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东升 杨 琳 张维谊
近年来,上海紧紧围绕“稳发展优供给,强品牌增效益”的主线,紧跟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模式创新、夯实人才基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上海绿色食品迈上新台阶。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6个,有效期内绿色企业943家,产品1769个,产量123.73万吨,经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11家,产品23个。
一是绿色排名促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各数字农业系统之间的数据联动效率,通过上图入库、数据共享、建立中台等方式,对各区“精准监管率、问题发现率、第三方抽检精准率、用标率、绿色健康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五大排名”。其中,“绿色健康指数”指标包括绿色食品认证率、绿色食品续展率和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反映各区农产品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每季度进行排名打分,并在数字农业看板予以展示。通过亮数据、亮排名的方式,促成各区补短板、强弱项、学经验、促提升。
二是完善队伍促发展。为适应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保证绿色食品顺利发展与严格监管,重点构建三支队伍:首先是区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这是保证绿色食品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经过市、区农业农村委、编办的不懈努力,除3个区正在积极筹建外,其余6个区都已建成与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其次是检查员队伍,这是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压舱石,目前上海已形成市-区-镇较为完善的三级检查队伍,他们共同参与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工作,并分别履行“三员”职能:即指导员、观察员、联络员。指导员负责指导企业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生产,准备申报材料,但不包办、不代劳;观察员由市、区选派,对区、镇检查员实施检查的过程和质量作客观评价;联络员由企业所在镇的检查员担任,负责联络沟通、发现问题、传达信息。最后是绿色食品专家队伍,由市、区两级检查员组成,承担绿色食品检查抽查、综合审查、培训授课等方面的专业工作,同时提出上海绿色食品发展规划、政策建议等工作。
一是严控风险,严把关口。市级部门牵头组织、各区梳理引导,确保绿色蔬菜、果品无平行生产。对原已获证主体,不符合无平行生产要求的,通过调品种、增面积等方式确保顺利续展;对无法达到要求的,执行退出机制。对于新申报主体,严格按无平行生产要求加强指导和管控。通过认证指导、日常巡查,推进绿色蔬菜、果品无平行生产有效落实,显著降低交叉混杂带来的风险隐患。
二是稳定存量,重视续展。为进一步做好续展工作管理,稳定产品存量规模,提升续展工作的时效性、有效性,今年全市开展绿色食品续展通报和续展交叉抽查工作。一方面于每季度初向各区级工作机构通报上一季度各区续展情况,督促各区及时有效续展。另一方面按不低于10%的比例,对2022年度本市应续展企业开展交叉抽查,检查续展企业依标生产和工作机构规范操作情况。通过续展通报和交叉抽查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要求,有力推动续展审查质量。近五年企业和产品续展率均在80%以上,远超全国60%的平均水平。
一是平台提优,加快绿色食品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上海绿色优质农产品全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与使用力度,成功构建申报管理、质量监督、培训服务和可视化分析4个子系统和1个贯穿全局的绿色食品GIS服务软件。系统数据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测绘院等相关数据对接,在“上海农业一张图”上可显示全市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食品(中绿华夏认证)分区域、分类别获证数据及地块上图数据。在上海疫情期间,市-区-镇各级检查员都能通过该系统居家办公即可实现材料审核。去年11月农业农村部唐仁建部长来沪调研时,绿色食品信息化展示是上海向唐部长汇报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是推陈出新,打造特色化绿色食品科普资源。为打通绿色食品科普“最后一公里”,聘请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知名主播黄浩,担任上海市“绿色食品科普公益宣传代言人”,从绿色食品认知、生产、许可、标识、管理5个方面制作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科普课件,并在上海科普网、腾讯视频、学习强国、上海三农、农好青春等官方平台上线,目前网络点击量已超过15万次,有效提升社会对绿色食品整体形象的认知。
一是加强产品风险监测,确保质量守底线。市里每年投入产品检测经费预算200万元,组织对“二品一标”获证产品进行质量抽检。不仅把监测参数扩大到80项,而且还加强种植产品在田过程中的用药情况监测,守住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底线。2021年因各种原因注销、停止续展产品80余个,全市各区自觉形成了“不行就主动提早退出”机制。
二是加强跨区镇交叉抽查,规范生产拉高线。制定量化的监管检查扣分制度,并推行市内跨区监管、区内跨镇监管模式。通过跨区、跨镇监管,不仅提升各区、镇监管队伍能力水平和责任意识,而且也有效地提高了监管质量。2021年组织跨区抽查32家企业,责令整改13家,跨区监管整改比例40%。2022年全市绿色食品书面整改比例不低于10%,进一步强化各级监管员提高业务水平,提高问题发现能力。
三是加强标志监察,推进“三码合一”。首先是坚持市场端排查绿色食品用标隐患。2021年对全市范围内50家市场进行了质量标志监察,共抽查覆盖20多个兄弟省市660个绿色食品,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3个有机食品,并把相关情况及时上报至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核准。其次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蔬菜等用标难产品用标。今年利用我市神农口袋智能化系统,整合了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申农追溯码、绿色食品标志,在同一张标签上同时打出“合格证、追溯码、绿标或地标”,推进“三码合一”推广应用,提高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率,并把相关排名纳入对各区农业农村委工作的季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