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坚守与创新

2022-12-18 23:30:54陈晓虹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大众受众

陈晓虹

(作者单位:兰州广播电视台)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渠道呈多样化趋势,电视新闻不再是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为了与新时代媒体传播规律相契合,满足大众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电视新闻编辑既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要坚守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不忘初心,履行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促进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坚守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行业在不断发展中坚持寻求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电视新闻编辑作为专业的媒体人,要保证向大众传递真实信息,正向引导社会舆论。

1.1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使命不变

电视新闻的价值在于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这一价值特性不以外部因素和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电视新闻编辑应严格坚守的职业使命。新闻编辑工作者应时刻坚持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取向,在工作中践行新闻使命;以提高自身新闻专业素养为基础,丰富新闻内容的内在价值,做好新闻内容质量的把关人,保持电视新闻的权威性[1]。

1.2 电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不变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信息传播的限制,大量冗杂、虚假的信息涌入人们的生活中,但普通大众缺乏对新闻信息的专业辨别和分析能力,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坚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缓解社会大众的信息焦虑,为大众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此外,电视新闻编辑在娱乐化现象严重的社会环境中,应坚守道德和职业底线,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理性引导、价值牵引,坚持向大众输出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实现新闻编辑的社会价值[2]。

1.3 电视新闻编辑的价值观念不变

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存在意义的关键因素,是电视新闻得以广泛传播的基础[3]。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要始终坚持探索新闻价值,增强对事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感性,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时,新闻编辑还需要做好新闻报道的整合工作,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设计新闻呈现方式,激活电视新闻的生命力。此外,还要以不同视角挖掘新闻的核心价值,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向大众展示新闻内容的要点、亮点。

2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

2.1 能力创新,重构新闻编辑力

新闻编辑力是电视新闻编辑在对新闻进行综合化处理时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新闻编辑的选择力,即电视新闻编辑是否具有合理判断新闻价值、有效识别新闻稿件的能力;其二,新闻编辑的策划力,即新闻编辑是否可以根据时事热点,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资源;其三,新闻编辑的审读力,即新闻编辑以专业化的新闻素养对新闻稿件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质量评估;其四,新闻编辑的组织力,即新闻编辑协调、整合社会利益和资源的能力。

全媒体时代,在以社会个体喜好为主的窄化认知空间建构的影响下,电视新闻编辑的编辑力正在不断消解,这也是传媒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难题[4],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的转变。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以互联网为载体衍生了大量的新媒体平台,信息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信息发布与获取的主渠道由传统媒介变为移动终端的智能互联网媒介,信息共享程度加深,大众获取信息不再单独依靠传统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力,从而弱化了电视新闻编辑的编辑力。因此,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创新新闻编辑思维,推动新闻编辑力的重新建构。首先,思想重构。一方面是走向公共,即在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电视新闻编辑应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从专业视角出发,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闻事件,正向引导舆论,使大众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是重建边界,即电视新闻编辑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专业媒体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工作经验,重新建构新闻信息数据边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避免受众被不真实的信息所误导。其次,角色重构。电视新闻编辑应及时转换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新闻的编辑者转为信息的提供者。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和传递者,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创新性的传媒意识,重新建构自身角色功能,承担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由信息的传递者转为信息服务者,帮助观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时,厘清信息中的虚假成分,维持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再次,技能创新。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了解观众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新闻生产意识,不断提升自身新闻编辑技能的应用能力,使之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例如,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时,电视新闻编辑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数据技术,全面记录、分类存储各类事件信息,适应新闻行业的智能化、数据化发展。

2.2 思维创新,推动新闻生产数据化

随着数据技术在全媒体时代的全面渗透,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发生了转变。依托现代化技术,新闻编辑的信息获取渠道不断拓宽,新闻的叙事手段也由单一的文字叙事转变为可视化的全媒体叙事方式,新闻传播趋势向交互性和可移动化转变[5]。基于此,电视新闻编辑应以创新性的思维,借助数据化技术,推动新闻生产流程的优化、升级,促进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媒体时代,数据化新闻生产不同于传统新闻生产,不再依靠记者采访或调查获得新闻线索,而是以信息数据库为信息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重组,从中挖掘出信息的新闻价值,并将新闻事件以技术手段进行可视化呈现。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升自身新闻素养,转变旧的新闻生产思维,以数据技术作为重构新闻生产结构的内在动能。首先,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在守正中寻求创新,在不断发展中提升自身新闻素养,既要坚守初心,又要敢于突破。同时,在保证新闻价值的基础上,以现代化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使新闻由文字叙事向视觉叙事发展。新闻编辑既要具有深厚的文字表达功底,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如此才能使可视化的新闻更吸引大众。电视新闻编辑通过形象化的视觉思维和创意构思的想象力,将抽象的新闻要素,以独特的审美通过具体化的形象符号表达出来,为观众讲好故事,使观众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新闻事件。其次,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有数据素养。一要强化电视编辑的数据意识,培养其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使其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二要提升电视编辑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处理作为新型新闻生产的关键环节,是讲好新闻故事的基础。新闻编辑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信息数据的收集、筛选、分析以及新闻故事可视化的再加工能力。再次,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数据安全风险意识。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有大量的用户私人数据,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在开展数据化新闻生产流程时,要以用户个人意愿作为数据处理、公布的依据,避免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共享化程度加深,部分新闻聚合平台通过对网络上的新闻数据进行智能化的重组或分解优化,将其作为“原创”进行推送,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在转变新闻创作思维的过程中,不仅要创新新闻生产流程,以自身专业能力作为新闻生产的基础,辅以数据技术,将集叙事、艺术等于一体的可视化全媒体叙事作为新闻事件呈现的新形式,还要培养良好的数据素养以及风险防范意识,避免数据侵权。

2.3 观念创新,以受众需求为核心

受众对于电视新闻传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尊重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是实现新闻传播价值的有效路径[6]。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转变新闻编辑观念,以受众需求作为新闻编辑的出发点,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深入分析受众心理,了解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的需求。一是内容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内容。电视新闻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满足观众对社会发展走向的了解需求。二是时效需求。社会个体对新闻事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需求,即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新鲜信息,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及时掌握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三是新颖性需求。身处信息化时代,受众会接触大量的数据信息,其中不乏同质化严重的扁平化新闻信息,内容相似的信息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心理,甚至会使受众对新闻报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受众迫切需求电视新闻的新颖性。四是亲近性需求。从受众心理来看,其更愿意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同频共振。在获取信息时,受众会结合自身的理解能力自然而然地将信息进行归类,并将熟知的事物与自身的认知结构进行融合,进而对其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

大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优化创新指明了方向。

第一,电视新闻编辑应创新新闻立意,深度挖掘新闻价值[7]。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在遵循真实性新闻报道原则的基础上,创新立意、加深立意,升华新闻事件的主题。例如,我国电视新闻行业有大量以本土文化为新闻报道核心、以“三贴近”为原则的新闻栏目,如长春电视台的《城市速递》、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安徽广播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等就是以大众身边事作为新闻内容的来源。这些节目栏目一方面可以满足受众对身边大事小情的内容需求,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提升其对新闻节目的亲近感,强化受众对节目的记忆点,增强受众与节目的黏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社会基层实事的报道,既可以切实地为社会大众解决民生问题,又可以积极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第二,运用移动化直播技术,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要在守正中创新,使新闻节目内容与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的传媒格局相适应。以互联网为载体,依托于5G、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先进技术的新闻直播,可以有效满足受众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需求。一方面,电视新闻编辑要以创新意识重新构建新闻框架,控制演播室内访谈环节在整体节目中的占比,增加与观众的场外交互,这样既能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又能满足受众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需求。另一方面,电视新闻编辑要创新语言表达风格,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整体分析,了解不同社会群体对信息的需求,使新闻内容更加贴近受众生活,尽可能地使用受众可理解和可接受的新闻语言,从独特的新闻报道视角出发,深入群众生活,讲述群众故事。

第三,追求“新”和“变”,满足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新颖性需求。其一,在新闻画面的编辑环节追求“新”和“变”,在对新闻内容进行后期制作时,不应只注重单一的文字叙事功能,还应适当引入与新闻内容相契合的其他符号表达形式,如艺术字、动图等,艺术化地处理新闻画面,增加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新奇感,提升受众的视觉观感。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大篇幅的文字叙事形式,以免观众产生下意识的厌烦感。此外,在新闻的声音处理环节应采用以播音为主,以其他声音形式为辅的制作模式,如在恰当的新闻节点加入旁白、画外音、同期声等。其二,创新电视新闻编辑二次创作方法。首先,可以通过运用合理的编排手法,如对照、分组等手法,以不同的视角分析同一新闻事件,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信息量。其次,电视新闻编辑要以自身专业的新闻素养,合理判断新闻价值,深化新闻主题,引发受众深层次的思考。再次,新闻编辑应拓展编辑思维,在全局意识的指导下,整合新闻报道形式,使信息的新闻价值发挥最大化。

3 结语

全媒体时代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新机遇和新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应深化对“变”与“不变”的认知和理解,坚持守正与创新,不断以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自身新闻素养和职业素养,做好新闻故事的讲述者,以及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发挥电视新闻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大众受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