第四,教师应该为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起到榜样示范作用。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提出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其中,“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被放在首位。广大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要求,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共同体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试想一下,如果教师的理想信念都不够坚定、不够远大,我们怎么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呢?
第五,努力构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理想信念教育始于家庭、成于学校、显于青少年成年之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当中。如果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理想信念教育,而回到家中受到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教育,那么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理想信念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整个社会的文化风尚和价值取向都受制约于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那么学生在学校里培养的正确理想信念在他们走入社会后也支撑不了多久。从这一角度来说,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和整个社会应当承担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社会的价值观环境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家风建设也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这些都为我们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厚的社会土壤。因此,在当前这样的阶段,学校教育尤其要发挥主体作用,与家庭和社区开展互动合作,努力构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合力和长效机制,为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最终使他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