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明
7月16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随着高温高湿天气的正式来临,连日来,多地出现了“史上最热一天”,一些地区还连续刷新高温极值。各地高温橙色预警频发,数值屡屡爆表。
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因“热射病”发生昏迷甚至死亡的案例,今年已报道多起。
通常我们所说的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的急性病。而热射病属于中暑的重症表现,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系统受损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中暑按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和全身无力,但只要改善环境,并且得到适当休息,症状就会有所改善;轻度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可达38℃以上,会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达40℃以上等症状。
如果本人或者旁人感到有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时,那么很可能已经发生中暑,应立即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扣子、领带和皮带等一些配饰,保持身体周围通风;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如伴随昏迷,可按压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如果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求助并拨打电话就医。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高温天气下,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患者发生昏迷,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用冷水反复擦拭皮肤,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医,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高温引起的不适、疾病或死亡是可以通过衣食住行等行为预防的。穿着上,应尽量选择轻薄、宽松的服装,衣服面料应利于排汗散热,如棉麻、真丝类等;外出时应做好防晒,如戴遮阳帽、使用遮阳伞、戴上太阳镜等。
饮食上,由于高温天气出汗多,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但在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应避免大量饮水;口味宜清淡,过食肥甘厚腻之物会加重胃肠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用水果蔬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以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夏季食物易变质,最好即买即烧即吃。
居住方面,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待在阴凉的房间,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空调房间和室外温差不宜太大,最好让室内温度保持在26℃左右;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家中常备解暑药物,并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出行方面,高温天气外出避免骑行及步行,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驾车,减少户外时间;年老体弱者出行务必由家属接送,避免发生意外。
婴幼儿和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从事户外工作及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的人员等是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尤其应当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