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民歌中地域民俗文化探究

2022-12-21 17:52顾振菲
名家名作 2022年19期
关键词:鲁南民俗文化民歌

顾振菲

一种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之下,经过长期的研究、打磨和传诵,最终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因此,对于民俗文化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方面,而应当与当地的生活习俗、地理条件、人文条件、社会背景以及音乐形式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从而使音乐中的文化探究更具深度和广度。对鲁南民歌中的地域民俗文化进行探究,也应当遵循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将民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思想理念和文化背景等进行深层次的探析,从而为现代化的音乐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鲁南民歌中的文化起源

(一)鲁南民歌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鲁南地区泛指山东省南部地区,占据着山东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山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优秀的鲁南人民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将风土民情、情感变化、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赋予相应的歌词和音调,创作出朗朗上口的民歌,并经过不断的传唱与时代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鲁南民歌文化。近年来,鲁南“五大调”作为鲁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虽然对鲁南“五大调”的音乐形式以及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但对于其文化内涵还需要更多的探究与阐释,这也正是本文要重点阐释的内容。通过分析鲁南民歌中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演变,探究鲁南民俗文化与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进而对文化的传承做出反思,坚定文化传承在现代文化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鲁南民歌中体现的地理环境

匈牙利音乐家贝拉·巴托克针对民族音乐指出:“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仅仅停留在音调上是不够的,要认识音乐所生存的环境,才可以获得全面的音乐滋养。”鲁南地区东临黄海,西靠微山湖,北依泰山南麓,南临苏北、皖北,境内水路交通便利,具备南北交融的地理优势,为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鲁南民俗文化的典型特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其既具备北方民歌的豪放与淳朴,又蕴含南方民歌的细腻与柔情,呈现出多元化的民歌色彩。中国民歌常以地名冠名,正是地理环境对民歌影响的具体表现,使歌曲一经传唱,其特定的地域背景和地方特色就会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因此,民歌的艺术之美与地理环境是统一存在的关系。

(三)鲁南民歌中蕴含的人文艺术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古文化,而山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都出生于山东,另外还有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献之、天文学家刘洪,以及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文学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等,皆是山东历史上的名人。浓厚的文化底蕴为鲁南民歌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鲁南文化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会贯通,在如此意蕴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滋养的鲁南地区,自然也会孕育出颇具历史深意的民俗文化。同时,随着鲁南民歌与传统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相互影响,鲁南民歌的意蕴更加丰满,有灵有肉,逐步形成自成一派且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二、鲁南民歌的音乐形式与艺术特征

(一)鲁南民歌的音乐形式

鲁南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以鲁南“五大调”著称。鲁南“五大调”的结构比较复杂,并非普通的山东民歌小调,在相关资料的查阅中可以发现,鲁南地区的郯城当地人在思想上认定鲁南“五大调”是优于其他普通小调的,这种观念促使鲁南“五大调”成为当地最盛行的音乐表现形式。鲁南“五大调”通常以夹曲体、主插体、清板、带把等多种形式进行演唱,将市井文化、生活习俗、历史事件等编撰到民歌中,配以当地的方言语调,使其演唱方式更加大众化,增加了民歌传唱度的广泛性[1]。例如,在历史记载中,有着关于鲁南“五大调”的多种文艺活动的描述,在节日庆祝中,鲁南民歌被广泛应用于文娱活动中,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保障。

鲁南“五大调”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坐唱和群唱。其中,坐唱的演唱形式与一般的曲艺演唱类似,演唱者与伴奏者围坐一桌,一人或两人演唱,以三弦伴奏为主,另配以二胡、柳琴等其他可进行任意搭配的乐器。而群唱相较于坐唱而言,表演人数较多,最多可十几个人同时表演,大家有序分布,一部分表演者手持乐器,一边伴奏一边演唱,其他表演者有的弹琴、有的吹笛子和箫、有的弹琵琶等。表演进入高潮阶段,还有人会即兴发挥,附和着节奏,敲起酒盅、杯子、碗碟,声音清脆动听,生动活跃,表现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之美。这样颇有市井文化气息的民歌表达方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参加表演的人越来越多,让渔民和农民也能广泛融入进来,人们通过具有家乡韵味的小调,通过典雅秀丽、情感细腻、辞藻考究的歌词,表达出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宣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鲁南民歌一代一代地传唱下去。

(二)鲁南民歌的艺术特征

总体而言,民歌是一种有趣的方言艺术,因此才出现各种以地域冠名的民歌类型。鲁南民歌中的方言演唱方式具有当地特殊的语言和音调习惯,具体而言:首先,鲁南当地语言中的儿化韵相较于普通话而言运用得更多,有不改变原字韵辙的,如:“天儿、牛儿、水儿”等,还有少量改变韵辙的,如:“汤”发音为“塌儿”,“庄”发音为“抓儿”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音韵。鲁南民歌在现场演唱时,通常会对某些个性化的字做儿化音的唱腔处理,以加强音乐的地方风味特点和地域性的生活气息[2]。同时,鲁南民歌中对于鼻化音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在山东的方言声韵乃至中国的民间演唱艺术中,都有着自然的多元音鼻化现象。山东方言本身存在先天的润腔元素,使鲁南民歌中的鼻音表现出一种自然流露的状态,为当地民歌的演唱奠定了特殊的语言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此外,鲁南民歌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曲调艺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会对声调做一些偏高或上挑的细微处理,使民歌的旋律更加饱满,意味深长。由于每个地方的说话方式和音调高低转换不同,在民歌中表现出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的艺术表演特征。喜悦时,曲调高亢;愤怒时,音调浑厚有力,不同的曲调表达出不同层次的情感和生活态度,从而使民歌表现出鲜明的情感色彩和极具地域音乐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鲁南民歌的创新与传承

(一)加强音乐表演形式的创新

鲁南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众多民歌类型中不易撞型,独树一帜[3]。然而,这一优势也为其表演形式的创新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由于其表现手法过于特殊,难于模仿,创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尤其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其传播方式比较落后,传唱方法又不易学习。因此,必须将现代化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起来,使民歌具有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比如,可以聘请专业的现代编曲大师,与民歌表演艺术家一起,将民歌与流行音乐中的共通性元素进行研究和改编,创作出一些可供当代年轻人欣赏的优秀作品,或者举办一些相关的舞台演出、文娱综艺等。比如曾经举办过的“中国原生民歌节”,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鲁南民歌,了解民俗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音乐人看到鲁南民歌改编的可能性,使民歌元素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和应用。

(二)加深民歌传承中的文化熏陶

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民歌的传承要想源远流长,就必须将其引入学校的培训学习计划中。现阶段,我国对于各个教育阶段的音乐学习和传统文化教育都十分重视,因此,民歌的传承要放眼于学校,使民歌成为鲁南地区学生的必修课[4]。在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的类型与音乐形式进行融合性教学,比如,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民族音乐的专题体系,加深新一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同时,在各大音乐专科院校中,可以开展民族音乐的学习与研究,培养一批对地方民歌和传统民俗文化感兴趣的学生群体。然后,以这些学生为载体,加强地方民歌的深入教学和实践研究,举办一些不同地域民歌之间的联动以及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派系之间的联动,使民歌的音乐性发挥到极致,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音乐魅力。

(三)争取当地政府对民歌传承的支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鲁南民歌的良好传承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带动作用,可以将山东的地域特色推广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然而,在实际的民歌发展进程中,民俗文化的传播在当代相对较难,具备特殊地域元素的民歌表演形式在新时代发展缓慢,存在先天的滞后因素。因此,鲁南民歌在当代的持续性传播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可以推行相关的政策,为培养优秀的民歌继承人以及鲁南民歌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做出努力[5]。目前,鲁南民歌的年轻传唱人较少,政府可以推出相关的教育政策,将民歌融入音乐艺术中,并成为一项比考科目,成为学生升学考试的加分项,从而有效地促进民歌传承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或者,政府可以联合文化部门创办相关的民歌宣传栏目,将鲁南民歌引向电视荧幕、网络媒体、当地文化宣传公众号等,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性,弘扬鲁南民歌,增加曝光度,使更多的人感受到鲁南民歌的魅力。

(四)促进产业之间的联动

鲁南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方因素促成的,包含语言环境、民俗习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地域民俗文化的形成不仅受单一的文化影响,还会受其他关联文化、行业、产业的影响,可以结合民歌的表现形式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性,为民歌的发展做出多元化的推广[6]。比如,鲁南“五大调”中的代表作品《满江红》,在山东日照一带多有传唱。首先,其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其次,其演出方式多样,可以程式化演出,也可以即兴发挥。依据这些特性,当地政府可以借助当地优越的旅游资源,将音乐表演和旅游景点相融合,设置专业的舞台表演和点状式的即兴表演小舞台,使来往游客感受到极具特色的山东民俗文化,扩大鲁南民歌的影响力。同时,民歌表演者可以在民俗传承工作中获得收益,建立起民歌传扬的自信心,从而共同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或者可以录制一些老艺人的特色民歌表演视频,在各大门户网站、旅游景点、公交站、地铁站等宣传栏进行播放,使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看到形象生动的鲁南民歌表演,扩大地域民俗文化的传承度和影响力。

(五)拓宽民俗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民俗博物馆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优质的观赏平台和体验环境,与民歌的传承也是十分契合的[7]。因此,鲁南地区对于当地民歌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积极地在当地承建鲁南民俗文化艺术博物馆,将民歌元素融入进去,拓展多种展示方式,使民歌的记录与传扬具有现代化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科技、数字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诸如民歌类的民俗文化不再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将民歌的特殊韵味实时展示,增强观看者的体验度[8]。比如,博物馆可以引进青年一代喜爱的VR技术,将优质的民歌表演做成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投入博物馆的特定场景,使观看表演的人戴上眼镜就可以近距离享受一场别具特色的鲁南民歌视听盛宴。同时,结合LED屏幕对民歌表演进行主题列表展示,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主题点播歌曲,戴上馆内配备的高音质耳机,身临其境地感受鲁南民歌中的特色民俗文化,从而使鲁南民歌得到更多群体的喜爱与关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鲁南民歌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十分丰富且珍贵。古往今来,经过千年的传承,鲁南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滋养着世世代代的鲁南人民,历经不断的创新,使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随着音乐形式的创新和多元化融合,民歌不再只是人们生活中单一的娱乐方式,更多地成为一种人文艺术的体现,可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鲁南民歌的传承要不断创新与进步,使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得以广泛流传,将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鲁南民俗文化民歌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国品牌日 从商标中发现鲁南力量!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