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策略

2022-12-18 15:47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受众

邹 岚

(作者单位:贵阳广播电视台)

时政新闻是受众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一个窗口。一般情况下,时政新闻报道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这些新闻基本上都与受众的切身利益相关,能够帮助受众及时知悉国家政策和法规等。融媒体时代,不同特色的媒体充分融合,真正实现了互补。作为新闻的一种,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可看性,时政新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融媒体技术,逐渐向个性化、主动性、多元性方向发展,积极发挥对人民大众的正面舆论引导和教育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

1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发展概述

一直以来,时政新闻报道都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与关注,在以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传播使命的传统新闻媒介组织中,时政新闻是根基中的根基,是党和国家政治传播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传递政治生活的主要窗口。一般情况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是国家政策方针与当下国际政治形势,素材选择主要集中于社会政治新闻领域。与其他类型新闻报道相比,时政新闻报道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要展现出自身的专业性,同时应具备话题性。并且,由于时政新闻报道是党、政府与群众交流谈话的窗口,传递着党中央的思想精神和区域党委政府的工作方针,具有完成政策宣讲、对群众进行思想教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时政新闻的选题要注重集中化体现。另外,时政新闻蕴含大局发展观,能够让大众对政治关系与政治事件具有更清晰的认知。值得注意的是,时政新闻报道不可掺入虚假或者未经证实的信息,内容必须要真实,相关工作者要自觉以党的思想武装头脑,通过时政新闻报道推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群众的政治素养。

融媒体的共享性和参与性较强,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全面整合各种媒介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从新闻媒体发展角度上来说,新闻传播媒介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整合之后,不但可以实现互补,还能实现资源共享,在内容和宣传方式上实现突破。时政新闻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权威性和政策性,是从政治角度详细地报道发生的事件,并且在内容上紧贴社会中发生的大事件。融媒体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得到提升,信息获取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时政新闻需要十分重视形式层面的创新,结合融媒体思路和理念,不断提升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率。

2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发展特色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主要具有4 个特点:第一,融媒体环境下的时政新闻报道注重微小事件与人物个体精神刻画,主要以短视频、超文本5.0(HTML5.0,H5)等形式呈现,报道重点在人物内在精神与个性魅力上,注重刻画时政方面的小人物、小事件。第二,从报道方式上来看,融媒体环境下的时政新闻更多运用移动端短视频、直播、视频日志(Video Blog,Vlog)等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从报道视角上来看,融媒体环境下的时政新闻报道从传统的播音员配音解说形式转变成了新闻报道主体、新闻当事人的同期声,不但增强了受众的代入感,还拉进了新闻报道者和新闻当事人以及受众之间的距离。第三,融媒体环境下,随着报道手段和技术的提升以及大数据的运用,时政新闻体现的报道内容更加立体,报道元素更加丰富,传播效果不断提升,更多地运用数据新闻形式。第四,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更多采用适合移动端小屏幕的表达方式,适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内容表达更加年轻化,强化了报道的“网感”[2]。

3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时政新闻报道在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但在创新发展中,时政新闻报道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 时效性、解读性有待增强,呈现模式单一

首先,融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时政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较为严格,但时政新闻往往需要经过编辑撰写、层层审核,受众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知晓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效性有待加强。时政新闻的审核时间往往难以满足受众获取时政信息的迫切需要,存在迟缓、滞后的问题。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部分信息发送者没有对信息进行核实,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受众难辨真假,甚至还会在网上掀起舆论风波。

其次,与一般新闻相比,时政新闻的词语专业性较强,包含一些晦涩的内容,如国家政策中的专有名称、概念以及术语等。这些内容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的困扰,部分受众的解读能力较弱,会在理解上会产生一些偏差,降低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另外,时政新闻包含较多政府政策、法规等内容,主要通过新闻播报或者文件等方式进行传播,很难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因此,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工作者应当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避免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以此增加时政新闻的传播深度与广度。

3.2 新闻角度、内容、形式有待完善

传统时政新闻传播形式单调枯燥,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难以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融媒体环境不断深入,传统的时政新闻传播面临着读者流失的问题,受理解能力的限制,部分受众较难理解新闻内容。另外,部分时政新闻采编人员会因为疏忽导致时政新闻内容与大众实际需求脱节,降低了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同时,有的时政新闻将内容重点放在对政策措施的分析与报道上,只是单纯地从上而下传递信息,忽视了自下而上的反馈。此外,融媒体环境下,部分传统媒体依然没有将报道视角放在百姓生活、民生话题上,时政新闻传播更多的是单向传播,新闻采编者对内容的选择考虑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反映出百姓的心声,内容缺乏人情味[3]。在新媒体融合方面,报纸媒体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平面化播报的形式,大多是将刊发在纸面的新闻复制到自办的“两微一端”上,内容缺少创新。

3.3 语言风格单一,缺少互动性

时政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充分反映受众心理需求和意愿。融媒体环境下,为了获得稳定而活跃的高黏度粉丝群体,必须要加强同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展现出服务型政府的形象。但目前来看,时政新闻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刻板的叙述,以宣传为主,多应用“公文”式的语言风格,报道的内容比较严谨,语言严肃僵硬,惯性地套用以往的经验,无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缺乏鲜活性。

另外,融媒体环境下,借助融媒体平台,人人都有可能变成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但时政新闻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新媒体平台运营商缺少相应的服务,在时政信息传播方面并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且没有与受众进行双向快速的交流。例如,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没有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新闻信息,缺少与受众互动交流,受众留言回复率低,难以有效提升新闻的影响力[4]。

4 融媒体环境下促进时政新闻发展的有效措施

4.1 合理利用社交平台,创新时政新闻内容

融媒体环境下,为了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新闻工作者应当合理利用社交平台,使用更加通俗的语言、社交思维来传递新闻,不断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不断优化受众的体验。社交媒体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平台,为了优化受众的体验,时政新闻必须要精确地定位受众,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时政新闻的影响力。例如,借助微博优势,将时政新闻发布在微博上,将受众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小规模的报道广场,然后再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实现影响其他群体的目的。另外,时政新闻应调整叙事时间,可在掌握受众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受众提供新闻,在政府与受众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提高大众对新闻报道的满意度。

为了增强时政新闻的解读性,时政新闻媒体可将纷繁复杂的数据从图形形式、静态模式转化为动态模式,让受众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读取,更好地发挥时政新闻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时政新闻内容、满足大众需求的目的[5]。

4.2 巧借融媒体优势,创新传播方式

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广泛、影响大,不但涉及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还涉及国家领导人、国家大事、经济等方面。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来源广泛、时效性增强。鉴于此,时政新闻可巧借融媒体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传播方式,不断增强时政新闻的影响力。首先,将新闻业务与媒体新技术进行融合。在平时工作中,相关从业者应创新新闻创作手法,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可通过学习制作图标、制作短视频、直播美化技术等创新报道形式,改变以往长篇大论式的报道。在后期编辑过程中,相关从业者应综合判断新闻信息,并采取相应的编辑方式,不断增强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包括对新场景的适应、新平台的运用等。其次,为了适应新媒体需求和读者口味变化,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工作者应不断创新新闻呈现形式,向短小、精悍、趣味、可视化、原生态靠拢,增强传播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时政新闻工作者应抓住新闻重点,通过提炼新闻点等方式,让时政新闻“有理有据”“短而可视”,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增强传播效果。再次,为了增强时政新闻的影响力,相关从业者应做精新闻直播、原声快报,提升时政新闻传播效果。例如,在“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采访报道中,一些地方党报运用直播的方式,极大提升了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再现了脱贫攻坚战场的人和事。最后,时政新闻可积极与融媒体机构合作,打造全方位、连贯性的新闻报道,通过有效优化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在确保传播实效性的同时实现全网互通互动,吸引更多受众关注。例如,可采用同期访谈、现场连线、多画面切换等方式,在确保话题互动新鲜度的基础上,使受众能第一时间接触新鲜的新闻题材,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提升新闻的关注度。同时,时政新闻工作者应借鉴融媒体优势构建特色化、立体化的传播平台,进一步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渠道,打造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新格局,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增强时政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4.3 增强新闻的互动性,创新新闻内容

时政新闻与受众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为了不断增强时政新闻的互动性,时政新闻工作者需要与民众之间建立信任,可通过不断加强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受众对时政新闻的信任度,提升其影响力。另外,融媒体环境下,为了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时政新闻工作者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分析民众对时政新闻的诉求、个人喜好等,有针对性地推送时政新闻,提升时政新闻的价值。

为了吸引受众,时政新闻工作者应以受众的生活为落笔点,报道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拒绝一切空话、套话,应贴近受众的生活、工作等,注重发掘新政策、新做法、新变化,寻找受众最为关注、贴近民生的热点话题,选取民众关心的内容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让时政新闻接地气、贴民意,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选题上,时政新闻报道人员应尽可能利用鲜活事件或人物故事激起受众的观看兴趣,避免说空话、大话、套话,使受众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提升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在内容表达上,时政新闻工作者应尽可能用简短精悍的句子表达更多的内容和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地将时政新闻内容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快速理解其核心要义。同时,时政新闻工作者应结合人们关注的重点深入挖掘新闻产生的社会背景,注重新闻的深度与广度,创新报道角度,不断提升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6]。

5 结语

融媒体环境下,新旧媒体相互融合,新闻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时政新闻应不断创新新闻报道方式,转变发展思维,拓宽报道途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新闻传播途径,可通过不断增强亮点和创新点等方式,进一步满足受众对时政新闻报道的需求。同时,相关从业者还应采取受众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积极引导受众,更好地发挥时政新闻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报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