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类Vlog对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启示

2022-12-18 23:30:54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旅行旅游

祝 敏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之势。在诱发人们旅游需求和提供旅游信息方面,大众传播媒介一直承担着重要角色,而电视媒体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但当前我国旅游电视节目的发展不容乐观,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突破原来的模式,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是当下急需思考的问题。

与电视媒体的困境相比,新媒体领域的短视频发展可谓是势不可当,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一般短视频而言更加精致的视频形式——视频博客(Video Blog或Video Log,简称Vlog)。Vlog是我国当前流行的一种新媒体传播方式,涉及领域包括生活、美妆、购物、学习、游戏、追星、旅行等,可以说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旅行类Vlog作为Vlog的一个重要类别,可以说是旅行影像在网络传播语境下的一种新发展[1]。那么作为一种视听媒介,旅行Vlog的走红是否能对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本文旨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1 新媒体语境下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困境

1.1 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困境

1.1.1 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小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电视节目发展进入全新时期,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数量迅速增长,相应的电视节目的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类电视节目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相对于旅游业的蒸蒸日上,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却似乎稍显滞后。中央电视台中没有专门设立旅游频道,涉及旅游类电视节目播出的是CCTV-9纪录片频道,在央视官网按个性分类查找旅游类纪录片,得到的结果是146条。在全国省级卫视中,以旅游立台的只有海南卫视(原旅游卫视)。但随着海南国际自贸港的建设及其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变化,海南卫视的重心逐渐开始偏向对外宣传,相较于旅游卫视时期,现在海南卫视的旅游类节目数量占比大幅下降。一天中播出的旅游节目只有两三档,晚间黄金时间段也由原来的旅游节目改成了《潮起海之南》(一档讲述自贸区背景下的海南故事的节目)。而其他省级卫视中旅游节目的占比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地方频道中大多是地方综合频道、生活频道、财经频道、综艺频道、少儿频道等,更加没有旅游类节目的生存空间。

1.1.2 旅游类电视节目的质量参差不齐

仔细观看目前在播的一些旅游类节目,会发现其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大制作、大投资的精品节目,如央视九套的《美丽中国》《航拍中国》以及“魅力”系列(《魅力葡萄牙》《魅力希腊》《魅力丹麦》等),央视四套《远方的家》等。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旅游类节目无法称之为一档优质节目。要么是披着“去远方,在路上”的外衣,却以满足观众对明星生活的窥探欲为内核的真人秀综艺,要么是过度宣传当地旅游资源而拍成了旅游宣传片。总之,目前的旅游电视节目很大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深度,没有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缺乏对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更深入的了解。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愉悦的行为体验,文化是认识旅游行为的灵魂[2]。可以看到,比较成功的优质旅游节目,其共同点都是有独特的文化内核。因此,一档成功的旅游节目,一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1.2 旅游类电视节目面临困境的原因

1.2.1 资金、人才资源短缺

首先,由于需要关注全国乃至全球的旅游资讯,并且要对当地的旅游景点乃至风土人情进行深度了解,就导致节目涉及范围广,制作周期长,因此制作一档优质的旅游节目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资金问题势必会成为旅游类电视节目蓬勃发展的一大阻碍。实际上这也是除了央视外很多地方电视台难以产出优质节目的最重要原因。其次,许多地方电视台在制作旅游节目时大力宣传本地旅游资源,导致一些旅游节目大有成为当地宣传片的架势,对于本地观众来说不具备吸引力,而由于其覆盖范围的局限性对外地观众的影响力也不强。再次,制作一档精品旅游节目,制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采编技能,同时还应兼具对旅游动态、旅游风向的把握,要了解国家的旅游政策以及旅游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引领旅游新风尚,制作出真正符合观众口味的优质旅游节目。总之,资金、人才资源的短缺是阻碍旅游类电视节目发展的两座“大山”。资金、人才的不足势必会导致节目质量下降,从而会导致观众流失,收视率的下降又会导致广告收入减少,电视台资金紧张又导致节目成本、员工薪资待遇下降,从而使节目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长此以往便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1.2.2 新媒体发展对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任何人只需要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向全世界传播信息。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耗时长的电视节目比起随时可获得的网络信息势必会有一定劣势。旅游类电视节目很多时候只有对当地旅游景点或风土人情的介绍,这类精心制作的节目或许能激起人们对目的地的向往,但对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它缺乏一定的攻略信息,这时旅游者会更倾向于从旅游App或社交媒体平台获取相关信息。

此外,短视频的兴起也瓜分了电视节目很大一批受众,在旅游领域,当下最流行的旅行影像莫过于游记Vlog。通过这种一对多社交的形式,创作者能够多维度地分享自己的旅行生活,也能够与观众建立友谊。同样作为视听媒介,旅行类Vlog的出现势必对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带来强劲冲击,但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旅游类Vlog的发展也给旅游类电视节目带来了新的启示。要破解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困局,只有制作出能吸引受众的节目,才能重新获得广告主的青睐,资金和人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通过对旅行类Vlog的文本进行剖析,可以发现其表达形式、主题内涵对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 旅行类Vlog的传播特色及功能优势

Vlog是以专业或非专业的视频制作者为主角,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拍摄,将制作者的生活经历或想要分享的内容记录下来,通过后期拼接剪辑,制作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视频放置在社交网站或视频平台上[3]。旅行类Vlog是视频博主(Vlogger)在旅行过程中对当地美食、住宿、生活场景以及个人感受的记录,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Vlog传播平台是微博和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通过观看这两个平台上播放量较多的旅行类Vlog,可以总结出其具有以下传播特色和功能优势。

2.1 第一人称视角的独特视觉传递方式

不同于经过精心编排和含有表演成分的短视频,Vlog最大的特点就是拍摄者作为一个叙述者记录着真实的生活,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呈现在观众面前。第一人称的视角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深度的参与感,Vlogger的所见所闻成为观众的所见所闻[4]。Vlogger在旅行过程中边走边拍,记录下沿途的风景,观众通过其镜头对陌生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感知,就仿佛自己正在经历这场旅行,给观众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在B站UP主(uploader,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阿拉fifi”发布的云南旅行Vlog中,视频内容多为博主自己和她男朋友两个人互相为对方拍摄的视频,或者两个人手持相机自拍的视频,让人仿佛参与了他们的这场旅行,正如弹幕飘过的“正在大理旅行”“真的好惬意啊”“看了好想去云南”等感叹。总之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极具感染力,这种方式拍摄的旅行Vlog能够让人获得一种短暂逃离现实,去到远方旅行的愉悦感。

2.2 个性化的表达

Vlog作为一种个人记录生活的视频日志,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在旅行类Vlog中,由于拍摄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出行方式、旅行伴侣以及个人感受的不同,拍摄出来的内容五花八门、风格各异。正是这种极具个性化的表达,使得它们的内容具有独一无二性,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从旅行主角看,独自出行的这类Vlogger,所拍摄的内容通常更具有深度,包含很多拍摄者的思考和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情侣结伴出行的这类Vlogger,在他们的Vlog中通常会有更多情侣间的甜蜜互动,观众隔着屏幕都能够感受到恋爱的幸福感;还有和朋友一起出行的这类Vlogger,他们的Vlog大多比较轻松活泼,视频中往往充斥着欢声笑语,快乐和有趣是其关键词。正是因为每一个Vlog都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获得观众与粉丝。观众通过Vlogger的镜头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又或者是自己曾去过的地方,却从Vlogger的镜头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在很多旅行Vlog中经常会出现“仿佛去的不是同一个地方”“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吗”这种评论,这或许就是旅行Vlog的魅力所在,通过“我”的镜头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2.3 情感共鸣

相比国外Vlog的迅猛发展,国内Vlog的起步较晚,发展之初呈现出传播受众圈层化明显的特征,它主要是海外留学生群体记录生活的方式,而受众只是一小部分的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属于一种亚文化。亚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构建身份认同,正如海外留学生这一群体为排解孤独通过拍摄Vlog来寻求慰藉。这一身份认同在Vlog逐渐走红后开始转向一种更为广泛的情感共鸣,也就是说人们观看Vlog时不再关注其身份特征,而更多地关注其情感的表达。在旅行类Vlog中拍摄者并不单单只是记录下沿途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他(她)在其中表现出的某种旅行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个人情感体验。例如:B站UP主“汤川星辰”的Vlog就以其火车旅行为特色,他通过分享个人乘坐绿皮火车的旅行体验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评论区和弹幕中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他这种旅行方式的认同和向往,他的视频也因此获得了较大的关注量。例如:他坐火车去巴黎和拉萨的旅行Vlog就分别获得了63.7万和34万的播放量。

3 新媒体语境下旅游类电视节目的优化策略

3.1 贴合受众的叙事策略

旅游类电视节目可以借鉴Vlog的第一人称视角的故事式叙事方式,创新表达方式,探寻更贴合受众需求的叙事策略。例如:中国香港电视广播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人文旅游节目《向世界出发》采用双重视角向受众呈现异域风情和人物情感,它通过“内视角”叙事来凸显主持人的个人特色,通过“外视角”叙事来强化节目的整体性、趣味性和流动性[5],这成为节目获得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旅游类电视节目大多以一种宏观叙事视角进行拍摄,但比起一些波澜壮阔的大场面,鲜活生动的小场面反而更能让受众有代入感和沉浸感,因此更接地气的叙事表达或许是旅游类电视节目一个新的尝试方向。

3.2 树立品牌意识

正如Vlogger的个人化表达成为其独特标签,旅游类电视节目在打造精品内容时,也要有打造栏目品牌的意识。根据罗瑟·瑞夫斯提出的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USP)理论,旅游电视节目在打造自身品牌时应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到与其他节目不同的地方,使其成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比如,地方电视台受资源限制,可以抛去做大而广的旅游节目的想法,以某种主题切入,做一个片区的美食探寻或手工艺传承之类的节目[6]。

3.3 人文关怀

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从来都是有温度、有情绪的。Vlog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其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共振。旅游类电视节目缺少的正是这份人文的关怀,因此在制作节目时制作者应该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制作理念。在旅游题材和主题上深挖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为每一段节目所讲述的旅途故事增添一份人文关怀。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在前期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寻当代人在精神层面所缺失的部分,以此为出发点才能在后期制作节目时投入更多对人性的关怀,在节目播出时也才能引起观众更大的反响。

4 结语

不论是旅游类电视节目,还是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旅行类Vlog,人们从其中所寻求的不仅是一次畅快的视听体验,更是从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本文从其叙事手法、表达策略、内容核心等方面探析Vlog走红原因,从中提炼出可供旅游类电视节目借鉴的地方。在当前旅游类电视节目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的现实情况下,未来旅游类电视节目要想焕发新的生机,必须以丰富的内涵为核心,以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为灵魂,创新表达方式,借助新时代的传播工具,打造属于自己的节目品牌。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旅行旅游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旅游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小黑去旅行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5
夏日旅行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