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实习记者 吴琼
“路窄弯多山重重,难阻科技列车行。汗蒸烈日环江地,收获农家一片情。”7月29日,结束了当天的科技服务后,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姜卓俊创作了这首《科技列车环江行》。
“‘环江’就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简称,”姜卓俊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几天来,我们驱车行驶了几百公里山路,走访调研了红心香柚园和柑橘产业园,帮他们解决了柚子叶片黄化等问题。果农们高兴地说,专家真是及时雨。”
这只是“科技列车河池行”专家团队服务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7月26日—28日,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金城江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区(县),来自农业、林业、地质、气象、生态环保、防震减灾、医疗卫生等不同领域的近100位专家,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等系列活动。
“我的蚕养到‘成年’了,可就是不吐丝结茧。我们都快急死了。”在宜州区的一处养蚕基地,蚕农围着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的高级实验师敬成俊和副教授柴春利,急切地咨询着。
经过观察和分析,柴春利发现,蚕不吐丝的原因是由微量的农药中毒造成的。她认为,农药的问题除自身桑园农药使用不当,还有很大原因是邻近的甘蔗地和果园在打药时飘过来的。听到这里,蚕农们恍然大悟。
“蚕对药物非常敏感。要提高养蚕的成功率,必须杜绝桑叶被农药污染。”柴春利表示,这件事情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当地非常缺少基层蚕桑技术人员,蚕农得不到及时的指导。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广西蚕业看宜州。宜州区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柴春利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宜州区现有桑叶面积约50万亩,但蚕桑技术人员不足10人,且平均年龄50岁以上。”为此,她向“科技列车行”的主办方提交了“加强基层蚕桑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的建言。
“传染科有多少张床?如果遇到急性感染的病人,有哪些处理手段?门诊记录是不是统一的格式?”7月28日上午,在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冯录召医生正在跟该院感染科的医生们座谈。
与此同时,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刘军秀,正在隔壁楼的妇科病房查房。只见他在认真看完病例后,又仔细询问了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康复情况,并鼓励她放下心理负担,多休息。
冯录召一行5位分别来自传染科、妇科、生殖科、外科等科室的医生,正在跟相应科室的同行们交流着。
“跟专家聊完,我才真正认识到医生做科研的重要性,平时每天忙着出门诊,没想过要写论文,现在我连论文思路都有了!他们真是不仅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不仅‘问诊’患者,还帮我们医院‘把脉’。”该院感染科主任王俊杰兴奋地说,“我还加了专家的微信,以后遇到问题还可以继续请教他们。”
“我可太有成就感了,帮他们解决了羊圈的隐患,今天太高兴了。”快人快语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高级实验师任春环兴奋地说。原来,在东兰县隘洞镇祖荣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里,任春环和“师姐”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评价岗位研究员魏彩虹,发现新建成的种羊基地存在一些问题,当即给出了解决方案。
她们建议,把羊床下面的地面按照中间高两边低的方式设计,便于处理羊粪;发酵槽要里面高外面低,才能保证饲料发酵产生的水能及时排出……“虽是细节,但都是门道儿。这些问题不解决,草就容易坏,不仅造成草料大量浪费,羊如果因吃了腐烂的草而生病还会造成更大损失。”任春环佩服“师姐”比自己想得更周全,“参加‘科技列车行’的活动,不仅帮助了当地百姓,我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学习的机会。”
在河池短短的3天时间,每一位专家都过得非常充实。他们下村屯、入基地、进园区、访企业,参与了160余场活动,开展了17场“科技云讲座”,推介了1554项实用技术成果,科技融资对接了6个项目,签署了1份科技合作协议,集中展映了36场科普电影……
与之相对应的是,河池2000多人现场参与广场科普活动,上万名中小学生线上线下观看“科学之夜”,3万人直接参加各项活动,还有72万人次观看了3场直播……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位位科技专家走到百姓身边,送理念、技术、服务和政策;是一位位河池群众对于科技、科普和自身发展的渴望。除了三天的“赶场子”服务,专家们还收到“河池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顾问”的聘书,将长期远程支援当地建设。
这次由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科技列车河池行”活动,主题是“走进科技,你我同行”,当科技列车搭载专家行至河池,也把河池群众请上了这趟用知识托举乡村振兴的时代快车,未来继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