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婷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渗透在语言中,两者密不可分。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除教授语言外的又一关键。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文本解读应指向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基于主题情境,有所侧重,“以生为本”,从而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本是作者通过组织篇章、构建意义、表达思想形成的产物。英语教学中的文本可以泛指口语和书面语的语篇(张秋会、王蔷 2016)。口语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解读”(analysis)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第6版中被解释为“对事件、信息或行为的分析与理解”。在课程教学语境下,文本解读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读与分析,准确理解教材意义,从而深刻认识教学内容的价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教育部 2022)。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课程应发挥育人功能,英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林崇德(2016)提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观念关注的核心是理想人格、人的价值、自我实现等问题,对建构核心素养体系有重要启示。因此,引导学生认同自身文化中的精华,协助其树立交际意识,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是英语学科培养文化意识的必然要求,体现英语教学的根本价值,是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傅诗宇 2021)。为实现学科育人,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文本解读应关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下面,以人教版和外研版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听说整合教学案例文本为例,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为依据,阐述如何进行文本解读。
文化知识(knowledge about culture)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龚正红2018)。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化知识解读文本,不仅达成知识的教授,还使学生规范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11 Way of life Unit 1 In China,we open a gift later 为例,该对话的主题情境是“送生日礼物”。在玲玲(Lingling)生日当天,贝蒂(Betty)、托尼(Tony)和达明(Daming)给玲玲准备了生日礼物。玲玲对朋友们记得她的生日并送她礼物感到非常惊喜。托尼和贝蒂建议玲玲立即打开礼物,而玲玲并不认可这种做法,因为在我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在我国,人们通常用双手接受礼物,而西方国家人们收礼物的方式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随后,贝蒂表现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玲玲和达明向他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我国春节的风俗习惯,包括something must do、something mustn’t do 及 something had better do。在这堂听说课中,教师应着重让学生认识中西方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不同。
基于以上解读,教师在输出环节将生日与风俗习惯相结合,创设以下新情境:Lingling invites her American friend Tom to her birthday party,Tom doesn’t know what h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Discuss in a group of four and make a list.在学生讨论后呈现视频或图片,让他们了解更多做客的习俗、礼仪。通过适当拓展,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并对世界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这一案例文本的解读指向文化知识中对西方国家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了解。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Section A 1a—1c为例,几个男生、女生在讨论自己的dream job,四段对话从What、Why和How三个方面展开,即“What do you want to be?Why do you want to be that?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在对How的回答中,可以从对话中归纳出study hard和practice more两种途径。可见,这一单元所传递的人生价值观是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然而,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两个对话存在比较有趣的现象。
Conversation 1中的蒂娜(Tina)长大后想做一名电脑程序员,Conversation 3中的Girl想成为一名工程师。男孩的反应分别是“Wow!Sounds difficult.”“I see...but...”。联系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实际,女生很少会对技术工程类的工作感兴趣。解读wow后的感叹号、I see后的省略号及but背后的含义发现,对话中的男生不仅感到惊讶,而且对女生持有怀疑的态度。
基于以上解读,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精听并完成表格(见下表)。
Listen and fill
教师将听说结合,让学生分析并模仿说话者的语气。
通过问题“How does the boy feel?What does the boy think of Tina’s dream job?What may the boy think?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job?Do you want to be an engineer?Does any girl want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or an engineer in the future?”等不断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得出“Boys and girls are equal.Just do what you want to do.”的观点。教师鼓励学生“Stick to your dream,study hard and let your dreams fly.”以实现情感的升华。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层层推进和对学生的不断启发,帮助其实现对自我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一案例文本的解读指向文化知识中的价值观念。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7 It’s raining Section A中2a的听力材料为例,吉姆(Jim)打电话给琳达(Linda)并提出以下问题:“Is Uncle Joe there?What’s Uncle Joe doing?Is Aunt Sally there?What’s she doing?How about Mary?What’s she doing?”通过分析文本发现,吉姆一直在询问他们在不在,在干什么。根据解读,教师提问:“Why does Jim call Linda?”学生回答:“He wants to know what his family members are doing right now.”教师追问:“Why does Jim want to know that?”学生思考并回答“Maybe he misses them.”。教师继续询问:“Are they in the same city?”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于天气的句子,如“Outside?It’s cold,isn’t it?No,it’s sunny and really warm.”等,使其明白,不同城市的天气情况不同,且差别很大。教师进一步结合真实的生活场景,指出要常与远方的家人、朋友打电话,关心他们,从而升华主题。
教师通过追问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对比气候差异,加强情感体验,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文化意识。
文化理解(understanding of culture)指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通过文化对比可以增强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对多元文化理解和文化差异的理解,对异域文化的尊重,也是英语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武和平、付安权、陈力,等 2015)。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关注并对比不同文化,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实现文化理解。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 1a—2c为例,1b对话的情境是welcome party,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穿着正式,在聚会上相互交流,讨论不同国家人们第一次见面时不同的问候方式。在2a的文本中,玛丽亚(Maria)是一名交换生,受美国朋友保罗(Paul)的邀请到他家吃晚餐,这其实是美国人常有的at-home dinner party。这两个情境融入西方国家特有的文化,即party culture。由于文化差异和对派对文化的不了解,玛丽亚犯了一些小错误。美国的家常聚会通常并不是很正式,人们穿着随意,很多时候会在户外举办garden party,而玛丽亚盛装出席。美国人的时间观念极强,非常在意准时、正点,而玛丽亚迟到了一个小时。此外,玛丽亚以亲脸颊的方式问候保罗的妈妈,其实她应与对方握手。
基于以上解读,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教师将教材中两个派对的插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教师通过“What are they doing?Where are they?What do they wear?What kind of party do you think it is?”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让他们在观察、体验与对比后,适当列举美国人经常举办派对,如welcome party、wedding party、birthday party、tea party、ball party 等,加深对派对文化的了解。
在听完2a对话,厘清Maria’s mistakes后,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Q1:Where may Maria come from?
Q2:If you were Paul or Paul’s mom,would you mind Maria’s mistakes?Why or why not?
Q1要求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有一定的认知。
Q2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学生也许会觉得可接受,表示理解;或觉得不礼貌,表示介意。无论学生持有怎样的观点,教师都应引导其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有放眼世界的格局和态度。
了解和理解异国文化能提升文化素养,有助于理性看待世界,客观对比中外文化,汲取文化精华。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指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理解并尊重双方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武和平、付安权、陈力,等 2015)。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11 Body language Unit 1 They touch noses!为例,从标题看,该模块所要传递的文化是不同国家的不同肢体语言。从文本看,玲玲将要迎接来自俄罗斯的访问团,向贝蒂求助该怎么做,从而展开对不同国家初次见面和表达问候时不同体态语的讨论。可见,该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话题是“跨文化沟通”。学生要了解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如握手礼、鞠躬礼、拥抱礼、亲吻礼、碰鼻礼等。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中外文化差异,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师还应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其了解世界交际新风尚。
基于以上解读,在听后输出环节,教师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听后思考,设计问题:“Which way of greeting do you like best?Is it proper to greet others in these ways i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展示疫情防控下世界各国人们见面问候方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例如,我国人作揖(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美国人碰肘问候,新西兰人用挥手代替握手、拥抱和碰鼻,法国人用口头问候代替亲脸颊,俄罗斯人通过拍背部、碰脚问候等。
创设新情境:假如你和你的美国朋友正在通过视频讨论疫情防控下世界各国人们的见面问候新方式,和同桌合作编写一个对话。
以上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材每一模块或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且听力文本中的对话都发生在某个相关联的情境下。文本解读的前提是整体感知和理解主题情境,之后进行局部的细致分析,整合分析后形成对文本全面、透彻的认识。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学生通过听这一输入渠道,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内化,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然后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主题情境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他人,为文化意识的形成作好铺垫。
由于听力材料的局限性,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师在解读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应从文本实际出发,侧重挖掘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两点。若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就会导致对文本的过度解读。在文本解读中,过度解读与浅尝辄止都被视作解读不到位,而基于不到位的解读而开展的教学,效果一定不尽如人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基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他们的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地教授文化知识。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尽可能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确保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国外文化与其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使其对中外文化异同有初步了解。在学生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教师要通过扩大其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其开阔视野,使其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龚正红2018)。
总之,文本解读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重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英语学科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授语言,更应发挥英语语言的特性,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其文化意识,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