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扬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的到来迫使传统新闻行业面临较多的发展挑战,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谋求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体活动。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具多样化的特色,传统电视媒体可取长补短,充分整合自身优势,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创新,规避固有劣势,推动传统电视媒体实现良好发展,避免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因竞争力不足而被公众遗忘。
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一对多受众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即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接收新闻,无法与传播者进行实时互动,传播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采取多点对多点的方式,传播方向多维且可逆。从新闻制作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的新闻更具权威性,严格按照采访、制作、审核、发布的基本流程依次推进,各项工作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新媒体的新闻制作门槛相对较低,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在完成审批后方可传播,新闻信息的呈现缺乏时效性,并且传播时间具有固定性;新媒体借助网络途径进行传播,突破了空间和时间层面的束缚,可更加及时地向观众传递信息,观众也可结合自身的需求以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
传统电视媒体的原创性和首发性报道优势较为突出,新媒体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受采编权的限制,信息源的获取途径有限,主要依赖于传统电视媒体。当然,由于网络的高效传播特性,新媒体新闻的转发量显著高于原创和首发量。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电视媒体的监管机制较为健全,经过一定时间沉淀后打造的品牌优势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体表现为互动性弱、信息来源渠道有限、传播效率偏低等。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体传播内容不够全面、新闻发布效率低等方面的不足,能够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获取新闻的便捷化服务。不同于传统电视媒体的是,新媒体的发展时间较短,在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在“人人皆可发声”的自媒体环境中,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容易因对新闻的把控不准确而产生虚假报道,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换言之,缺乏公信力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痛点,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措施,这些不真实的言论不能得到及时管控,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社会秩序。
由上述分析可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劣势,且两者之间是共存共生的关系,可在竞争中融合发展,集双方的优势于一体,协同推动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拓展媒体发展的生存空间,彰显媒体行业的社会价值。
以往,传统电视媒体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但随着网络电视的出现,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观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的电视节目,因此新媒体的观众群体呈爆发式增长。新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缺陷逐渐显现,如新闻的覆盖面窄、体量小、互动性不足等,且发展缺乏创新。鉴于此,传统电视媒体的用户数量较以往大幅减少。另外,新媒体凭借广告方式多样、信息流通便捷、受众群体规模可观等优势,能够取得突出的广告推广效果。而传统媒体观众群体规模缩小,更促使广告商热衷于将新媒体作为发布广告的主要途径。鉴于此,传统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不具备优势,为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传统电视媒体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在日益变化的行业发展环境中占据稳固份额。
随着微信、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的涌现,传统电视媒体所具有的特色不足以吸引用户的目光,市场影响力有所下降。受媒介的限制,传统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方面不具备优势,同时也缺乏便捷性与互动性,在与新媒体平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传统电视媒体急需摆脱既有的发展束缚,走创新发展路径。媒体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竞争优势有限的传统电视媒体,更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走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发展路径,汲取新媒体的发展优势,拓展观众群体,为电视台创造更加可观的收益。传统媒体需强化电台和节目的影响力,汇聚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和自身影响力,吸引年轻受众关注。内部新媒体资源的挖掘是传统电视媒体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传统电视媒体需高度重视新媒体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从而借助自身的权威性、观众稳固性优势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另外,由于版面、发行时间多项条件的限制,传统电视媒体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各项优势的应用价值受到制约。新媒体则不存在前述几项制约条件,其信息发布的体量大、效率高、时间自由。为突破发展局限,传统电视媒体在创新发展中需要与新媒体融合。以重大自然灾害报道为例,由于地理位置产生的空间限制,传统电视媒体记者难以及时赶赴现场进行信息的采编和报道,对新闻事件的呈现效率较低,播出的新闻具有滞后性,难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在此现状下,传统电视媒体可以考虑与新媒体融合,突破传统媒体在社会事件响应方面的限制。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台若要取得创新的发展,需要打造精品电视新闻,并将其传播至外界,使受众接收到优质的电视新闻。另外,电视新闻内容的定位必须精准,剔除烦冗的语言,提炼新闻信息,提取核心内容,精准地呈现给观众。
优质资源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新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需以内容的开发为依托,推出具有吸引力和价值引导作用的内容,打造发展优势。具体来说,作为老牌主流媒体的电视媒体需要认识到自身具备的优势,善于整合和应用资源优势,并融合新媒体具备的内容传播效率高、信息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创新发展。另外,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协同发展进程中,需要高度关注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并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优化布局。同时,传统媒体要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积极进行内容开发,产出与时俱进的内容,凭借优质的内容提升核心竞争力。
网络词汇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在新时代,适度应用网络词汇具有必要性,传统电视媒体可将其视为与受众建立起紧密联系的纽带。电视台若能够巧妙应用网络词汇,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强亲切感,受众便能够轻松地理解新闻内容,新闻也能够因此而实现快速传播。例如,在报道某感人事迹时采用“正能量”这一词汇,观众容易被“正能量”吸引眼球,主动接收该事件信息,并深入阅读信息,在此氛围中,观众易被正能量的事件感动,新闻也能收到弘扬正能量的效果。换言之,“正能量”成为该事件内涵的重要凝练,能够点明事件的主旨,起到传递信息、鼓舞受众的作用。因此,电视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适度应用网络词汇,同时可灵活应用微信、微博等平台,扩宽信息传播途径,更加全面地呈现新闻。
在“三网融合”的时代,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并无明显的界限。针对此特点,传统电视媒体需要拓宽发展视野,联合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从理念和方法等方面作出创新,改变单向新闻传播模式,丰富沟通渠道,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突破传统线性编排模式的束缚,充分关注全媒体时代行业的发展特征,逐步朝着专题、版块、链接式编排模式靠拢,以更具创新特色的方式谋求发展。例如,传统电视媒体可借鉴网络专题模式,实现对动态播报、综合链接等多方面的有机整合;在新闻报道方面可联合应用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构建立体化的信息呈现模式,直观地向受众呈现新闻。另一方面要关注网民发表的观点,强化新闻讯息与网民的互动性。在新时代,网民在获取到热点新闻后希望发表自身的见解,以此实现思维的碰撞。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可以在既有电视新闻播报方式的基础上增添网友互动环节,电视新闻工作人员要及时阅览受众发表的观点,或是与受众进行探讨,这有利于增强新闻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能够充分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
如今,新闻频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传统电视媒体必须走精品化发展路线,塑造有别于其他新闻频道的特色品牌,以此谋求发展,打造高品质的品牌对于提高传统媒体节目的收视率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电视媒体在采用精品化发展策略时,“精”字尤为关键,其侧重的是集约化和品牌化的发展方向,注重各环节的精准定位,以此营造品牌效应。具体来说,传统电视媒体首先要注重策划环节的“精”。新闻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策划水平,在新闻信息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需要注重电视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的创新,以创新方式为支撑,从根本上避免同质化问题。同时,传统电视媒体必须摆脱固有工作模式的束缚,结合新闻的特点,对节目形态进行深度创新,实现精品化发展。例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高度突出新闻的深度和权威性,同时建立差异化的新闻频道布局,打造精品化的新闻节目,形成了影响力较高的电视新闻版块。另外,传统电视媒体要多角度发展,一方面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了解其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根据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提供相应的,实现新闻信息的精准推送;另一方面应强化跟踪报道、解读报道、评论报道等方式,逐层推进,实现对新闻触角的多方向延伸,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发掘新闻的内涵。
人才是重要的软实力,传统电视媒体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中也需加强人才建设,尤其是在行业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人才无疑是决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传统电视媒体的管理部门需要成为人才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先行者,创新内部人才管理机制,有效落实,以制度为引导,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打通各类人才发展通道,促进员工的创新式发展。此外,媒介融合环境对传统电视媒体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传统电视媒体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而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传统电视媒体管理部门需要竭力推动员工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迅速发展的新媒体给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鉴于此,传统电视媒体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同时,要将新媒体创新思维融入自身发展当中,始终保持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丰富播报形式和渠道,优化传播内容,强化人才管理,树立国际化发展意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风向,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