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文龙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装配式建筑是指经过标准化设计,将建筑工程项目所需的构件在装配式构件预制工厂预先生产完成,然后运输到项目施工地,采用吊装的方式将构件组装起来的一种施工方式。装建筑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密切。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诸多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建筑行业采用的主要方式和几十年前并无太大变化,仍是依靠了大量的劳动力在施工现场通过传统的建筑方式实施,工序方面仍然是脚手架搭设、钢筋帮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然后自基础至结构顶层流水作业,先结构施工后装修施工。该施工方法不但劳动强度大、材料消耗量高、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施工现场管理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安全、质量事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及年轻人的就业选择,建筑业的从业人口正在锐减,从而造成了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相应出台,各地限工令频发,传统的建筑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限制。而装配式建筑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近些年来逐渐兴起,受到了中央和各地政府的青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的农民在农闲时涌入建筑工程工地,成为临时的建筑工人,因为教育水平、职业培训的欠缺,因此建筑工人的职业素质得不到保障,导致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发生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而在装配式施工中,可以将上述人为的因素将至最低[1]。大多数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预制工厂中的作业环境,作业配合的工具以及产业工人的技艺水平明显有所提高。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解决了7.6%人口的就业问题,但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是能耗较高的行业,建筑业耗能占到全国耗能的32%,传统的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存在较大的污染。装配式建筑施工在脚手架搭设和模板支护等方面明显减少了工程材料的投入[2]。从工程施工的根本上减少了对森林、钢铁等资源的消耗。而且装配式建筑从根本上减少了现浇混凝土养护的湿作业环境、粉尘作业环境和噪声作业环境,对在建工程周边影响较小。
在人工方面,现在人工费上涨已成为限制建筑行业发展的瓶颈,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生产,会降低室内装修、室外装修的辅助性工作在材料方面,装配式建筑因为其统一设计、统一规格,批量生产在根本上减少了材料的投入,在钢筋绑扎、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护等分项放面,明显减少了投入的成本[3]。在机械方面,装配式施工采用专业工人现场机械吊装,有效的减少了传统建筑施工高处作业降低施工效率的问题,以上几方面使得装配式施工在降低施工成本方面比传统施工方式更具优势。
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工业化生产率较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不但安全措施和生产质量以及工人的施工条件没有充分地保证,而且施工作业效率较低,施工过程中水污染、粉尘污染、噪声污染严重,对施工工人及工地周边居民均有较大的影响,现场施工卫生防控条件有限,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方式极易引起群体性卫生事件,例如受此次疫情影响,国内建设工程在疫情期间安全部处于停工状态,同时在传统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能源及资源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4]。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所需的大部分构件均在预制工厂生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降效问题,同时提高了作业面的使用率,减少了传统建筑施工,因上一工序未完成养护,而耽搁下一工序施工的问题;另外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质量方面相比于传统的现浇施工方式有了更大的保证,随着装配式项目管理的逐渐成熟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装配式构件因增值税等问题造成造价过高的现象也将被解决;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有助于将分散不定的施工人员转变为稳定的产业工人。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有的安装方式,可以保证主体结构构件的预制与现场三通一平等基础性准备工作同时进行,或先于基础性工作进行,从而极大地优化了施工进度。在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及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为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新的可能。
装配式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因为其需要各个专业,多方参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在项目设计、构件预制、构件运输、构件吊装等方面,光凭某一方力量,无法完成如此系统的工作,而我国现在绝大部分的施工人员已经习惯现场施工,无论是装配式施工技术还是装配式施工管理,相比于以往都是个全新的课题,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下,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迫切的需要提升[5]。
装配式建筑由很多构件组装而成,其构件本身的承载力在预制工厂的标准化生产下,很少出现问题,因构件需要现场吊装,所以吊装节点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且存在多处地震带,大部分装配式建筑抗震承载力只能应用于抗震设防Ⅶ度以下地区,成为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
随着政策的支持,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考量的唯一指标就是装配率,实践证明,装配率和经济效益和施工时间并非是线性关系,存在一个最佳装配率,在这个数值范围内,工程的装配率的提高会明显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施工周期,因此不能盲目追求装配率。
区别于传统施工方式的人员、材料、设备按照工程进度分批进场,装配式建筑施工在前期对构件预制工、构件养护、构件运输等工序要求较高,需要企业在前期一次性购进生产材料,此外,现在的装配式构件进入市场是以商品的形式,17%的增值税明显的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因此对于一些无政策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说,会综合考虑装配式建筑的各方面成本,在装配式建筑节约的成本不能覆盖前期对投入的成本时,往往会选择传统的施工方式[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从工业化角度考虑模数化、标准化是解决的最佳方式,但是人们对建筑多样性的追求在某些方面又与工业化相矛盾。随着各省、直辖市政府的鼓励装配式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装配式建筑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因各地气候及地质差异的不同,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实施及吊装过程中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缺乏成熟的设计软件,这些问题成为影响装配式建筑大规模推广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7]。
根据项目的业务需求,项目选派经验丰富、勇于担当的同志作为项目经理,同时选派项目总工程师1名,主要负责项目技术问题,项目副经理1名,主要负责项目的生产、质量和安全。下设职能部门6个,分别为工程技术部,全面负责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支持;安全质量部,全面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和生产质量;物资设备部,主要负责项目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程物资及所需机械设备;成本合同部,全面负责项目的分包、材料等服务的计量支付、合同管理和项目预算决算;财务部,主要负责项目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综合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部的临时设施管理及日常事务处理。
贯彻ISO9001质量保证标准,依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措施,明确安装检验质量标准,落实质量保证计划。项目质量的主控部门为安全质量部,安质部通过安质员对建设过程中的构件进场、摆放,吊装、灌浆等全工序全过程进行管控,由第三方实验室对进场原材进行二次试验,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坚决杜绝,按此方法对施工准备、施工吊装及分项验收等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ISO9001程序要求进行。制定了如下目标:“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利润,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拓宽业务渠道”。严格风险管理程序,争取达成以下目标。
(1)防患于未然,充分识别项目实施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并在风险发生前进行风险控制,减少风险给项目带来的损失。
(2)以项目范围表当做项目的统一目标,项目的全过程都围绕着项目目标进行。
(3)明确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并且融入项目的日常管理运作中。
(4)做好风险管理材料的整理和存档,为今后的类似项目管理积累经验和历史数据。
风险控制小组对本工程的重要性进行了仔细分析,制定确保本工程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构,做到内抓质量、外抓形象,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环境,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小组结合工程实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建立全生产管理体系组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直接由项目经理负责,安全质量部负责执行和检查,项目其他部门参与。②成立应急救援组织项目风险管理小组为更好的应对项目遇到突发的意外情况,决定成立风险应对小组,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均参与其中,各个部门随时待命,遇到紧急状况,迅速做出反应,防止风险扩大,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项目风此案管理小组采取行动用以来消除风险,或保护项目免受风险的影响。适用于发生概率高,影响的大的最高级威胁。规避策略可能涉及变更项目管理计划的某些方面,或改变会受负面影响的目标,以便于彻底消除威胁,将它的发生概率降低到零。转移风险。用合法的方式将应对风险的责任转移到第三方,让第三方管理风险并承担威胁发生的影响。减轻风险。风险减轻是指采取措施来降低威胁发生的概率和(或)影响。提前采取减轻措施通常比威胁出现后尝试进行弥补更加有效。减轻措施包括采用较简单的流程,进行更多次测试,或者选用更可靠的卖方。
风险接受是指承认威胁的存在,但不主动采取措施。此策略可用于低优先级威胁,也可用于无法以任何其他方式加以经济有效地应对的威胁。接受策略可分为主动或被动方式。最常见的主动接受策略是建立应急储备,包括预留时间、资金或资源以应对出现的威胁;被动接受策略则不会主动采取行动,而只是定期对威胁进行审查,确保其并未发生重大改变。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析阶段经过排序的高中等级风险,制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法和措施,低等级风险进行日常跟踪。
本文以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为切入点,运用相关理论,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做了系统的管理研究,充分的识别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影响因素,依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方法。立足新时期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的优势逐渐显现,在建筑领域得愈来愈得到重视与推广,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朝着构件生产过程标准化、通用化、高品质化及节能环保化方向发展,我国正加快迈向建筑工业化进程新的发展阶段。综合上述国内外文献分析,在风险管理和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领域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在装配式建筑的风险管理方面,已经有专家学者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进行基础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及结论,但基于具体项目的风险管理还不够完善,仍然需要结合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为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