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创造福建策

2022-12-18 21:48李为
当代县域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众创福建省企业

李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福建致公经济研究院院长

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创新创业创造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发展,是新时代强调全体劳动者共同在新的模式和条件下进行“新”的开创性活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福建省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创业热潮奔涌向前,创造能级加速提升,但同时也还存在研发投入不多、人才支撑不力、平台赋能不足、创业融资不畅、创造能级不高等制约因素。为此,要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夯实原始创新基础,加快产业技术攻关,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动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优化创业服务和环境;强化人才第一支撑,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创造新动能;着力实施“三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纵向维度看发展 “三创”态势良好

在主体承载、平台支撑、机制加持、政策牵引下,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成效凸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拓展新的增量。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福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盯创新资金投入和创新人才引育,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省份、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1 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8500 家以上,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 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从2012 年的1.38%提高到2020 年的1.92%,R&D 人员全时当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投入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跃至全国第7 位。

——创业主体不断壮大。福建省紧紧围绕“大众创业”,充分用好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竞争充分的优势,以创业载体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培育空间、启动资金、营商服务等,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创业热潮奔涌激荡。截至2022 年6 月底,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总数达194 家,省级孵化器57 家,国家级孵化器23 家;各类众创空间达500 余家,省级众创空间344 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81 家;省级星创天地157 家。这些创业平台涵盖互联网+、文化创意、装备制造、旅游、电商等领域,服务近万家企业,孵化培育了一批初创型企业,一批本土品牌如爱特众创、一品创客、优空间等不断壮大,在福建乃至全国进行连锁经营,吸纳了大量就业。

——创造能级加速提升。福建省创新创业驱动产业持续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培育形成集成电路和光电、石化一体化、高端装备等21 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22%、15.3%、25.3%。营收超百亿工业企业突破50 家,18 家企业入选中国500 强,6 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新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 家。宁德时代连续5 年登顶全球动力电池企业榜首,安踏营收规模连续10 年保持中国本土体育用品企业第一,青拓不锈钢、恒申己内酰胺等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

供需两侧看差距 “三创”存在短板

凝炼一批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推进优势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让会干的多干,让能干的多出成果。

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与福建省在全国的经济位置相比、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要求相比,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瓶颈较多。

——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从创新投入看,福建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 的比重长期低于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 个百分点左右,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其他科技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深究其因,这主要是由于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研发经费主要来自企业投入,而福建的民营企业占比大,长期性的、稳定性的科技研发投入相对不足。从人才支撑看,福建省科技人才资源总量一直偏小,特殊专业人才明显缺乏,高层次领军人物、管理人员匮乏,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难以满足主导产业持续发展的要求。这跟其教育发展水平有关,福建省高水平高校较少,仅有一所985 高校、一所211 高校,自身培养能力有限,能获取到的国家研发资金也有限。从创新平台看,福建省夹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受虹吸效应影响较大,要素集聚能力与两大板块相比弱势明显,规上工业企业中自建研发机构的比例偏低,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少,经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不及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的一半。

——创业环境和成功率有待优化。福建省创业平台支撑能力偏弱,大部分孵化器、众创空间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区,而更大范围的欠发达地区和小城市的孵化器数量远远不足,造成区域分布不均、质量发展不均。创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创业者缺乏抵押物、资信实力不强,在没有完善增信机制保障的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规避风险角度出发,往往惜贷。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绝大多数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时间不长,资产规模比较有限,投资能力相对较弱,辐射吸引能力受限,在吸引风险投资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政策统筹整合力度不够,各种支持政策散落在不同部门,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此外,虽然民营经济发达、沿海地区天然具有创业的基因和冲动,但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态势下、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真正孵化成功企业较少,创业成功的比例较低。

——创造动力不足。福建省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低水平的“拿来主义”,研发活动开发不足,自主创新及二次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少,许多关键基础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工业系统软件不能自给,手机与平板的智能芯片进口率达90%以上,LED 上游外延片、芯片等主要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导致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外依赖性强。高新技术产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原始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民营经济作为福建省最大优势,还存在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偏少、发展层次偏低、含“金”量含“新”量偏弱等突出问题。比如,在2021 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福建省上榜企业17 家,数量排在全国第8 位,较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分别少79 家、75 家、44 家。

优化服务美环境 激发“三创”动力活力

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氛围越来越浓、环境越来越好、束缚越来越少、服务越来越优,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和高品质生活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和集聚效应,凝炼一批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推进优势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让会干的多干,让能干的多出成果。改革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健全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榜单”,组织科研共同体协同攻关,提高财政投入效益。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持续强化企业创新投入激励,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金融发展,扩大“科技贷”服务范围,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夯实原始创新基础,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激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科技工作者“舍得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支持引才引智平台建设。加快产业技术攻关,提升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聚焦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扩大选人用人、编制使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机构设置、科研立项、设备采购、成果处置等方面自主权。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政策激励和科技奖励力度,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使科技成果在最短路径创造更大价值。现行创新政策中的利益驱动机制,导致企业更注重市场评价标准、追求经济效益,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更注重追求成果的学术性目标,由于利益驱动的导向差异使得各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同并直接影响创新主体的行为动机。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进高校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学习借鉴合肥模式和合肥做法,打造类似于创新成果“超市”的供需对接平台。

将创新资源、创业热潮、创造热情引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资源和力量,打造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一批标杆性企业、引擎性项目。

民营企业市场触觉灵敏,在对科技、产业的认知和感应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好民营企业在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方面的独特作用。

——优化创业服务和环境。推动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鼓励投资机构、大企业大集团、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发挥各自所长,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对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进行开创性延伸布局,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加大对广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双创主体的帮扶,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众创空间、孵化企业,实施针对性支持政策,重点加强“雪中送炭”“无中生有”式的支持,帮助市场主体破土而出、成长壮大,创造新的市场主体增量,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加强众创空间备案的受理、审核、评审及日常管理,对优秀和良好众创空间给予运营资助,实施创客企业投融资奖励,优化创业品牌活动资助方式。延长创客企业(项目)培育时间,建设“飞地”型众创空间。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建设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服云”平台,解决银企互信不够、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加快组建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服务主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担任“金融顾问”,辅导和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引导科研院所、企业等通过“众筹”组成“创新共同体”,完善创业平台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对个人创业行为的辅导,提高企业孵化成功率。

——最大限度释放创造新动能。推进以成长为导向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激励制度改革,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借助企业服务平台专业思维,认真研判企业发展趋势、影响企业成长的敏感要素和发展痛点,精准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培育优势企业创新集群,大力培育“双高”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企业群。强化人才第一支撑,引入一批特色高等工程院校、大学研究生院和大学科技园,健全人才流动与引进机制,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先进制造人才发展体系。另外,民营企业市场触觉灵敏,在对科技、产业的认知和感应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好民营企业在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孵化、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引入先进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展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将创新创业创造的落脚点,落实到产业发展上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全力打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鞋服等万亿级支柱产业,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强产业协作配套,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筑链条建集群强生态。改造提升冶金、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创新性的技术、工艺、装备、模式,创造性地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发展层次,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将创新资源、创业热潮、创造热情引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资源和力量,打造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一批标杆性企业、引擎性项目,迅速发展壮大相关产业。着力推进“三创+”,以创新培育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创业孵化创造新企业、新集群、新生态。

总之,宏观上要考虑后转轨时期不同科技体制之间的切换成本和阻力,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中观上牵涉到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偏好选择以及博弈,区域和产业的科技空间布局和协调;微观上要关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中介等多主体协同创新。同时还必须考虑不同政策的协同。

猜你喜欢
众创福建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