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金雨
《再看一眼亲人》是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重要唱段,《沂蒙山》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军民水乳交融的历史为创作背景,突出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林生、海棠和夏荷等重要角色在面临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抉择中,体现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精神,歌剧突出表现他们牺牲小我、团结奋斗的历史。《再看一眼亲人》是孙九龙为保护被日军发现的伤员和乡亲而壮烈牺牲的重要唱段,同时也是整个民族歌剧的高潮部分。“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的重要性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宝贵的财富,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发扬光大。
咏叹调《再看一眼亲人》中,乡亲们为躲避日军的追捕,带领受伤的八路军伤员进入深山的山洞中。村民福顺下山偷吃,不小心将鬼子引到山上来,汉奸翻译官威胁村民如果不能交出受伤的八路军伤员就放火烧山洞,夏荷和八路军伤员们为了保护乡亲们,打算出动,但是被孙九龙阻止。为保护伤员,村长带领另外三名村民扮演八路军出洞,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咏叹调《再看一眼亲人》是孙九龙在出洞的时候吟唱的。日军并没有轻易放过乡亲们,仍旧在孙九龙等人死后,放火烧山,但是最终天降大雨,熄灭了这一团罪恶之火。
咏叹调《再看一眼亲人》是我国相对传统的C宫清乐调,曲由前奏、A段、B段三部分组成。前奏为7小节,营造与描绘了悲壮的意境,带领演唱者进入情境之中,提示情绪、速度、音准。前奏由连续的下行和声组成,包含的和声织体有分解和弦、八度音程、琶音,让前奏既流畅又立体,八度音程半音乐下行营造沉重而悲凉的气氛,奠定坚毅的情感基调,强度之丰富宛如军民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焦虑,作品情绪张力之大可见一斑。
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首先从强拍开始高音向下级发展,节奏与歌词宛如藤蔓紧紧缠绕,让乐曲朗朗上口且有浓烈的情感渲染。“再看……亲”“记住”均是强拍,与人物内心相呼应,渲染浓厚的无奈以及形势的危急、情感的悲伤。若有形状,第一句是锯齿状,旋律轻微的起伏,波峰周期较短,二度、三度音程落在不宽的音域,类似人的内心也在焦灼与悲伤之间的范围内徘徊。第二句与第一句类似,但是第二句的旋律音程跨度更大,在六度音程的基础上扩大音域,是情感的叠加累积,是时局动荡的反映,也是歌剧主题的进一步升华。在音乐素材中不难看出,旋律的主要部分有《沂蒙山小调》的影子。作为歌曲的第一句,主要是铺垫后期汹涌的情感,表现孙九龙的悲伤、沉重,所以音域其实是朝着低沉、低落的方向走,才可以在后续有情绪攀升的对比。
第三四句的开始旋律变化不大,按照强拍高音朝着下级发展,后面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随之出现,与歌词一一对应,贴合“三月的海棠、六月的麦黄、九月的高粱、冬月的酒浆”,节奏逐次递进,紧凑地将家乡四季的美景如图像一样播放在眼前,这是孙九龙的眷恋,也是情感上的铺垫,表现出对家园、家乡的不舍。乐句的尾音的织体和弦为调式主音的和弦,让前面的情感塑造达到圆满,不再是两拍,而是延长到五拍,为后面的情绪铺垫做准备。
B段是5个乐句,第一句弱起,和A段的形成对比,并且B段的强拍处使用附点二分音符,表达出浓烈的情感。第二句的节奏、旋律也开始有改变,旋律逐渐成为波浪形,以大跨度跳进又级进下行的波浪形主旋律,层层递进到高音,此时呈现出小高潮。到这里歌剧强烈而炽热地表达了情感,同时也为后期的高潮推进奠定了基础。在这里,再次出现海棠、小麦、高粱、酒浆等,而且音高更高,是在更高音上的重复。重复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强调,在更高音上面发展并且织体使用振音的方式,强强联合,将人物内心浓烈的情感气势磅礴地抒发出来。第三局基本上重复第一局,歌词和旋律大致相同,歌词中的“我将化在”变成“我要化在”,整个格局中唯一一个旋律的三连音节奏型,凸显出人物视死如归的坚定情感,坚毅果敢的民族英雄形象出现。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将激烈昂扬的情绪推动整句达到全曲的最高潮,此时情绪也是迸发部分。最后一个乐句的再现是作为前面主题的补充,是作者乐思的拓展,以此来推动全曲进入高潮部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视死如归的浓烈情感。
《再看一眼亲人》采用我国传统民族调式来谱曲,在音乐素材方面,取材与《沂蒙山小调》有直接关系,歌剧《沂蒙山》中的重要唱段都使用民族调式来谱曲。民族五声调式以及后面衍生出来的民族六声、七声,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灵魂,是21世纪中国歌剧民族化的重要成果。歌剧《沂蒙山》大量使用民族调式来谱曲,奠定了浓烈的民族音乐风格。在创作上,选择了山东地方小曲、鲁西南鼓吹等元素,保证整个歌剧具备地道的山东音乐风格。
《再看一眼亲人》中塑造得最鲜活的人物是孙九龙,在歌剧中,孙九龙是自幼习武的老者,同时也是村长,是海棠的舅舅、林生的师父,他是全剧戏份不多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在第三场就死去,但是对于共产主义事业来讲,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死去的战士也将被我们永远怀念。仅仅通过《再看一眼亲人》,即可在人物关系上窥探出任务角色的重要性。
第三场中,日军发现藏匿在山洞中的乡亲、伤员,为了威胁村民交出八路军,日军威胁到:“若不交出八路,大火封洞烧死全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孙九龙挺身而出,冲着日军怒吼:“小鬼子,咱八路军敢作敢当!”随后走出山洞并且演唱此曲。从他演唱的内容来看,通过从强拍开始,从高音向下级发展的旋律,直抒胸臆,表达出人物的坚毅、不舍,而跨度较大的音程则是情感的铺垫,附点节奏的使用将人物内心的悲伤以及对家庭的不舍进一步表达出来。抛物线型的旋律如同海浪一样层层迭起,结合歌词描述家乡一年四季的场景,仿佛在表达,三月的海棠、六月的麦黄、九月的高粱、冬月的酒浆,这些都是家乡的好景,是丰收最喜人的时候,通过美景的回忆和苍白的现实对比,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悲伤,也有描述对日本人的愤怒,你看这一年四季的好景致,可惜再也看不到了,可惜都遭到贼人的践踏,愤怒在压抑着,同时也渴望光明尽快到来,能够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让这一片土地再次回到亲人们的手上。短短的歌词,不断使用强拍、高音,突出强调“再”,突出表达夙愿的无法实现、无望和无奈,表现对家乡的眷恋。弱起和附点四分节奏先是大跨度跳进,强调歌词“化在熟悉的田埂上”,气势恢宏,虽有眷恋,但是为了革命事业,虽九死犹未悔,表达出人物对家乡深情的依恋、视死如归的坚毅。“海棠”“小麦”“高粱”“酒浆”等意象在层层递进中不断出现,达到小高潮,将人物内心对家乡的深情、不舍表现出来。最后连续大跨度音程调动上行旋律线,给人豪迈奋进的情绪,不断推进呈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感受。大线条式的旋律线表现出人物英勇豪迈的特征、特性。整体上来看,《再看一眼亲人》塑造了坚毅果敢、热爱家乡、拥军爱民的英雄形象。
其实从艺术性的角度分析来看,孙九龙是一个重情重义、英勇无畏的人,是典型的硬汉形象。孙九龙带领村民准备粮食,而自己则吃野菜充饥。当村民福顺说出村民藏匿的地点之后,生死存亡之际,孙九龙这样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为保护八路军战士,顶替了八路军的身份走出山洞,以自身的性命换取了众人的安全。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在这样的危机面前,能够不顾个人安危从容就义,这一舍生忘死的壮举,展示了整个沂蒙山百姓崇高的人格和人性的光辉。
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努力之下,中国已经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前,随之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清醒的头脑,看清楚时代发展下的中国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更需要优秀的文化作品来警示人们。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通过音乐渗透德育也是近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基础,都只是空洞的说辞,音乐教育能够为德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再看一眼亲人》中孙九龙为保护受伤的战士挺身而出,表现出革命前辈高尚的奉献精神。孙九龙曾经对赵团长立下誓言,将会保护八路军伤员。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孙九龙坚定地信守诺言,带领几位乡亲从容就义。乡亲们和八路军战士一样,为保卫祖国、家园和同胞,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他们并不后悔,因为他们深深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每一位战士,深刻眷恋着生养自己的国土,这是当年革命战士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爱党爱民,这些弥足珍贵的品质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令人心悸,可以起到教化和感染的作用。
《再看一眼亲人》虽然是歌剧《沂蒙山》的一部分,却重点突出了沂蒙革命精神。剧中的人物其实是一个时代革命战士的缩影,他们有情有义,宁愿牺牲自己的骨肉,也要保护八路军的孩子,他们重情重义。村长孙九龙其实是时代下无数老百姓的缩影,他们正直而淳朴,如果没有战争,这一生将会平和且平淡,可是在战争年代,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牺牲。他们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也有大局观念,为保护子弟兵宁愿牺牲自己。现如今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多年,中国和平发展,朝着繁荣富强的道路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启航,战争似乎已经远离我们,人人都在渴望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真的可以忘记以前经历的苦难吗?这一份和平、幸福,是革命先辈不惜牺牲自己换来的,是前辈遗留下的珍贵遗产,不应该被遗忘。沂蒙革命精神正是前辈们遗留下来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将这种精神传承给后人,让这种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让后代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激励中华儿女奋勇拼搏,让中华民族永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沂蒙山》歌剧表现的精神与同一时期的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伯坡精神并无不同,歌剧是对这些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展示了在国家危难当头军民齐心、同仇敌忾的形象,诠释了伟大的沂蒙山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文化兴则国兴,一个国家最基本、最主要的就是本民族文化,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涵养中华儿女的精神养分,中华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创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深刻体会本土优秀文化的可贵之处,尽可能让文艺事业在新时期结出丰硕的果实。
综上所述,民族歌剧《沂蒙山》选段《再看一眼亲人》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再次演绎出来,是新时代下弘扬沂蒙精神的典型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对现代消费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风气进行抵制,同时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中思考文艺的发展方向、德育的发展方向,这些反思将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