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光,暗香绽放

2022-12-21 10:47张玉清
莫愁 2022年34期
关键词:角钱小人书兄妹

文张玉清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家庭贫困,却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我来说,肉可以不吃,衣可以俭朴,书却不可以不读。小时候,母亲只有过年时才给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发2元压岁钱。我总是攒起来,开学后拿去书报摊租小人书看。那时,小学校门外榕树下有一书摊,1分钱可以租一本小人书,但不让拿走,必须在现场阅读。

放学后,若手里有几分钱,必租看一本小人书来过眼瘾后才回家。若无钱时,我就悄悄站在看书同学的后面,伸长脖子蹭书看。我租过《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半夜鸡叫》《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几十本连环画小人书。10岁开始,我常常利用假期去花生地、稻田里捡漏,把捡得的花生和稻谷交给母亲,母亲便会给我几角钱让给我去买零食吃。尽管对糖果眼馋得流口水,我还是忍住了,拿钱去租书来看。

读初中时,我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叫秀琼,她的父亲在镇上食品公司工作。她得知我的家庭情况后,便恳求父亲安排我假期在猪场打短工挣钱。每天在养猪场清理猪粪、煮猪食、喂猪,一天能挣8角钱。那时买一个鸡蛋才5分钱,一天收入8角钱已经很不错了。当我把挣到的钱交给母亲时,她从中抽出2元钱递给我,说:“你拿去买你喜欢的那本字典吧。我去街上买斤猪肉回来包饺子给你们几兄妹吃。剩下的钱留着给你交学费。”父亲在1959年病亡,我年仅5岁,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都是半大孩子。我的姐姐哥哥读完小学就回家了,仅我一人念到中学。

“文革”时,我们村来了一对中年夫妻,他们家距离我们家仅有一墙之隔。有一次我进到他们家,惊喜地看到有一个书柜里存放着很多书。女主人取了一本唐诗递到我手上,并告诉我喜欢看什么书就拿回家去看,看完把书还回来就行。之后,我成了他们家的常客,陆续读了《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狂人日记》等书。

如今,古稀之年的我仍然保留着读书的习惯,每天至少阅读三四个小时。每周去市图书馆一楼阅览厅阅读半天书报,再到二楼借阅中外各类文学书籍。每年生日,我也会收到女儿赠送的书籍。

读书最讲究氛围,一些书甚至不必在书斋中读。一座庭院,一弯新月,一场秋雨都可以化为读书的氛围。你可以选择在最能体味书中况味的环境中读。比如在一个万木吐绿、鸟语花香的春日,捧一本《李清照诗选》坐在屋后那株桃树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读,那每一个字都化成了我生命的甘霖。在阳光明媚的秋日,我暗盼有雨声相伴,一阵秋雨如缕如丝,像蚕吞着桑叶,像秋日的私语,捧一本《秋雨散文》细细品味,就钦羡余秋雨先生集史学家的眼光、哲学家的慎思和作家的文笔于一身,收古今于笔下,拢天地于纸上,出经入典,含英咀华,30万字,可谓字字珠玑。

几十年的读书生涯,深感书犹药,善读可以治愚。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简·爱》让我学会了独立自强,《红楼梦》让我明察世事,《基督山伯爵》让我感受到知识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居里夫人》鼓舞我在人生道路上锲而不舍……书读多了,便明白了很多道理。生命中仿佛时时有春风拂面、雨露滋润,每一个思维的细胞、神经末梢都会舒展、活跃起来,常常神驰八方,极轻松、极超脱。一生有书相伴,足矣。

猜你喜欢
角钱小人书兄妹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慢热兄妹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童年的小人书
山羊兄妹交朋友
我到底中奖了吗
有小人书相伴的岁月
小人书伴随我成长
成败只差一角钱
打比方 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