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畅
(作者单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工作形式、工作方法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播音主持人应主动适应媒体行业新闻传播模式与传播主体等发生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思维和理念,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新媒体时代,技术更新打破了原有的媒体格局与传播边界,受众可突破时空局限及时获取内容资讯,输出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其信息接收载体由原有广播电视向虚拟环境迁移,各类点播、在线直播等模式的兴起使传统媒体面临更多的挑战,广播电视媒体日渐暴露出缺乏特色、品牌影响力弱、竞争能力不足等缺陷,对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方法、工作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1]。
新媒体环境下,直播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对播音主持造成了冲击,同时原有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体系的滞后性问题日渐凸显,很多播音主持缺乏良好的应变能力,不能很好地应对冷场、通信中断、节目衔接安排不当等情境,从而导致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受到限制[2]。
播音主持作为直接给受众传达理念、与受众沟通互动的重要主体,新媒体时代对其思想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播音主持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新闻传播话语进行重组与传递,更好地帮助受众形成宏观性、系统性认知,减少碎片化传播模式下存在的信息片面、内容真实性差等负面影响,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自觉做好党、政府和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3]。
播音主持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需要播音主持人以专业素养进行话语技巧、表达方式的运用,以专业话语传递新闻内容。同时,播音主持也应关注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变化,加强语言表达形式、语言风格的创新,增强新闻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更好地打造优质媒体品牌形象[4]。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媒体从业者的信息化素养、智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培养多学科、跨学科工作思维,在日常工作与生活实践中拓宽知识范围、丰富经验储备,善于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筛选、提炼及加工,提升内容产品的传播效果[5]。
3.1.1 明确受众需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推广与移动客户端的普及,技术革新使大众的信息获取习惯与角色身份发生变化,大众开始由以往被动的接收信息者向信息发布者、传播者等转变,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评价权,还可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与媒体进行互动交流。在此背景下,播音主持应增强用户意识,通过开展前期市场需求调研、建立用户画像等形式明确受众的喜好和需求,由此突破媒体与受众之间原有的界限,基于用户管理理念进行信息切入点的优化设计,保证在信息接收主体与传播主体之间建立良好的角色认同,借此保证传播内容与受众情感需求实现稳步对接,更好地优化受众在接收新闻时的体验,以优质内容提高受众的满意度。
3.1.2 确立产品意识
在基于用户意识进行播音主持传播策略创新的基础上,播音主持应借鉴市场营销理念确立产品意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潜在受众,分析受众的信息需求,聚焦市场趋势、受众需求进行产品定位的优化设计,在此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受众互动,面向某一类受众打造“量身定制”的内容产品。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于2019年7月29日正式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为例,主持人积极适应互联网平台中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规律,将今日热点事件、新闻资讯、时事短评论浓缩在1~3分钟的短视频中,以通俗化、口语化、接地气的语言进行热点话题的评说,并通过官方账号上传至网络平台上,不仅有效满足了网络平台用户的碎片化信息获取习惯,也有效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提高了网民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度,增强了网民对播音主持人形象的认知,进一步提升了内容产品的传播价值与影响力。
3.1.3 树立跨界思维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要主动变革理念,树立跨界思维,以跨专业视角进行工作形式与工作方法的创新,更好地提升节目的质量。例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这一现象级综艺节目中,参赛选手的专业分布范围较广,涉及新闻学、哲学、经济学及理工等学科,向观众展现了跨专业选手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独特优势。以选手果欣禹为例,该选手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虚拟主播“小果果”应用于节目制作中,以“主持人+虚拟主播”的形式带领观众踏上时光博物馆的奇妙之旅,借助媒体融合产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载的风雨历程直观展现在观众面前,赢得了广泛赞赏与好评。由此可见,播音主持应培养自身的跨界思维,善于运用音视频与直播等进行新闻事件的再现,根据当下受众的兴趣偏好与需求进行新闻呈现方式的创新,更好地增加新闻节目的亮点与特色。
3.2.1 夯实脚力,深入社会
脚力是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根基,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应突破原有播音室的单一场景局限,深入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感受时代脉搏,倾听群众呼声与意见,根据亲身体验加强对工作内容的理解,从而增强新闻报道效果。例如,宁波新闻综合广播电台在报道当地脱贫攻坚故事时,组织媒体人员深入一线跟随当地扶贫办主任、扶贫劳模重走黔西南,用脚步丈量扶贫路、用镜头记录今昔变化、用话筒收录主人公心声,向社会大众全面展示了宁波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帮扶成果,以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文字+图像+音视频”形式进行报道内容的立体化传播,有效引发了受众的强烈共鸣,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3.2.2 提升眼力,引导舆论
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不断涌现,播音主持人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通过提升眼力对各类社会现象、新闻事件背后蕴含的信息、观点进行识别与判断,明确网络舆论的走向,从中筛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报道,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与话题进行正确舆论引导,更好地依托采访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在舆论传播视域中赢得主动权。
3.2.3 深化脑力,勤于思考
在当前复杂网络环境与舆论传播格局环境下,播音主持人要坚持树立问题意识、提高思考能力,深入剖析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背后蕴含的实质内容,根据社会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并聚焦节目策划、组织采访、采编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开展复合式训练,进一步增加新闻内容的深度与高度。例如,在2020年初民营企业面临复工复产艰难处境的关键节点,宁波新闻综合广播电台在《宁广早新闻》节目中连续播出《探寻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宁波路径”》系列报道,由播音主持人与一线编辑记者共同围绕选题进行深入思考,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车间与厂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寻求新闻报道的有效突破点,最终发布了多篇主题报道,在展示“宁波经验”“宁波智慧”的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地区中小微企业逆境突围、积极转型注入强心剂,取得了良好反响。
3.2.4 增强笔力,创新表达
笔力是决定新闻表达效果的关键,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工作者要围绕“口头”“笔头”“镜头”三个方面全面发力,根据不同媒体传播形态提升自身表达能力,并且注意在内容创作、文案编写过程中减少空洞说教、抽象道理与定性结论,适当增加一些事实客观描述、第一视角真实体验与鲜活案例,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内容。例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的《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的新闻类晋级总决赛现场,主持人董卿在点评选手时以“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的评语彰显出其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以温柔中蕴含力量的评语引领观众厘清碎片化信息背后蕴含的内涵,也为同行业人员树立标杆。
3.3.1 规范使用语言
新媒体平台的准入门槛较低,所以诞生了一系列网络用语,其凭借“草根化”、生动形象的特点广受网民喜爱,并由此引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风潮。在此趋势的影响下,部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开始发生变化,其为了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选择在节目播报过程中使用网络用语,虽然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话语呈现出不准确、不规范的特征,消解了主流媒体内容传播的权威性与规范性。因此,播音主持人应结合节目定位、新闻资讯特征规范使用语言,切忌盲目迎合观众口味创造、运用未经考证的词汇,避免词不达意,语言既要接地气,又要具备严谨性,从而更好地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3.3.2 善用语言艺术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不仅要规范使用语言,还应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语言渲染情绪,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合理润色新闻语言,增强话语的感染力与艺术创造力,如在新闻播报过程中适当加入地方口语、俚语、俗语等,易于当地观众理解节目传达的理念。同时,播音主持人应该提高语言的亲和力与个性化,如借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广权的新闻播报风格,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形成幽默的话语风格,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
3.4.1 打造“线上+线下”品牌
新媒体时代,引导用户从海量信息中精准选出新闻成为播音主持业务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向,所以播音主持应结合不同传播平台的特征,在原有广播电视载体的基础上拓宽渠道,依托“线上+线下”联合传播思维推进节目品牌的建设,灵活应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了解受众的偏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播音主持既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也应深入基层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线上回复评论、“翻拍”等形式与平台用户群建立良好的交流反馈机制,配合线下组织各项活动,将自身专业素养与积累的社会经验融入日常工作中,形成个性鲜明、符合节目调性的主持风格,进一步强化对受众群体的吸引力、发挥品牌传播效应。
3.4.2 打造“媒体+技术”品牌
播音主持在整合平台的基础上,还应打造“智媒”品牌形象。一方面,播音主持要围绕声音制作、节目包装、网络流行趋势、内容传播规律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策划研究,不断提高自身适应新媒体平台的能力,积极运用融媒体手段进行精品节目内容的制作与传播,加强媒体品牌形象的建构。另一方面,播音主持还应提高自身的媒介信息化素养与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运用5G、4K、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多种新型技术进行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提高新闻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发展。
当前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工具的新媒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新媒体在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播音主持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在此背景下,播音主持应创新工作理念,提高媒体素养,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发挥自己的优势,借此打破媒体传播界限,延伸现有业务空间,进一步拓宽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为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