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华
(红河学院 云南 661199)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思想与观念经过沉淀演变而来,可以说民族文化就是我国文明、风俗、精神的代表。从诸子百家中的进步思想到民族工艺、传统美食、民族风俗中,均存在大量的民族传统文化[1]。在对外发展的基础上,我国若想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与尊重,向外推广民族文化必不可少,不仅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文化,还能促进我国自身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我国人民对民族文化了解不深不透,反而对西方文化较为推崇,不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自媒体发展迅猛,“今日头条”、“抖音号”等自媒体平台用户规模与参与度呈现出了空前热潮,在这股热潮中,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
通过自媒体平台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可加强受众面。例:通过微信公众号对相关民族文化与民族服饰进行传播,可使全国各地的人民通过微信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服饰样貌,对少数民族风俗与生活习惯产生好奇心与向往目的;同时受众群体可对自身看到的图文或视频进行转发,令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特征,进一步发展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广度。同时,自媒体可加强民族文化传播深度,在普通民众的传播过程中,一般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媒体进行传播,且常常传播具有特点、鲜有人知的民族文化,进而提升了传播深度;在部分学者专家的传播中,一般开设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将多年的探究通过自媒体平台展示出来,既满足了大众需求,也具有一定权威性,加强了传播深度。
传统媒体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始终存在一定问题,即在传播过程中难以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只能通过自己的感知与兴趣爱好特点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忽略了不同受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而通过自媒体传播民族文化,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受众可直接对传播内容进行评论,与传播者进行互动,传播者可在民众的评论与交流中寻找受众的民族文化侧重点,了解受众群体好奇心,进而根据其需求发布相关文化知识。例:部分受众对原生态文明拥有严重的好奇心,而通过自媒体可拉近相关民族文化与受众群体的距离,激起人民对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并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互动,促进更多人对少数民族产生了解[3]。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但少数民族人口较少,聚集地分散,其中包括部分偏远地区难以全面普及自媒体,因此受地域环境影响,部分地区的信息交流不够及时,导致相关区域内应用自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时传播范围受到限制,同时相关信息传播不及时,为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弊端;同时部分偏远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不足,不少人难以掌握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对相关自媒体软件了解不足,传播民族文化时只能通过人际交流。
近年来,我国对民族文化传播重视度不断加深,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到了重点关注。因此通过“信号覆盖”、“互联网建设”等方式以加强少数民族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4];同时促进了汉族文化的覆盖,然而这种传播方式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向外传播推动力还不够,因此需要应用更新的传播方式,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双向传播。
自媒体产业的发展动力即为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因此自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都倾向于时尚、娱乐等内容,虽具有较高的人气,但其中存在的现实意义较为空虚,同时导致民族文化的传播难以发展,尤其对偏远地区的民族而言,因生活质量与所处环境不同,相关民族人民会对媒体中的“花花世界”产生距离感与向往感,导致少数民族不愿发扬自身民族文化,却对外来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同时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中也逐渐渗透了娱乐成分,例:通过扭曲的三观对民族英雄进行重塑;将富有特色的民歌、山歌改为流行歌曲;将地方民族戏曲、表演改为无厘头的网络段子等,导致民族文化的传播难以全面[5]。
当前自媒体民族文化传播中,多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众多传播者只关注传播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对传播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不够重视[6]。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兴起,不少民族地区在相关平台进行直播带货现象随处可见,自媒体已成为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传播途径与手段,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推动作用。然而民族文化的过度消费就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抛弃,部分少数民族平台商家为了增加粉丝量,故意传播博人眼球的民族文化,对真实且具有意义的民族文化传播不够重视,弱化了我国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导致我国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毫无内涵的文化消费噱头。
民族文化可通过自媒体进行宣传,同时自媒体也可应用民族文化获得发展,两者可充分取长补短、互惠互利,而两者的融合需要政府的带头[7]。首先,针对自媒体文化政府要采取开放态度。民族文化与自媒体文化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会进行相互融合,例如,某具有深刻意义的民族文化地点成为网红打卡基地。因此面对自媒体文化与民族文化,政府应带头做好规范工作,促进双方和谐并融洽发展;此外,将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表达与传播,必然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其原有精神与内涵,但表现力与影响力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政府对自媒体发展进行规范同时也要保持一定开放性。
其次,加强与优质自媒体资源的合作。由政府牵头主动向已成熟的自媒体运行者进行交接,给予对方一定政策优惠或经济优惠,同时向对方提供本地民族文化特色信息,通过自媒体运行者发扬自身民族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发展。
最后,政府在组织好自媒体与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要转变文化传播观念和文化产业发展运营方式。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中,难以跳出旅游、传统媒体、产品等形式,而在自媒体时代,相关宣传手段已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好奇心,因此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观念也应随之改变,例如,旅游或许不直接成为发展民族文化的首要环节,可以将吸引力强的自媒体内容创作传播作为第一环节,再通过直播卖货等多种方式塑造旅游“打卡地”。
自“自媒体”问世以来,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如今,自媒体已成为国内庞大的宣传媒体,拥有众多支持者。因此,通过自媒体来传播民族文化,首先要发掘“自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潜力。在众多传播者中,民族影像志是最早尝试通过自媒体技术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的组织,主要以微博等方式进行传播,同时获得了受众群体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较大成功。少数民族若想加强文化传播,应加强文化网络传播工作,将自媒体技术合理应用,建设成一个开放包容的网络交流平台。
其次,民族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人,因此要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传播。少数民族群众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中成长,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具有充分的了解,也是受民族文化影响最深刻、最直接的群体,是少数民族文化天生的传承者。因此,应鼓励当地拥有自媒体账号人员加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播,加强自媒体内部的活动机制,出现优质宣传图文或视频并取得一定阅读量后应给予自媒体账号相应奖励,促进自媒体人员宣传的积极性;同时,应对具有代表性的自媒体账号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加强相关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与媒体素养提高,使其认识到传播自身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意义,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通过自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时,有部分自媒体人员因自身利益而传播扭曲、不现实的民族文化,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首先,完善民族文化传播的法律法规,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有据可循创造条件,一旦出现造谣、发布不实消息者应受到法律惩罚,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的正向发展;其次,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应用自媒体对其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同时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民族文化逐渐走向产业化与大众化;最后,在传播及交流过程中,应做好交流及传播规范,监督相关自媒体的传播方向及传播形式,避免在传播之中出现不良行为,如商业炒作、低俗信息等现象发生,营造有序、和谐且包容的自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环境。
自媒体的发展,需要通过互联网的媒体属性与相关舆论的支持,具有形成舆论与相关意识形态的能力。因此,在互联网发展中,对网络舆论的科学、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应用自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时,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为民族文化交流创造健康有序的传播环境,促进文化交流向着积极形态发展,各民族之间可通过自媒体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实现各民族共同、和谐发展。首先,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注意与自媒体之间“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融合,即上下做好沟通,加强信息之间的共享,在传播过程中相互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推动工作发展,若只顾一头发展,会造成信息阻碍,导致传播不畅,不利于工作探究。政府作为民族事务部门的主要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法律,规范要闻动态平台,具有对社会重大事件看法及发布的权威性,因此也是网络舆论的标杆。为了加强网络舆论的正常导向,做好引导和监管工作,使自媒体对相关信息的发布具有全面性、客观性与公开性,正确引导民族文化舆论。其次,加强与主流网络媒体之间的监管与合作,如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等媒体,使其成为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平台。
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加强了人民对相关民族的认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逐渐变得多样化,远离了自然与传统,在复杂的生态环境中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往往向往宁静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古朴文化。以抖音号“张同学”为例,通过拍摄乡村生活段子记录农村风景、生活及景象,受众群体一般为在农村生活过的城里人,张同学通过自我体验的传播方式在农村生活、文化的形象构建中逐渐形成大众化特点,这种体验式传播聚集了极高人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传播方式,进而更好地塑造了当地文化与形象。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如今自媒体已成为广泛的传播工具,其影响力无处不在,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需要通过自媒体展现中国文化,宣传推广我国传统文化,从不同角度、定位出发,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富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民族,同时也要随着现代化发展逐渐创新,弘扬自己民族文化精神,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形成一个多样、精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