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妍
作者:安宁
出版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55.00 元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对北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草原的雪天、晴天、牛马、敖包……好奇心驱使我翻阅了散文集《草原十年》。
十年间,作家安宁多次前往呼伦贝尔草原,尝试用女性温婉细腻的平视视角、平静敏锐的笔触,勾勒天地之间万物流动的生活画卷。伊敏河流经的草原小镇,各个民族的牧民,夹在现代文明与独门独院之间的四季图……作家用独一无二的“绘画语言”展现着男人、女人、孩童的世俗面孔,牛羊、马匹、骆驼、飞鸟的自然面目。书中较多提及的主人公阿妈,勤劳、朴实、乐观、豁达,与大草原的天然属性,有着相近相通之处。
现实主义书写是中国百年文学史的主流思潮,作家安宁在《草原十年》中,也沿袭了现实主义创作风格。阿妈在面对未来儿媳的彩礼问题时,“带上见过世面且有很强游说能力的二叔”,“坐了七个小时的大巴”,“艰难地谈了两天”,最终说服了亲家。阿妈相信儿子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小狼只有被母亲狠心赶走,才能傲立丛林”。为母则刚的阿妈,不卑不亢、从容不迫地处理了男婚女嫁的现实问题,作者仅用只言片语就刻画出坚韧隐忍的草原女性的精神面貌。近乎白描的写实,或是作家安宁十年坚持书写草原的最大善意和诚意。
除了诚意,还不得不提及本书所展现的另一维度:真。文学思潮的嬗变中,“诚与真”始终没有恒常而确定的标准。莱昂内尔·特里林的《诚与真》,或许能为我们理解本书作者的态度提供一个尺度:真诚主要是指公开表达的感情和实际的感情之间的一致性。这一“价值尺度”,对于社会大众价值观、民族文化认同感日益趋同的中华民族而言,是真实可感的。在本书对牧民那森家的书写中,牧区的男人们闲暇时也热爱上网冲浪,常常沉浸其中,连饭都忘了吃;他们也喜欢吃喝玩乐,要在草原上尽情释放生命的“自由与激情”。
在讨论“死亡与新生”的章节中,有着对阻止母牛“弃犊”的描写。为了防止母牛生产后丢弃牛犊,人们会在牛犊刚出生时,将母牛的体液涂在牛犊身上。母子气息相同,母牛就能辨认自己的孩子。这种方法看上去简单又神奇。“嘴软的牛犊能吃千家的奶”,人和动物在某个层面是有相似之处的。生命间的异同,在作家三言两语的描述中尽情显现。草原游牧民族有着追求自由的不羁天性,他们的血液和基因中充满了生命的飞扬与豁达。作者对草原上牧民的日常生活、节庆民俗等“主流”描写,以及相关文化禁忌的“非主流”描写,共同描画出草原风物以及草原儿女的生活审美。
书中呈现出的草原生活与文化的独特之处,让作家安宁书写这一地域风土人情的“诚与真”,得以充分显现。其“表里如一”的写作态度,让读者久久沉浸于辽阔苍茫的呼伦贝尔草原,与其中的自然万物深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