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鹏娇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营口 115007)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栓形成后出现的,进而诱发急性心肌缺血[1]。现阶段,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达250万左右,而高血压、肥胖等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当前,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抗血小板凝聚,介入术可以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确保血管再通[2]。但在介入治疗期间,患者具有较高的新鲜血管破裂风险,造成远端血管阻塞,无法取得显著的术后效果,且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凝聚功效,且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3]。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13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中,男、女例数为35、30例;年龄分布区间40~78岁,平均(61.32±3.3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9 h,平均时间(4.12±1.15)h;学历水平: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分别有10例、16例、21例和18例。观察组中,男、女例数为37、28例;年龄分布区间 41~76岁,平均(61.29±3.1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8 h,平均时间(4.16±1.21)h;学历水平: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分别有12例、15例、20例和1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4-5]:①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相符。②通过心电图检查提示,相邻导联ST-T段改变数量在2个以上,心肌酶相比于正常水平超过2倍。③了解试验内容并签署有关文件。④具备正常、沟通和表达能力。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6]:①具有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药物过敏史。②具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史。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恶性肿瘤、恶性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⑤凝血功能障碍严重。⑥合并肾脏、肝脏和心脏器官功能障碍。⑦因个人因素拒绝参与本试验或者中途选择退出。⑧3个月内具有急性脑梗死病史。⑨伴有心力衰竭。⑩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在治疗期间,告知患者尽可能卧床休息,同时予以镇痛及镇静类药物,联合呼吸机吸氧辅助呼吸等。对照组予以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前指导患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检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医师开展。术中向鞘管内动脉推注普通肝素70 U/kg。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19)5 000 U,以上药物皮下注射,术后总共进行为期5 d的注射。观察组采取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血管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初始使用剂量调整为 10 μg/kg,在导管引导下推注至冠状动脉内,3 min内结束推注,然后静脉维持36 h推注,推注速度为 0.15 μg/(kg·min)。
1.3 观察指标 对130例患者TIMI血流分级状况、血小板活化功能和短期预后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观察。①TIMI血流状况[7]。缓慢灌注对比剂后,无法排空微血管,表示1级;对比剂进出微血管延缓,表示2级;对比剂正常进出微血管,表示3级。②血小板活化功能[8]。具体有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阳性表达率、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和血小板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方法: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集量为3 mL,然后开展单克隆免疫荧光抗体检测,联合Quest软件检测MPA阳性表达状况、CD63和CD62P。③短期预后指标包括严重出血事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④并发症包括牙龈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TIMI血流分级状况 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比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TIMI血流分级状况对比[n(%)]
2.2 CD63、CD62P及MPA阳性表达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CD63、CD62P及MP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CD63、CD62P及MPA阳性表达率比较(%,)
表2 两组CD63、CD62P及MPA阳性表达率比较(%,)
2.3 短期预后有关指标 对照组中13例严重出血事件,13例恶性心律失常,8例猝死,14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是20.00%、20.00%、12.31%、21.54%;观察组中2例严重出血事件,2例恶性心律失常,0例猝死,2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是3.08%、3.08%、0、3.08%。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9、9.119、8.525、10.263,P=0.002、0.002、0.004、0.001)。
2.4 并发症发生状况 对照组中牙龈出血6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并发症发生率是15.38%;观察组中牙龈出血5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是12.3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P=0.612)。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发展速度快及发病急等特点[9]。近年,在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节奏发生改变的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并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并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深受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10-11]。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治疗期间,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血管介入,经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将梗死的血管打通,使前向性血流、心肌缺氧、缺血等改善[12-13]。与此同时,心血管介入治疗有助于心肌梗死范围的缩小,进一步保护患者心功能,预后效果相对理想[14]。但是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新鲜血栓破裂或者脱落,增加远端血管阻塞发生率等现象[15-16]。单一的介入治疗方法很容易出现炎性反应,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故治疗安全性需提高。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采取心血管介入治疗外,还需联合药物治疗,从而保证血小板全部聚集,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以改善预后[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TIMI血流分级、严重出血事件、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P<0.05);在CD63、CD62P和MPA阳性表达率方面,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P<0.05)。可见,在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同时,结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酪氨酸衍生物,属于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具有较高的药物特异性,半衰期长,可在短时间内起效,在进入机体后,能够释放大量缩血管物质,并对炎性因子抑制,从而实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促进治疗安全性的提高[19-20]。与此同时,替罗非班有助于减轻局部动脉炎性反应,获取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不仅可以获取良好结局,且短期预后效果明显,具有较低的病死率。由此分析,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期间,该方法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流分级,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总而言之,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明显,除了减轻临床病症外,还可改善心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