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设青少年“档期”服务科学教育

2022-12-18 11:38符晓波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2期
关键词:天眼天文观测

文/本刊记者 符晓波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中国天眼”(FAST)科普基地迎来访客小高峰。不少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前去研学,感受FAST这一大国工程的科技魅力。

其实,贵州的这口“大锅”自建成以来,对于爱好天文的青少年群体而言一直是魅力无限。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武向平在“中国天眼”FAST系列重要科学成果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天眼”考虑拿出1%的观测时间,对全国中小学生开放。

消息一出,瞬间令热爱天文的家长和青少年充满期待。

将对青少年开放观测时间

“中学生可以申请FAST观测时间吗?”早在2021年9月,贵州省“2021开学科普第一课”上,贵州师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就向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FAST时间分配委员会主任邱科平提出了这一问题。当时的邱科平回答是,“FAST观测时间中学生原则上可以申请,不过科学竞争非常激烈”。

FAST向全球开放共享,只要有好的科研想法,理论上中小学生也是可以申请的。但是在先前的规则中,要与全球天文学家在同一水平、同一标准下提出观测申请,尚处在知识水平初级阶段的中学生很难通过遴选。邱科平在回答中学生问题时补充:“未来FAST或许对中学生有专门考虑。”

可喜的是,这一设想仅仅几个月后就被兑现。武向平表示,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观测时间意在激发青少年群体的科学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作为我国著名的大科学装置,它不仅服务于科学家,同时也面向下一代,服务于科学教育,这是一个意义深远,非常有情怀的做法。”知乎天文学话题优秀答主、说青年天文教室连线创始人刘博洋表示,作为天文学研究人员和科普教育从业者,他自己非常乐见这一个重大举措。

保障科研同时做好科普

FAST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从FAST观测时间中拿出1%向中小学生开放,每年大约为50个小时。这些观测时间对于FAST来说非常宝贵,但这一提议却几乎得到不少天文学家的赞同。他们希望以此来支持全国中小学生,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从专业领域和科普角度出发,FAST该如何开放才能既保证科学家们的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又能让中小学生在接触中有切实收获?有天文学研究者表示,专业观测涉及比较尖深的课题,特别是向FAST这种大型科学装置提出观测申请,需要具有科学价值的想法并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而这些对于知识学术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门槛较高。

“为了能让少量的学术资源最大化的去影响更多学生,使宝贵的观测时间更有科学价值,需要设计更加严格公平的遴选机制。”刘博洋建议,可尝试前置培养机制,通过前期开课学习、公开选拔,专业辅导,全程帮助真正具有潜力的中小学生提交专业申请,实现观测愿望并最终撰写相应成果。

此外,中小学生们可以在老师和专家的组织下,充分利用目前FAST向全球开放共享的巡天数据,并对其进一步挖掘。

遴选机制应多维度兼顾

“如果有机会,应鼓励孩子大胆提出科学设想,去参与遴选,争取机会。”天文爱好者谢宇飞表示,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好的机会接受科学教育,开阔视野。

和许多家长一样,中国科学家们也在尽最大努力呵护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渴望能培育更多新生代力量投入到天文科学事业中来。公民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土壤,要从娃娃抓起。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

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及海外一些大型科学装置都有向公众开放观测的先例。不仅如此,结合现代先进传播手段,一些大型科学装置还通过直播形态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机会参与专业观测。

刘博洋说,大科学装置向公众开放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不过基于各类大科学装置的特点,需要科学教育从业者在前期就设计好规则,从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两个维度做好统筹,提出科学、公平、合理的遴选机制。

猜你喜欢
天眼天文观测
天文篇
天眼·数据·未来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天文动手做——观测活动(21) 软件模拟观测星空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天文与地理
高轨“天眼”诞生记
可观测宇宙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神秘的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