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淳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PLC的全称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的存储器内部有储存程序,能够执行一系列的逻辑运算,并且顺序控制面向用户的所有指令,使机械生产的整个过程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作为当前一种基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和微机技术的新型技术,PLC技术的应用更为灵活,工作流程也更加高效快捷,在电气自动控制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1]。本文结合电气自动控制PLC应用现状,进一步探究PLC技术在电气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当前使用的PLC类型较为多样,但结构与工作原理没有太大的差异。PLC的结构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由存储器、CPU(中央处理单元)、编程器、通信网络、电源组成。若是将PLC视为一个系统,输入变量包括外部的模拟信号和开关信号,存储至PLC内部的数据存储器之后,可以通过输出变量的形式传送到输出接口,此时可以有力控制输出设备。在PLC的硬件系统中,当前有模块式PLC和整体式PLC。以模块式PLC为例,其主要由I/O模块、CPU模块、接口模块、底板、电源模块、内存组成,用户可以结合需求自行拓展和组合I/O模块能力。对于PLC来说,CPU模块是核心部分,由存储器和微处理器组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CPU模块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检查和校验用户程序;二是接收和调用现场信息;三是接收与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四是故障诊断,可以进行故障排查和错误纠正[2]。
在PLC的软件系统中,主要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组成。系统程序多由PLC的制造厂所编制,安装在PLC上。当前PLC上的系统管理程序已经有多方面的功能,可以实现时间分配的运行管理、存储空间的分配管理,系统的自检程序能够对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及时处理所存在的风险。用户程序主要有四大程序:一是操作站系统应用程序;二是开关量逻辑控制程序;三是闭环控制程序;四是模拟量运算程序。
PLC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四个:一是可靠性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二是使用方便,通用性强;三是编程方法简单,较容易掌握;四是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简单有效。以编程方法简单为例,有多种科学可行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使用,可使用的编程方法也较多,主要有功能表图、高级描述语句编程、功能模块图,且都易于掌握。对于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来说,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均至关重要,在这些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在设计方面,因为设计难度较低,PLC控制系统产品较多,且性能价格比较高。在安装方面,基于软件优势,PLC安装时可以简化或取消计数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的安装,安装作业量和难度均可以减少。再从PLC的维修这一方面来说,PLC控制系统的故障率是很低的,可以及时诊断和修复,若是PLC本身的故障,则可以尽快更换模块,维修是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PLC技术的功能显著,广泛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可应用在开关逻辑与顺序控制中,还可以应用在闭环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中[3]。以开关逻辑与顺序控制方面的应用来说,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实现时间程序控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执行各项操作指令;二是可以实现逻辑顺序控制,即按照逻辑的先后顺序精准执行各种操作指令;三是可以实现条件顺序控制,当条件满足便可以执行操作,反之则不能操作。以闭环过程控制为例,当前PLC技术广泛应用在加热炉、锅炉、热处理炉设备中,可以闭环控制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模拟量,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A/D与D/A可以较容易实现。总的来说,PLC技术的功能是显著有效的,可以广泛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
PLC技术的开关量控制能力非常强,广泛应用在化工、纺织、冶金、机械、轻工等行业中。PLC技术可以联网,控制的进出点数量不会受到限制,少则几点,多则数万点,均可以有效控制。在开关量控制方面,PLC技术的应用优势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运行中,开关控制会消耗较多的电能,运行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系统短路,而PLC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其所编辑的逻辑信息可以有效控制开关,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均可以得到保证;二是借助PLC技术可以缩短控制程序中继电器的响应时间,软件程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整个控制可以变得较为灵活,能够解决开关量控制中多状态变化的问题[4]。若是有必要,还可以编制多套程序,提高开关量控制的效率,提高电气设备的生产率。总的来说,PLC技术因具有在开关量控制中方便可靠的特性,适合应用在电气自动控制中。
为实现机电产品系统的应用效果,在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线性控制系统中均广泛应用着机电一体化系统,但也存在着阻力问题。基于PLC技术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机械企业将PLC技术应用至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较好地解决了阻力问题。从机床加工的功能调节这一方面来说,PLC技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运行的可靠性也非常强,机床加工过程中不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再从机电工程智能自动化综合控制方面来说,借助PLC技术可以确保机电产品的优势得以发挥,电气改造工程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来说,在电气工程改造中,PLC技术的改造流程简单快捷,同时具有故障判断、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的优势,有利于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若是电气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优化,则用户一方面可以借助PLC技术对电气设备进行编程,另一方面可以在网络上自动编程[5]。此外,在数控系统中,应用PLC技术可以简化复杂控制过程,其所使用的屏蔽技术和调频技术能够避免电磁干扰,数控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易出现操作偏差、数据计算错误等问题,数控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能够得到保证。
电气自动控制过程中,电流、电压、压力、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若是进行连续生产,则必须有力控制这些物理量。为发挥好PLC技术在模拟量控制中的效能,PLC制造商做了较多的研究,配置了模拟量与数字量可以相互转换的A/D与D/A单元,无论是大型机还是小型机,均已经较好地实现了模拟量控制。
在A/D单元中,外电路的模拟量可以转换为数字量,并送入到PLC系统,而D/A单元可以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送入到外部电路中。A/D单元中的A可能是电流、电压,也可能是温度,D/A单元中的A多是指电流或电压。如果将A/D单元与D/A单元组合至一起,则模拟量控制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甚至在控制模拟量的过程中可以同步控制开关量,其他的控制器没有这一功能,进一步凸显了PLC技术的模拟量控制优势。目前来看,电气自动化工程中所使用的大中型PLC模拟量控制能力很强,可以开方、插值和浮点操作,所产生的输出可以由所有的计算机完成计算[6]。
在当前的PLC技术中,顺序控制所涉及的内容与知识较多,覆盖面已经非常广泛,比如可以实现现场感应控制和远程控制,相关的零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优化。借助科学的组合形式和设计安排,PLC的标准化程度可以大大提高,既有利于发挥出PLC技术的优势,也有利于顺序的控制管理,无需人力干预。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可以应用在电气工程中,协助PLC技术共同完成顺序控制,PLC技术能够具备人脑的思考能力,灵活地控制电气工程系统[7]。比如在电气工程系统运行中存在通信协议错误的问题时,因为智能技术的加持,拥有专家数据库、模糊计算、神经网络等,所以系统可以自主选择适用的通信协议,顺利消除潜在的故障风险。
实现顺序控制时,多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增加传感器和主站层,甚至可以增加远程控制,电气自动控制因此可以更有序和更有效,整体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此外,控制过程中可以实现工人顺序的控制,故障发生风险大大降低,对于一些大型的电气设备来说,借助PLC技术控制顺序,能够控制和降低整体的电耗,生产成本可得到有效控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8]。在后续应用PLC技术实现顺序控制时,应该更重视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可以将PLC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核心模块的功能也应该逐步完善,共同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达到更为理想的顺序控制目标。
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其他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信号监控。
1)除进行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模拟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外,还需要做好运动控制,运动控制的有效方法以数字控制技术为主,当前有广泛的应用。在金属切削机床数控中,PLC技术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收脉冲,也可以接收多路脉冲;二是具有脉冲输出功能。以脉冲输出功能为例,脉冲频率往往可以达到几十个K,在此基础上配备一些传感器或脉冲伺服装置,则可以大大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同时具备数据处理能力、操作能力[9]。随着近年来PLC技术的发展,运动控制不仅可以做到点控制,也可以实现控制曲线运动,不过对PLC单元配置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为应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更高要求,当前PLC的数据存储区不断加大,目前所使用的德维森PLC已经可以达到999个字,所以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数据可以由计数器记录,定期转移至数据存储区,进行计算机处理,此时PLC能够成为计算机数据终端[10]。若是有需求,可以将PLC配备在小型打印机上,借助计算机读取相关的区域数据。
3)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PLC的自检信号较多,同时内部设备也较多,必须实现自动化的信号监控与预警。目前使用PLC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电气自动化的信号监控,或者可以监控相应的控制对象,能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动监控和自动诊断,发现系统故障后可以发出预警信号,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得以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广泛用在多个方面,有助于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健康发展。当前PLC技术在开关量控制、模拟量控制、运动控制、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应用优势是显著的,后续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发挥更大的效能。此外,应促进PLC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促进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控制,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