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2-12-18 09:25戴瀚程朱衍磊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达峰驱动力双碳

文/戴瀚程 吴 凯 朱衍磊

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自身的碳排放体量大,另外一个则是碳排放依旧增长的势头。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全球贸易生产链、供应链转移到国内,碳排放近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及在全球贸易链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我国发电是以煤炭为主,并且全球产业链中多数产品的接近一半都是由中国制造出口到发达国家,这导致我国电力部门以及工业部门排放占绝对排放量的80%以上。

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已经在本世纪初就实现了碳达峰,他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大概有50至70年的转型时间。对比来看,我国还在碳达峰的路上,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左右时间,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时间紧迫程度是非常巨大的。

这种挑战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机遇,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碳中和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格局,一个是实现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一个是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内方面,碳中和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它涉及在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继续寻求新的增长动力,防止我国落入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碳中和目标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促使我们寻找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技术,打通国内市场的同时打开国际市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方面,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成功经验可为“一带一路”上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借鉴,这是发挥我国软实力的绝佳案例,可以充分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因此,碳中和可以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领起来,既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非常重要的抓手,也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方案的机会。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按照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度,2035年左右就将突破全球温升1.5℃到2℃目标的界限。如何实现碳中和是当前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这涉及诸多因素,如技术进步、部门行业转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都会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总的来看,各地区、部门首先应当认清自身减排的潜力以及关键节点,例如,电力、工业以及交通部门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和能源替代等手段助力碳减排,但炼钢和一些化工行业本身减排比较困难,就应当借助成熟的负排放技术来中和碳排放。其次,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同时考虑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等多种因素制定科学转型路径。

寻求稳妥的碳中和路径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能源供应消费、环境协同影响等因素并且对多种路径进行系统性分析。当然,没有任何分析手段能预测未来,只能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对比与评估判断。在评估未来碳排放趋势时可把握一个核心原则,即“碳排放=驱动力×单位驱动力的能源服务需求×能源服务需求的能源需求×单位能源需求的碳排放”。由此观之,碳减排的主要抓手就是针对驱动力、能源服务强度以及能源效率这些因素分别施策,进而形成具体的路线图,更好地支撑一个城市、一个省份、一个行业科学地进行降碳。

从国际上看,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地位更加突出。从国内来讲,碳中和也可以作为我国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解决环境资源的制约,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促使我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型目标以引导碳中和进程稳定有序开展。我国应当利用好国内与国际的有利形势、充分推动低碳技术发展、充分利用科学综合评估手段,制定安全有序的碳中和发展路径,以保证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达峰驱动力双碳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采埃孚集团董事柯皓哲: 创新是产业转型的驱动力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基于关键驱动力要素的情景构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