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科研研究综述与展望
——基于知网数据库近2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12-19 08:29刘祖琼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内涵式科研工作公办

刘祖琼

仰恩大学,福建 泉州 362014

0 引言

民办高校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的调整,民办高校的必然选择就是走内涵式建设之路。所谓内涵式建设不是简单复制公办高校的发展模式,而是在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坚持质量发展,深究科研研究道路,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优势。

张传会等[1]认为,民办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研发机制不完善、管理分散,导致了民办高校科研的落后,制约了民办高校发展的步伐。因此,民办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发展科研,只有科研才能兴校,只有科研才能提升民办高校内涵式建设和办学水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有关公办高校科研文献的研究较多,因为公办高校发展历史悠久,科研管理成熟;而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短,较难形成系统的体系,更无法准确把握民办高校科研的动态,也难以全面地反映民办高校科研的最新动向。

鉴于此,通过文献统计法及可视化分析法,归纳总结2001—2021年发表的有关民办高校科研主题的相关文献,分析其主体、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以期全面掌握民办高校科研的发展态势及变化规律,为民办高校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与服务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在中国知网主页面,选择“文献检索”,以“民办高校科研”为主题,时间跨度设定为2001—2021年,并以2021年12月31日为样本数据下载的时间节点。通过中文学术期刊检索,筛选掉相关公告、通知等,获得421篇有关民办高校科研的数据文献。对数据文献进行统计,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搜集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和图谱分析,归纳总结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从而使科研人员能更精准地把握国内民办高校科研的发展趋势。

2 民办高校科研研究综述特征

2.1 文献年度分布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2000—2021年年发文量趋势(图1),可知民办高校近20年科研研究的相关热点变化与趋势特征。民办高校科研的文献发文量虽有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01—2006年是民办高校科研发展的起步阶段,年均发文量是3篇,这一时期,《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007—2008年民办高校科研发展处于萌芽期,发文量55篇,主要是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等文献数据。2009—2012年该领域研究开始在社会及学术界引起热议,发文量88篇,特别是2012年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随着民办高校的崛起,办学条件的不断进步,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2020年民办高校科研发展呈平稳趋势,总发文量347篇,年均发文量50篇左右,该领域在2017年出现较大波动,但总体上来说保持了较高的研究热度。自2017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民办高校科研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且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同时,科研发展开始逐步受到重视。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的出台,从国家层面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使得研究内容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民办高校科研人员开始逐渐关注科研经费、科研竞争力和评价。

图1 2000—2021年年发文量趋势

2.2 研究主体分析

统计发现,421篇文献数据共涉及30家机构,均为国内高校,高校成为该领域的研究主体,同时也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主体比较集中。这些高校不仅有华南师范大学、仰恩大学,还有其他活跃度比较高的浙江树人大学、黄河科技学院等民办高校。可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相关研究已经在学术界引起热议。通过学者的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科研研究得到拓宽,研究内容不断深化,为民办高校科研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从文献数据来源的载体分析,可以了解论文发表的主要载体的集中程度。排名靠前的有《浙江树人大学学报》(34篇)、《才智》(12篇)、《黄河科技大学学报》(9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9篇)、《中国高校科技》(7篇)等。其中《中国高校科技》是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权威期刊,说明民办高校科研亦引起权威期刊的关注。而相关学者在《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最多,其“民办高等教育”栏目被教育部列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体现了国家相关部门及专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期许。

2.3 机构活跃度分析

从机构活跃度来看,主要是浙江树人大学最具代表性,总发文量23篇,这跟该校领导层面对民办高校科研研究的重视有关,不仅有“民办高等教育”名栏,也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为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与科研实践提供了平台。从文献数据来看,各学者、各机构间的研究都相对独立,尚未形成跨机构、跨区域的多元合作趋势。此外,独立研究的机构中也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机构,如华南师范大学、仰恩大学等。

2.4 来源基金项目分布

统计发现,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有31篇,约占总体发文量的7%。从基金项目层次来看,国家级项目有5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3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2项,反映出国家机构对民办高校科研的初步重视,同时也说明民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为推动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保障。从基金项目数量来看,民办高校科研研究也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其中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其次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4项。总体来说,有关民办高校科研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初步形成了较好的联动开端。

3 民办高校科研研究热点分析

3.1 高频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施引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可知该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其中民办高校出现频次是310次,位列首位。从CiteSpace的突现性可知,科学研究出现39次,科研工作出现33次,科研能力出现25次,科研经费管理出现15次,科研团队出现14次,科研管理工作出现13次,科研竞争力出现12次,科研成果出现12次等,由此可知,这些关键词在相应时段内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说明了民办高校在该阶段相应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3.2 研究热点分析

对民办高校科研的热点及主题分析,仅仅从关键词词频分析还不够,需运用CiteSpace对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2],自动生成聚类,从而形成叠加分析,对每个聚类中的前沿文献、高频词、文献知识图谱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到以下研究热点主题。

3.2.1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

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科研管理工作及相关制度均不完善,与公办高校差距较大[3]。早期的民办高校如浙江树人大学、仰恩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均设有科研处,说明早期的民办高校重视科研管理和研究。浙江树人大学更是成立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这也是民办高校科研崛起的重要转折点。

3.2.2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是高校履行科学研究职能的基础保障。民办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这种“自负盈亏”“以学养学”的办学格局,从根本上限制了民办高校的科研投入。加上自身经费有限,相关信息缺乏,民办高校教师想要申请到高层次的科研项目非常艰难。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科研经费上获得政府的支持较少,可以说政府资助的匮乏也是制约民办高校科研发展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对国外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国外许多国家早已建立了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例如,美国政府通过专项经费资助学校开展科研工作,以减轻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见,政府的扶持起了关键作用。邵传芳[4]建议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或间接激励扶持,通过财政拨款资助民办高校科研发展。

3.2.3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高校内涵式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是科研,而科研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队伍。民办高校由于缺乏高层次人才,再加上校内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对民办高校内涵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赖爱春[5]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从改善和稳定师资队伍、落实民办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健全聘任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高学校自身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段维彤[6]从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方面出发,提出短期激励要建立科研业绩评价和绩效激励工资;长期激励可以尝试股权和终身教授制度。

3.2.4 科研数据共享信息化与创新

由于民办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不足,相关信息协同发展落后,制约了民办高校科研的创新发展。当前的研究大多围绕着数据开展,许多新的研究都是在数据中不断总结与创新出来的。公办高校有好的设备资源、文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专业技术资源,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很难被共享,阻碍了科技创新的推进。随着学科间的不断交叉融合,只有加强合作,将科学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破“科研围墙”,优化科研资源统筹和配置,减少重复研究,才能推进科技创新的进步。因此,未来科研数据共享与形式获取将是该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

4 民办高校科研的演进路径与趋势分析

通过CiteSpace绘制民办高校科研领域关键词共现时区图,以关键词的分布变化展示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演进路径。2001—2009年,民办高校处于初创阶段,相关资源和物质相对紧缺。2009年后,民办高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开始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才逐渐起步,科研工作开始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2012年后,随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科研管理、科研现状得到持续的关注,与科研服务相关的教学、工作量、管理人员等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焦点。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使得研究内容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科研经费、科研竞争力和评价开始得到关注。总之,民办高校的演进路径是曲折向上的,但相较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科研起步晚、发展慢,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2001—2021年发表的有关民办高校科研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其主体、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发现国内民办高校科研研究起步晚、高质量研究少,且研究主体相对集中,各机构间合作互动也较少,受政府支持的基金项目也不多。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少协同合作、科研竞争力意识薄弱。针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加强民办高校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民办高校每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民办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需抓好科研管理工作。民办高校科研的现状是科研条件差、科研人才匮乏、科研经费投入少、相关制作不完善、宏观政策扶持不到位。主要原因:一是民办高校快速发展但科研管理配置低。国内民办高校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有比较成熟的办学经验,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其科研成果在推动学校及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显现出其发展对民办高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性和推动性。但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说民办高校发展迅速,但与科研工作有关的各种配置落后,两者不匹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建设。二是相关部门对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视不够。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本身差距悬殊,但科研课题申请、立项却是同一起跑线和要求,未有相关政策区分和倾斜,导致民办高校在科研课题申请上困难重重。

因此,只有解决好政府宏观政策与民办高校的内在关系,推动民办高校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才能促进民办高校科研的优化和创新,让民办高校科研人员享有更多的科研自主权,让其能在科研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5.2 加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

公办高校发展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科研发展及数据管理也较为成熟。首先民办高校可以依托公办高校,特别是在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上,通过与公办高校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民办高校可以借助公办高校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资源保障。不定期聘请公办高校科研团队或个人以授课、开讲座的方式,向校内教师传授科研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帮助民办教师成长。

5.3 提高民办高校自身竞争力

民办高校要认识到“科研强国”“科研育人”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科研管理保障制度,提高自身科研竞争力。①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引”“培”“聘”相结合的方法,引进适合学校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潜力的杰出人才、团队,并给予配套支持留住人才。②要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成长。要循序渐进地为青年教师铺路搭桥,多组织相关教研、教学竞赛、科研项目申请、外出学习等,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不断提升学历,努力把青年教师培养成学校的中坚力量。③健全科研激励机制,提升科研效能。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科研考核奖励办法、岗位评聘等制度,以激发广大教师投身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定期组织校内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在科研经费使用上,要扩大校内科研人员的经费自主权。④应加强校企合作,反哺地方经济。民办高校应加强与区域经济的联动,让师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充分了解企业面临的相关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内涵式科研工作公办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