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新闻编辑在融媒体背景下的角色之“变”

2022-12-19 07:59季士赟
声屏世界 2022年16期

□ 季士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着力提升“四力”,即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给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还进一步指出媒体融合是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播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将政策制定权、社会治理大数据等建立的制度优势转变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综合优势的有效途径。在构建全新舆论生态、巩固舆论阵地的环境下,舆论媒体人更要勇于担当和坚守职责,在媒介深度融合中转变角色,不断成长和蜕变;要强化马克思新闻观,锤炼真本领,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新闻编辑素养;要推动利益共融、资源共享与内容兼容,真正转变成“一专多能型”的新闻工作者。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在媒介融合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伴随而产生的用户份额降低、假新闻泛滥、标题党等现象普遍存在,加上融媒体中心职能的改变与社交媒体的壮大,给新闻编辑的发展带来了现实困境。

舆论传播:“信息茧房”现象加剧。在“互联网+”模式中,受众通常会更偏向于自身感兴趣或者有需求的信息,长期被局限于这一信息孤岛之中,自身思想和行为会受到巨大束缚。当前,新闻的呈现方式日渐多样化,在融媒体平台中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分析每位受众的偏好、特点,进而向其推送高度同质化的新闻信息,使得受众眼界受限、停滞不前,这就需要新闻编辑敢于突破“信息茧房”围堵,秉持“知不足者好学”的精神,不断提升新闻编辑素养,在打造新闻作品时纠错纠偏,提升新闻整体质量。

职能升级:“一岗多能”的现实需求。“互联网+”模式催生了融媒体这一全新的媒体形式,极大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在超越以往“媒介”边界的同时也给新闻编辑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伴随融媒体中心、5G、VR/AR以及中央厨房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对“一岗多能”新型新闻编辑的需求。对于新闻编辑而言,不仅要树立互联网思维,还应不断提升新闻素养,从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创意设计等环节出发,将自身工作与产业运营功能、新闻宣传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以及文化娱乐功能相结合,以更好地契合融媒体发展的现实需求。

新闻失范:媒介信任困境。在自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新闻失范现象深刻影响到媒介信任,导致新闻真实性被严重解构。基于“两微一抖一端”等不同社交媒体构建而成的新闻传播矩阵,在扩大新闻传播范围与场景时,由于各个参与方都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传播,并曲解与重置议题,形成新的舆论引爆点,由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包含“反转新闻”在内的各种新闻失范现象。信源主体与信息渠道多元化导致新闻信息具有高度复杂性,公众缺乏新闻专业知识,难以辨伪存真。再加上融媒体“匿名性”等特征,公众更是容易将现实生活中的情绪通过网络平台放大宣泄,加重了新闻失范现象的发生。此外,受商业逻辑与利益的驱使,部分新闻编辑唯转发量、播放量、点击量的工作思想也让新闻本身偏离了事实轨道,背离了新闻人的初心,甚至部分新闻编辑进行恶意营销导流,新闻报道充满主观色彩,甚至利用标题党的方式炮制耸人听闻的题目,诱发群体焦虑。上述情形都消耗了媒体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值,媒体公信力严重下降。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角色转变的维度分析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的角色更为丰富,需要借助社交媒体、大数据技术和场景技术,将新闻产品以更加生动、具象和交互性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并且还要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并及时引导,这意味着融媒体的产生不仅让公众拥有了话语权,而且还赋予了公众传播权,从而促使新闻信息的生产、发布、传播路径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交互性、场景化特点。由此,新闻编辑角色的转变需要从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新闻编辑的角色能力、新闻编辑的角色职位三个维度展开。

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在传统模式中,新闻编辑主要为文字工作者,把控新闻质量关。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更加倾向于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景式包装和输出,以符合不同媒介平台受众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新闻编辑要注重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版面设计、互动优化与数据分析,进而提高新闻的传播力。

新闻编辑的角色能力。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需要有更突出的信息采集整合能力与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新闻编辑会面临海量的新闻线索或者新闻信息,不仅要厘清逻辑关系,深挖其背后的价值,还需要再次提炼新闻要素,利用政治洞察力、政治视角能力,对新闻形成全新思考。此外,还要对比不同传播路径、展现方式,提升不同传播渠道的利用率。

新闻编辑的角色职位。在互联网重塑新闻业态的过程中,新闻编辑的角色职位也日渐丰富。当前,新闻传播领域更加注重视觉表达,也产生了专门的新闻设计编辑与视频记者等细分职位。新闻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以往文字记者、编辑的比重依旧较大,而新媒体编辑、记者的比重也在快速增加,摄影记者、深度记者、评论员、数据新闻编辑、记者等职位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编辑业务关联更加紧密,都是新闻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角色的转变之“策”

站稳政治立场,坚持舆论导向。政治素养是新闻编辑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起点,这是所有业务素养的核心。作为党和国家舆论宣传工作的喉舌,新媒体编辑必须时刻将政治方向摆在首位,遵循党性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正向引导社会舆论,为国家政策宣传与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更要坚持初心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就根本而言,政治素养体现了做好新闻工作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代表着新闻编辑自身的态度与立场,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就无法在新闻选题中凸显初心,极易出现走偏走邪与背离宗旨的情况。因此,在报道新闻时要有政治敏锐性与清晰的思辨力,尤其在报道时政新闻事件时要果断排除负面干扰,推出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与导向正确的新闻作品。

摒弃技术焦虑,增强协作能力。融媒体发展的主要助推力在于以大数据、云计算、VR与5G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而长期以来新闻编辑的角色更加聚焦于把关权力与新闻价值上,而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渗透于新闻生产环节,使得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与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形成了技术焦虑。当前,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逐步依靠云计算与大数据筛选,而机器人写手则能进行撰写、审读与加工工作,甚至还可以代替人工做进一步深入分析。此外,虽然不同媒介的算法逻辑存在差异,但AI谣言粉碎机与敏感词汇数据库的搭建和应用提高了文稿校验效率,虽减轻了新闻编辑的工作负荷,但也促使新闻编辑质疑自身能力和未来发展。因此,针对由此带来的技术焦虑,新闻编辑应对焦虑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管理,要做到看清自身价值、作用和优劣势,也不过于高估技术价值,这是适应全新角色和行为的前提。此外,还应意识到机器的发挥空间较为有限,始终无法越过人类的工作边界。对于新闻编辑而言,只有不断进行创意思考,培养抽象思维,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并结合人工智能产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同时,新闻编辑要认清职业价值、岗位价值和角色价值,只有合理使用技术手段将人的潜能和智能手段的优势相结合,才能推出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和品牌,以此重塑和增强职业信心。

强化把关意识,恪守新闻道德。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编辑要恪守新闻道德,一旦出现新闻道德失范问题就会在短时间内引爆舆论,不利于后续治理。这就要求在摒弃唯点赞数、唯评论数、唯阅读数、唯分享数等单一评价维度,从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层面规范自身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尤其对于具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新闻编辑人员更要严守职业底线,保证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以“妈妈带十几岁儿子进女更衣室”的反转新闻事件为例,面对质疑,男孩妈妈“孩子又看不懂,就你精贵怕看”的回应引发全网热议。但经过后续追踪发现,原新闻的配图与时间毫无联系,这是爆料者看图作文式炮制的假新闻,并且加入了冲突性情节以博人眼球,最终引发了公众情绪。由于新闻编辑把关不严,没有核实真实情况就匆忙推送,有违新闻道德的同时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另外,部分媒体也采取了自媒体标题党的套路,刻意诱发用户点击阅读和分享,极大地影响了整体阅读体验。因此,新闻编辑要提高把关意识,严格遵循新闻审查制度,在传播、信源、推送与导向上层层把控,平衡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的关系,进一步规范新闻发布流程。

丰富语言表达,讲好新闻故事。融媒体不仅具有丰富的新闻展示方式和传播路径,也拓展了新闻的受众群体,因此新闻编辑要以跨媒体叙事的方式开展柔性互动,与受众及时交互,以年轻群体喜爱的方式传递新闻价值。以《在中国,看Frank打开长三角“盲盒”》的新闻为例,作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2020年12月1日开始推出的产品,该项目先后两次获奖,为提升新闻传播力提供了借鉴。主创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盲盒”这一当前全球年轻人热衷的社交娱乐形态,借助文化IP和创意设计,在展现长三角主视觉方面融合了多种传播介质,例如新闻周边、中英文报道、新闻游戏、新闻短视频以及新闻H5等,打通虚拟和现实壁垒的同时也破除了新闻次元壁。而在跨媒体叙事中,主创团队设计了盲盒玩偶,并通过六个主题故事人物的职业加以体现,建立了充满游戏性的互动场景,增强了新闻阅读体验,吸引了多达23万网民的关注和参与,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热度和广度,而这一次创新尝试,也让世界加深了对长三角和中国的了解,让跨文化交流迈上了更高层次。由此可见,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表达应树立用户思维,新闻编辑更要了解读者、沉入基层,以平实生动的表达,实现和受众的交互,这样才能真正讲好新闻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树立聚合思维,提升新闻质量。新闻编辑是新闻聚合服务链条中的协作者与重要媒介,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新闻聚合作为一种内容服务形态,可以实现将新闻内容精准推送给目标群体,并通过后台对受众行为、应答频次等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新闻订阅。这一方式的应用重构了新闻编辑的内容生产方式,也影响了新闻编辑的工作逻辑和模式。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新闻编辑要从角色入手,厘清自身角色在新闻聚合服务中的作用和功能,同聚合机制形成耦合,充分参与到全新的新闻内容生产形态之中,这是发挥编辑优势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虽然新闻聚合给新闻编辑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技能要求,但同时也赋予新闻编辑更多的资源调配权,所以新闻编辑应认同“聚合者”或者“内容生产者”这一全新身份,并持续和其他媒体角色进行联动,以获得更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聚合需要新闻编辑拥有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知识储备,不断吸收和领悟文化、时政、历史、艺术、教育、公益、军事等诸多领域的新变化,以此构建更为全面的新闻聚合结构。新闻聚合机制的形成会给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带来巨大改变,新闻编辑应顺势而为,主动学习内容生产算法、分发算法与聚合算法逻辑,不断促使自身由单模块的内容生产者朝多模块的内容策略设计者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闻聚合机制的创新度与持久度,但却是保证新闻被最广泛受众认可、接纳和传播的前提。

结语

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新闻编辑被赋予更大的时代使命与任务。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编辑,无论是内涵、角色还是职能方面,已经出现重大改变,而在技术驱动之下,新闻编辑也产生了技术焦虑和身份认同弱化的情况,需要新闻编辑重塑信心,清晰职业价值与身份价值。具体而言,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角色的转变有其必要性,这是受众需求、职能转变与舆论传播的内在要求。以往以文字编辑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多元化阅读场景与群体需求,只有积极拥抱新变化才能让自身突出重围。新闻编辑要始终将提升政治素养置于首位,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开展新闻工作,这是做好新闻编辑工作的关键。同时,正视技术焦虑,要积极学习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新闻采编全过程,提升工作价值与职业价值;要平衡好新闻时效性和真实性之间的关系,严把新闻发布的质量关;要审视不同媒体平台的政策规范与用户画像,利用用户思维为其打造相应的新闻作品,兼顾新闻的可读性、娱乐性和交互性,为新闻传播巩固用户基础;要深度了解并参与新闻聚合机制,探索将新闻编辑与聚合机制相结合,成为聚合机制中的重要构成单元。只有这样,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变才有方向性、使命感,才能不断增强身份认同和职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