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红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共同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得到了应用,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但是,市政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利因素,施工管理水平未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就市政项目而言,施工技术、机械设备、工期、成本等都会影响项目的施工水平,如何做好施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
在开展市政工程的项目建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政策因素等。市政项目一般是公益性项目,涉及范围广,涉及管线众多(如图1),与周边居民的生活及出行息息相关,在建设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关注、群众舆论、气候等。上述因素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会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进度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图1 市政道路一般断面示意图(来源:网络)
市政工程具有政治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地的城镇化形象,项目的建设进程会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市政项目大多情况下会影响周边市民的生活,因项目的选址范围可能会涉及既有民房住宅、农用地、林地等的征地拆迁问题,这会对居民的生活、出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仅如此,还可能遇到因个别人的利益问题而影响项目的进度,如当地居民因故乡情结难以接受迁居、个别居民希望赔偿金额能够适当上浮等,上述问题也会对市政项目的整体建设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政治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影响市政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
市政项目一般属于财政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审批部门较多,如发改、规划、建设及财政部门等。相关机关单位、参建单位由于站位角度、利益及责任等因素在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会延长解决问题的时间,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施工总承包单位通过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落实管理责任,能够提高市政项目的施工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大多数市政项目的工地管理存在工程材料未按照规定有序存放、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有待提高、工作流于表面及未严格贯彻各项规定等问题。上述问题在影响项目施工有序开展的同时,还会给施工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施工场地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管理,还应加强对于工地所处环境的综合管理。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市政工程大部分都是财政投资项目,具有公益性,关系着当地的民生,因此市政项目的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出行,更应该受到重视。施工图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如果设计环节出具的施工图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或者无法满足正常实施的要求,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导致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设计变更[2]。
当下,工程行业设计实行项目负责制,某家设计单位一旦中标或者接受委托任务之后,需要负责该项目的设计任务直至完成工程决算。
不同的设计院有着不同的设计强项,如果遇到不擅长的领域,对于项目设计考虑得不够全面、不够充分,会导致施工图与工地实际情况不相符,进而会影响施工质量。
市政工程与常规的房屋建筑工程存在一定的区别,市政工程项目的选址范围大多位于居民聚集的地方,如桥梁、市政道路等,会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工地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3]。但是实际工程中,个别施工单位不重视现场管理,存在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机械设备未有序存放、安全措施未落实到位等问题,影响工地的施工秩序。围挡占道堆放如图2 所示。
图2 围挡占道堆放(来源:网络)
按照一般的施工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应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工程的建设任务,并完成验收和移交。为了避免因施工工期延误带来的处罚和索赔,并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完工,部分施工单位可能会将精力集中在赶工期上,因而忽略了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项目盈利,会尽可能降低造价成本。个别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会存在偷工减料的不良现象或者选购质量不达标的工程材料,容易导致项目的施工质量不达标。
材料质量达标与否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市政工程也不例外,一旦出现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会选用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工程材料,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也不达标。
此外,一些施工单位选用的施工材料虽然符合相关标准,但是由于工地现场管理不当,未能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落实材料的有序存放(如图3 所示),导致材料无法满足施工需求,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图3 施工材料堆放(来源:网络)
项目在完工、验收及移交之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工作。但是在实际工程中,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承担起后期养护责任,导致出现结构损伤、表面不平整等情况,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寿命。
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施工单位需根据社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指导施工现场的日常工作,同时帮助各个参建单位的人员摆正位置、明确分工及认清职责。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各个工作环节都应配置专职人员,对所在环节的日常作业进行监督和指导。
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可以鼓励下属单位和施工班组也参与进来,根据日常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开始执行管理制度之后,必须严格落实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或者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调整措施。对于积极献策的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工作人员切实体会到制度的制定与其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其对于项目管理制度的认可度,为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奠定基础。
项目施工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施工,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第一,编制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案,明确各类参建人员的义务和责任。第二,制定详细的施工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相关人员严格贯彻和落实,确保每一阶段的施工工序都能满足施工标准。第三,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第四,强化安检措施,不定期检查工地,一旦发现存在管理不当、违规操作等问题,应及时汇报给项目经理。第五,强化器械设备的管理和操作培训。施工会使用各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相关人员持证上岗,并做好岗前的安全培训[4]。
参建人员是项目建设过程的主体,要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提高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将其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施工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相关分包单位和施工班组可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形式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其主观上愿意做好工作,客观上能够做好工作,从而提高项目的工程质量。
工程材料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从采购阶段就应开始关注材料的质量。采购人员应严格依据标准选购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材料在进场存放之前,施工单位应进行抽检,一旦发生材料的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应马上责令退回,并启动责任过失调查,追责主要责任人。在存放材料的过程中,仓管人员需要科学有序地储存和管理工程材料,并做好材料的入库和出库记录。
项目完成验收工作之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工作。施工单位应该及时安排内部的专门工作人员对工程进行详细检查。例如,一旦发现路面存在破损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同时,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后续的养护工作。
市政工程项目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业主、施工及其他参加单位应在项目的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等各个工程阶段,加大质量及安全管理力度,最大程度保障市政工程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