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与满意度调查研究

2022-12-20 10:41双,高曼,赵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维度问卷师生

李 双,高 曼,赵 龙

(1.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2.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2018年11月24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要打造职业教育金课,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推动“课堂革命”[1]。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无论是打造职业教育金课还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都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落脚点。虽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师、管理、监督等多个方面,但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3],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好坏[4]。在高职教育课堂中,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社会情感等都需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5]。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和满意度,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类型

师生互动作为人际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的概念进行了阐释。王耀廷最早使用“师生互动”一词,他认为“师生互动,也就是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接触中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6]。叶子、庞丽娟提出“师生互动特指师生发生在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7]。袁维新认为“所谓师生互动,简单地说就是指师生之间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8]。并进一步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师生互动的实质内涵。胡桂锬结合社会互动的定义把师生互动概括为“师生间因教学关系而产生相互影响的社会交往活动”[9]。冯灵林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把师生互动定义为“拥有知识的教师和希望获得知识的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0]。这里的特定情境一般指课堂。社会学家吴康宁认为,师生互动的本质是一个发生在多种情境下的、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复杂的互动体系。即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就是师生互动[11]。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12],主要指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内外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本研究是为了了解目前高职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因此本文所讲的师生互动限定为课堂师生互动,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以知识为中介所进行的思维的撞击、文化的撞击、情绪的撞击、价值观的撞击等活动,师生双方通过环环撞击激活学习的兴趣点和兴奋点[13],使彼此都能在课堂互动中得到收获和成长,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互动类型,从而影响师生双方的课堂体验。英国学者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社会体系的观点,从师生互动主体的角度,把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9]。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将课堂师生互动划分为师生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13]。我国高职课堂一般包括理论课和实训课,不同种类的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也不尽相同,课堂互动主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有差异。因此要全面深入地了解高职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以及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不能局限于单一课堂,而要结合课程种类、专业方向,学生生源等多方面展开综合调查。

(二)课堂师生互动相关调查

目前我国关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14]。研究主要关注了师生互动的概念、师生互动的结构、师生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的模式、师生互动的效果等方面。对于高职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多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例如,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从环境上促进师生课堂互动,以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改善[15];师生互动教学的主要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16];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职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建议。国内已有研究鲜有从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方面的研究,事实上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影响课堂学习的实效性,还会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喜好。因此有必要从学生对课堂互动的满意度入手分析当前高职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主要参考Marshall Prisbell的《Classroom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17]调查问卷以及Alan K. Goodboy等人编制的《Student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Scale》[18]。经团队反复研究、筛选,最终把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作为调查的重点,同时将学生的互动满意度作为另一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包含两个部分,共33个题目。第一部分包括卷首语和关于个人基本情况的人口学特征调查,分别是性别、年级、生源类型、专业、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上课地点等信息。第二部分是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的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方式。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问卷设计完成后,首先对100名高职学生进行预调查,回收98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分析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1.信度分析

利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克隆巴赫信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本问卷信度系数值为0.951。一般阿尔法值在0.8以上说明问卷的信度比较好。针对“校正项总计相关性(CITC)”,33个被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该问卷各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表1)。

表1 克隆巴赫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使用SPSS24.0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根据分析结果可知,KMO值为0.829。KMO检验的系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说明问卷的效度越好。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表2)。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三、调查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2021年12月15-30日,通过问卷星线上调查系统对3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3212份样本,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把答题时间少于60秒、答题不全以及答案重复的问卷定义为无效问卷,共删除调查问卷15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062份。调查样本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3)。

表3 调查样本分布

(二)高职课堂师生互动情况描述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各维度总体均值为1.885,转化为百分制为37.70,整体得分比较低,说明高职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不容乐观。从各维度均值来看,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满意度。其中,学生满意度得分最低,低于总体均值,说明学生对师生互动不满意,课堂师生互动效果不理想(图1)。

图1 高职课堂师生互动各维度平均值分析(n=3062)

第一,学生学习行为在高职课堂师生互动中得分最高,均值为2.214。其中“同学们缺乏勇气,不愿意个别发言”得分较高,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会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而“同学们对老师的提问没反应”和“有同学在课堂上睡觉”两题得分偏高,这说明部分学生对课堂上其他学生的消极表现也不满意,反映了课堂互动氛围方面的不足。

第二,教师教学行为在高职课堂师生互动中均值为1.750,低于总体均值。其中“老师课堂上一直讲课,不与学生交流互动”得分最高,为3.500分。说明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对教师行为很不满意。“老师重视与学生交流”得分最低,说明教师不重视课堂师生互动,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第三,学生满意度在高职课堂师生互动中得分最低,仅有1.691,远低于总体均值。说明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很低。其中“课堂氛围融洽,我很乐意上这门课”得分较低,为1.60,说明学生对课堂教学和课堂氛围认可度不高。“我喜欢和我的老师交流”得分较高,为1.780,说明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交流,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三)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与学生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了教师互动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学生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三个维度之间均呈现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730,0.835,0.656,并且相关系数均值大于0.5,P值小于0.01,意味着问卷三个维度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其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得分最高,为0.835,说明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与互动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表4)。

表4 整体相关性分析

1.“教师行为”维度选项与“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了“教师教学行为”维度各选项与“学生满意度”维度的相关性。结果(表5)显示“教师教学行为”维度中的第2-11题与“学生满意度”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5,成显著正相关,说明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能够提升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体验,影响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教师教学行为”维度中的第1题“老师课堂上一直讲课,不与学生交流互动”与“学生满意度”成显著负相关,为-0.076,说明教师的该类行为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这也再次表明了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能显著影响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满意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表5 “教师行为”维度选项与“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2.“学生行为”维度选项与“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了“学生学习行为”维度各选项与“学生满意度”维度的相关性。结果(表6)显示“学生学习行为”维度中的第13、17、21、22等4个题目与“学生满意度”相关系数为负值,说明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表现不积极,学生的课堂体验不高。“学生学习行为”维度中剩余题目与“学生满意度”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5,成显著正相关,说明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与学生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有很大关系。再一次说明了师生互动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师生双方任何一方在课堂上的行为都会影响师生互动的结果,最终影响师生双方的课堂体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表6 “学生行为”维度选项与“学生反馈”的相关性分析

(四)人口学特征与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根据数据的特性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性别、年级、生源类型、课程类型以及上课地点的不同与高职生对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1.不同生源类型的高职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数据(表7)显示,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最高,均值为19.12。他们对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已在本校学习较长时间,对学校拥有一定的感情,对学校的制度等也都相对熟悉,升入高职后在心理上会更容易接受本校的教师授课,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也会相对融洽,因此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相对高一些。分析结果中,生源类型为夏季高考的高职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均值最低,仅为15.81。这部分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在高中时成绩还不错,因各种因素未能进入理想的高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抵触情绪。致使他们在课堂学习时表现消极,不积极参与老师的互动,影响课堂体验,降低了他们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

表7 高职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平均值差异检验

2.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不同

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显示大二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最高,平均得分为17.98。经过第一年的磨合,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适应并习惯了高职生活,在心理上也开始接受并认可高职学习生活。同时他们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也逐步认可,这些都促使他们在课堂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学习体验和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数据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最低,只有15.2分。大三学生面临着在校学习理论课和到企业实习两重任务。繁重的任务会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降低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维度问卷师生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麻辣师生
问卷大调查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