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枝头到太空,烟台苹果走了多远

2022-12-19 11:44李潇雨
山东画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栖霞烟台果农

文/李潇雨

在烟台市蓬莱区有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鼓楼和一片苹果园,中国最早的富士品种就是在这里得以嫁接(刘伟光/摄影)

2021年11月18日,一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的日常vlog发布。视频中的王亚平头顶“冲天辫”,飘在太空舱中大口啃着苹果,抢镜非常。而在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苹果”作为王亚平“吃播”的首选,接连两次亮相舱内,让不少网友都表示,要买几个“亚平同款”,实现天地同步。

“亚平同款”究竟来自何处,早已有了答案。飞上太空,当烟台姑娘与家乡水果在太空相遇,王亚平用她“飘逸”的吃法,为烟台苹果“代言”,也赋予了烟台苹果更多的流量。自此,烟台苹果有了一个全新的头衔——太空苹果。

从枝头到太空,从果农手中到航天员口中,烟台苹果究竟走了多远?是150余年的栽培种植史,是数十代的品种更迭和技术革新。在烟台苹果的核心产区栖霞,从果业专家到果农,从果品加工产业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每一个环节,和这个环节上的每一份子,都用技术与情怀串起了一条乡村振兴的产业链,甜蜜了苹果,更火红了日子。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好果。航拍海阳市绿水韵味苹果旗舰园(刘伟光/摄影)

塑品牌——品种是关键 品质是核心

10月28日傍晚,结束了一整天授课内容的李宝忠,从栖霞市苏家店镇驱车回家。他是栖霞市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副主任,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员,自1987年毕业起就开始从事苹果研究工作。苏家店,是他当天去到的第三个村镇。“正值苹果丰收季,开展田间课堂的频率要高一些,行程要满一些。”李宝忠说。

除了进到老乡家的果园里“望闻问切”,实地“诊脉”,李宝忠也会借助多媒体在室内“开讲”,讲授对象即是从事苹果种植的“新农人”。

从1871年美国传教士将西洋苹果引进烟台,到1980年国家农业部从日本引进红富士,并将烟台栖霞作为七个试点种植单位之一,再到如今坐拥150亿元品牌价值,连续13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烟台苹果发展的大事记李宝忠了然于胸。“在信息传播不尽通畅的1956年,我们栖霞县桃村乡接官亭的一家农业合作社,就将新建果园结的第一批苹果,寄给了毛主席品尝。”李宝忠说,“那可以算得上是烟台苹果头一次‘声名远扬’。”

1956年,栖霞县桃村乡接官亭的一家农业合作社,将新建果园结的第一批苹果寄给了毛主席品尝。这是毛主席的回信(李宝忠/供图)

今年,苹果价格上涨,果农们比以往更有干劲儿(刘伟光/摄影)

烟台苹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源于1993年新加坡客商余大中在龙口市投资建立的复发中记冷藏有限公司。公司建有现代化冷库,引进分选设备,建设果品基地,大规模开展果品出口业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烟台苹果产业的发展。“那是咱们烟台苹果,也是中国苹果首次走向国际市场。” 李宝忠介绍道。“再到后来‘走遍天下,唯有栖霞苹果’的央视一套宣传语,还有自2002年就开始连续举办的苹果艺术节,都为‘中国苹果之都’的招牌擦亮、增色。”

优良的品种、值得书写的历史,都为烟台苹果的品牌价值增色,但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还得是好的品种和好的品质。“在推进品种改良上,我们已经从单一的富士系列发展到红黄绿、早中晚的多品种种植。其次,配套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也不能落下,如何实现规模化与机械化,如何实现省工省力,这都是我们在推动烟台苹果高质量发展工作上要持续探索的。” 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隋向阳表示。

而在当下,有一个让果业发展服务中心特别关注的地方——栖霞市观里镇,在那里,有一种通体金黄的红富士晚于红色果实大概两周左右的时间,才刚刚摘袋……

拓销路——订单式销售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红色果已经完成摘袋了,这些刚开始摘的黄金果是根据客商需求,糖度要达到十六七的一部分果实。”陶然家庭农场的总负责人郭建松介绍说。黄金果的糖度远高于红色果,“昼夜温差是主要原因,其次就是时间的累积,它需要转化—吸收—转化,比如在10月15号摘的话,它可能是13的糖度,11月初就能达到17度了”。

虽然已经经营着观里镇当地规模较大且小有名气的家庭农场,但郭建松对于春日剪枝、暑热前套袋、秋分前摘袋、收获后施肥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亲力亲为。当然,“我自己是干不完的,还要雇别人来帮我干。”据郭建松介绍,自家的果园共五十多亩地,收成好的年份,要套袋70万个左右。

开展田间课堂,实地“诊脉”(隋向阳/供图)

走进栖霞,探寻太空苹果生产基地(柳洋/供图)

观里镇的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在郭建松的印象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国光就已经相当可口了。“我的父辈都是种苹果的,我自己也是果林专业毕业的。但对于种苹果这件事,我只能算是半路出家。”2009年之前,郭建松在外面跑长途,搞运输。2009年,“说情怀有点做作,但种苹果是刻在栖霞人基因里的东西。我回来了。”

郭建松接手果园以后,最先加强的依然是品种和品质,“有适销对路的品种是核心。表光、色泽、大小、糖度都是我们对品种优中选优的标准。另外,我们大幅增加了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的投入,在农药方面,选择低毒的、无残留的,这也是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绿色环保要求嘛!”

好苹果不愁销路,在每年的10月中旬,整个栖霞市都会迎来一个盛大的“节日”,那就是苹果交易市场的开市,观里镇自然也不例外。“这是我们这儿最兴旺、最壮观的时候了。走在路上,处处都是卖苹果的,一车挨着一车,一筐挨着一筐。客商只要来到这里,我保证他能收到最满意的苹果!”郭建松自豪地说。

从表光、大小、糖度等各维度进行考量,选出当年的“果王”(栖霞市委宣传部/供图)

但交易市场上的买卖方式在“新农人”郭建松看来过于传统,甚至有些老旧了。他大胆地选择与贸易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式的销售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客商的要求去种植,去选品,点对点销售。“在我看来,就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儿,贸易公司的途径和资源我们很难了解到,那还不如一心加强我们自己的品质,贸易公司赚到钱了,自然也肯多花钱买我们的苹果啦!”郭建松爽朗地笑着。

车间内,工人按苹果直径进行选级包装(栾钦程/摄影)

从枝头到餐桌,栖霞市为果农打通了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刘伟光/摄影)

宽渠道——零售带动集采 线上线下齐发力

订单的一头是千千万万个像郭建松这样勤恳朴实的果农,另一头则是以高标准、高价格收购苹果的企业。烟台市中泉食品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深耕于果蔬深加工的企业,共与栖霞当地三万多户种植户建立了合作基地。“拿公司销量最好的苹果脆片来说,20:1的加工出成率决定了产品的售价会比鲜果更高,所以在收购苹果时,我们给果农的收购价也会偏高于市场,当然,我们也会对原料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符合出口标准。”公司企划总监孙涛介绍道。

让果农取得市场的定价权甚至溢价权,先看品质,再看销路。在山东农圈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个国家级电子商务项目让电子商务真正走向农村,走进农村。

坐落于栖霞的烟台市中泉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国际先进苹果脆片生产线(宋林继/摄影)

以栖霞为主题,以苹果为特色,创始人柳洋详细介绍了项目重点建设的四大体系之一——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创立区域公共品牌是体系的两大发力方向。“‘幸福栖霞,果然有你’是我们主办的短视频大赛,通过新媒体端口进行推广。其次,还举办‘果王大赛’对‘苹果王’进行拍卖,促进栖霞苹果的高质量发展。”柳洋说。“与此同时,我们也乘电商的东风,将我们的苹果推进了央视和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借王亚平的热度,做起了太空苹果示范种植基地,进一步推广、包装、升级我们的产品。

山东农圈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培训体系,为入门级和中高级电商农户进行培训(柳洋/供图)

在创立区域公共品牌上,山东农圈提出将栖霞苹果手造化。“当地的手造工匠把草编成苹果的形状,并在内心赋予了艾草的元素。这样的一个手造苹果代表了四个文化——手造文化、非遗文化以及栖霞特有的苹果文化和艾草文化。”完善苹果供应链体系,增加品牌附加值,提高品牌竞争力,是栖霞苹果新的发力方向。

不仅如此,项目还建设了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刚接触电商的农户免费提供办公区域和办公设施;公共服务培训体系,为入门级和中高级电商农户进行培训;还有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彻底解决末端配送问题,打通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

果园里的直播间(王鑫/摄影)

在蓬莱区嘉桐酒庄,起泡果酒的基酒完全由水果发酵而来(刘伟光/摄影)

烟台现代果业科学研究院示范园区(王鑫/摄影)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柳洋坦言有个别销售渠道还是被阻断了,这也使得他以及整个团队开始思索产品的新出路。“最近,我们在努力与山东高速对接,让苹果走进服务区,下一个目标就将是景区。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拓宽零售渠道,增加集采渠道,以零售带动集采,线上线下齐发力才能让公司,让栖霞苹果走得更远。”

福到苹果到(栾钦程/摄影)

招远市毕郭镇,昼夜不休的苹果交易市场(杨宗华/摄影)

猜你喜欢
栖霞烟台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丘陵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规划探讨——以栖霞古镇都村为例
赵学敏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