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娜 柴 禹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人民幸福安康的关键性因素,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共同发展与繁荣进步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和新要求,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这一论述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关于我国民族团结的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创新性发展。全面领会和深入挖掘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新形势下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事务以及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团结基本思想,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重要理论,结合新时代的宏伟背景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其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高度关注民族及民族问题,在深入分析研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与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其中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思想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篇章。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考察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过程中,系统深刻地探讨了民族团结的相关重大问题。他们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世界各民族始终存在着对抗斗争、剥削压迫以及地位不平等的相关现实问题,探究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了各民族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尖锐对立,并且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地域性拓展与推进,民族之间现存的各类矛盾日益得到激化。为此,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必须通过“消灭现存的所有制关系”[2],为实现世界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与各民族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根本条件,并将维护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利益视为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前提。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高度肯定了各国的无产阶级在推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性地位与重要作用,指出“只有无产者才能够消灭各民族的隔离状态,只有觉醒的无产阶级才能够建立各民族的兄弟友爱”[3],并号召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团结联合的方式共同对抗“各民族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4],主张以革命斗争的手段坚决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以此实现各民族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真正的平等团结。在此过程中,他们认为“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5],遵循这一客观发展规律将进一步助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实现利益共有,最终能够实现世界各民族之间真正的团结。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新趋势以及各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现实状况,深刻地探讨了民族团结的重要问题。他认为必须广泛地团结联合世界范围内一切被压迫的阶级与民族,从而拓展民族团结与联合的范围,为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汇集起强大力量。与此同时,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列宁还强调了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对于加强国家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并将维护与实现好国家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作为“消除冲突的根源”[6]。此外,列宁还主张在实践中通过对落后民族进行无私援助的方式,以此有效地推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斯大林强调了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张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盟,并提出了促进各民族走向联合的措施,由此推进民族团结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建设的一项纲领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思想,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生成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体现中国风格、反映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重要理论,也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运动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状况,将民族团结视为推动我国革命运动取得胜利与促进国家各项事业进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深刻强调了做好民族工作对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性,坚持将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处理我国民族相关事务的基本立足点,并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7]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基本保证。同时,毛泽东紧密结合我国的历史发展条件和民族实际状况,并将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作为处理我国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为我国正确有效地处理民族矛盾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毛泽东还指出了党在维护与巩固我国民族团结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要求不仅要增进各民族内部之间的和睦团结,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并进一步厘清了大汉族主义与地方主义的实质为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问题,这就为我国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民族相关现实问题和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要求,适时地提出了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两个离不开”的重要理论,并强调要“坚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8],同时还要求将努力发展经济建设作为推进各民族团结与进步的重要因素,也为我国更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和开展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复杂形势的深刻变化,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重要论断,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并在推进实践的过程中开创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针对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出现的系列时代新特征,胡锦涛要求通过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9],努力地促进我国民族关系的团结稳定发展,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必然走向。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工作科学理念与经验总结的传承,又是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结合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目标指向、政治保证、根本要求、精神引领与制度支撑等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构成了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凝聚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为继续推动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指明了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且也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同时也开启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之路和梦想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在此历程中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构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10]这一重要论断创造性地将维护我国民族团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相结合,不仅深刻揭示了现阶段维护民族团结在实现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关键地位与重要作用,而且也为继续做好我国民族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科学阐释了两者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为民族团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奋力实现民族复兴为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目标引领。目标指引前行方向,实现民族复兴是贯穿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心主题,为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和不断取得历史性新胜利提供了正确指引。正是在这一伟大梦想的指引下,百年以来我们党在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的初心和使命,并且能够克服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在推进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并推动我国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另一方面,维护与巩固我国的民族团结是助推这一伟大梦想实现的必然要求与路径依赖。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在重大战略机遇和严峻风险挑战同时并存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和奋力前进的道路上势必会遇到一系列的重大现实考验,必须通过不断汇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实现提供重要动力支持。因此,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的不懈奋斗,为实现这一梦想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指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处理我国民族事务、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历史经验和实践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义无反顾承担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团结和带领我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和解放运动之中,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积极地探索发展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并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举措,由此促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新胜利。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持续地焕发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与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不断推进发展与进步的道路上,不仅充满了诸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风险挑战。当前形势越是复杂则越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发展任务越是繁重则越需要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12]这一重大论断不仅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族团结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对于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表明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习近平还从培养与选拔少数民族地区领导干部的角度,强调了党对我国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好少数民族干部在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并指出要坚持选任政治素养过硬与勇于责任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在为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办实事中,努力地推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此外,我国的民族团结工作不仅涉及民族地区相关事务的各个领域,并且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充分调动区域的各类社会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并始终确保我国民族工作朝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为努力推动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贡献智慧与力量。因此,未来继续做好我国民族团结工作、解决好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的强大动力,不仅能够为我国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提供强力支撑,而且也是处理民族事务、巩固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由此我国民族地区彻底地改变了过去落后的旧面貌。但同时,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与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其整体经济水平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并且在各地区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依然存在不均衡的相关现实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因此,现阶段努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质量,不仅构成了有效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现实问题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与重要保障。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并指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13]。这就深刻阐释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对于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新时代下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必须牢牢把握好推进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任务,并坚持以推动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进步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立足点,通过努力提升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与质量,不断夯实我国民族团结与进步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谋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举措,有力地提升了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并且着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相关事业的发展,以此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外,习近平还强调了培育和激发少数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性,要求通过打造当地特色的相关产业,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能力,在“用好外力、激发内力”[14]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并在推进实践过程中取得了系列的重大成就。因此,做好当前民族工作,必须着力提高我国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为推进新时代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提供重要保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纽带。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做好民族工作、巩固民族团结以及提升文化认同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回望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进程之中,我国各民族通过长时期相互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由此逐渐地演变与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进一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15]。与此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坚持以尊重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差异为前提和基础,努力地保持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并在推动实践发展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现阶段加强民族团结奠定思想基石。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时代课题,必须通过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现实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始终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为科学认识和有效解决我国民族相关现实问题、奋力实现民族复兴不断筑牢思想根基。为此,习近平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与巩固我国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16]这一重要论断创造性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与巩固我国的民族团结视为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环节,将两者视为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刻阐释了现阶段开展党的民族团结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也为不断推进我国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说,现阶段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不断促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思想前提和内在支撑,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最长远与最根本的途径方法,是切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关键所在;而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不断加强我国的民族团结,内在构成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指向和重点任务,通过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也为各民族共创复兴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以此促进我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7]。因此,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出对我国民族工作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为增进新时代民族团结不断凝聚起精神伟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是党在进行长期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基础之上实现国家制度创新的伟大成果,在不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了巨大的制度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在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增进民生福祉、保持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等各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科学理念,由此彰显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进步文明。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各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保障,并促使自治区的各族人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地区的民主管理,由此真正地实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而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向前推进,这一制度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为新时代下维护我国民族团结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内外复杂环境的深刻变化,社会上开始出现以各种目的否定我国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过程中取得系列重大建设成就的相关问题,并且针对党的民族团结重要理论与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政策,提出各种无理的质疑甚至进行有意的抹黑与诋毁,其中以“照搬论”“取消论”和“过时论”等错误倾向为典型代表,妄图挑起当前国家民族工作领域的争端,以此破坏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与国家统一。针对当前我国民族团结工作中出现的相关新情况与新挑战,习近平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18]。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不仅深刻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科学阐明了这一制度在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重大现实问题发挥着根本性与源头性的关键作用,要求必须在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此外,习近平还指出了现阶段必须在实现“两个结合”[19]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要将维护国家统一与保证民族自治相结合,在坚持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各族人民群众管理本地区的相关事务,同时又要科学合理地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综合考虑和衡量各民族地区在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努力地推进相关具体民族政策与措施有效落实。我国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实践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相关地区的现实发展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只有坚定不移地将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和落实,才能继续地推动我国民族工作在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积极回应了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系列的重大问题,是指引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实践中不断取得重大胜利的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推进我国民族工作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结合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实际状况,科学地考察和分析了民族的相关重大问题,他们主张世界各国与各民族的无产阶级通过团结联合的方式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并在努力推进各民族实现利益共有的基础之上,构筑平等团结、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以此促进各民族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促进民族平等与维护民族团结,进行了极具开创性意义的重要探索,并留下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与实践贡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的一系列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重要论断与基本原则,为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认识和处理民族系列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状况,在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党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理论体系,并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民族发展道路,为开展我国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全局高度,在推进我国重大实践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基础上,深刻阐发一系列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习近平这一论述,紧密结合当前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深入我国民族相关地区进行广泛调研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系统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重点与难点相关问题,科学地回答了怎样认识民族相关现实问题、如何做好当前民族工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且坚持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分析和解决我国民族重大现实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为不断推动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铿锵有力的时代表达,对推动新形势下我国的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族团结工作,在促进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并继续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胜利。
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敌对势力也开始加紧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并企图通过宣传所谓的“普世价值”,刻意制造民族矛盾、引起民族纠纷,进而引发社会秩序的动乱,以此破坏我国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制约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除此之外,随着当前多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境外宗教民族势力的文化渗透等相关现实条件的深刻变化,影响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因素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为新形势下我国的民族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应对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做好我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坚决捍卫国家和平统一、有效抵制民族分裂势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筑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是对新的历史方位下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与发展而作出的一系列理论阐释与科学回答,为开展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这一论述,坚持通过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升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并要求不断增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为促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不断注入强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坚持党在我国民族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为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与挑战提供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将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环节,为助推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凝聚起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取得的系列伟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了我国在开展民族工作中实施相关政策举措的科学性,未来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不仅为现阶段我国开展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世界其他国家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科技革命的孕育兴起,全球日益联结和发展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在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各个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纷争只能导致国家不断陷入分裂、混乱与动荡之中,而民族之间保持团结互助、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则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同时,现阶段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正共同面临着全球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地区局势发展不稳定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等相关重大问题的考验与挑战,在此过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全球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必须促进通力合作、携手共同面对此类的全球性危机,从而有效地破解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与现实困境。因此,坚持和推动国家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友好往来,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全世界各个国家与民族的繁荣发展与共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与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坚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有效推动了民族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进世界上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合作共赢,积极谋求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福祉;坚持推进各民族的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价值认同,有利于引领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互学互鉴、求同存异;坚持提升民族的文化认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共识,有利于推动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进步发展,不断促进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交流合作。与此同时,习近平鲜明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这既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高度凝练。针对当前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这一论述蕴涵的“共同体”科学理念,有助于世界各民族通过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方式,共同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重大挑战,在不断解决好民族现实问题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习近平这一论述符合国际关系友好发展的未来走向,为世界各民族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同时也有助于世界各国进一步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与合作共赢的国际新型关系,在不断推动世界各民族在团结互助与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