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全秀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网络自媒体平台本来是一个传递信息、分享知识、互动共赢的网络世界,但当前却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互联网的高传播特性,为了一己之私创作并传播各种虚假、歪曲事实的负面内容,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自媒体相关内容展开综合论述,分析当前我国新闻内容的异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融合多元化思维,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大力开展技术化整顿工作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具备参考价值的新闻内容净化措施。
早在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特意举办了一场“自媒体”发布会,会上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给出的自媒体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1]。而在我国的自媒体相关概念中,自媒体其实还可被称之为“个人媒体”,即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内容传播源,并且形成一定的传播规模。自媒体的出现,让社会大众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声平台,为信息时代的新闻群体提供了无限可能。特别是在智能终端设备不断普及的情况下,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能够有效接收新闻内容的群体越来越多。再加上大数据追踪技术的加持,各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内容追加”,因此自媒体时代新闻的聚焦方向往往更具针对性,传播方向也较为 明确。
随着我国“互联网+”思潮的不断深入,各种类型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媒体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当前比较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短视频等均属于自媒体内容的载体。自媒体账号背后有可能是企业把控,也有可能只是个人,这也使得自媒体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如今我们已经逐步进入一个以个人网络为基础单元的一体化网络平台传播与交流时代。
若从个人角度来看自媒体,自媒体中的“自”其实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内容缔造者的“自”,另一层则代表了一定自由思想中的“自”。正因如此,受众可以从原本的“旁观者”转变成内容传播者,甚至是内容的创造者,这就使传播主体与客体巧妙地融为一体,媒体似乎从一夜之间便“飞入寻常百姓家”,内容也趋于大众化。若从这个层面来看,自媒体内容具备更大的包容性,更丰富多彩。
自媒体诞生之初,本身是为了进行内容表达,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自媒体时代的自主交叉传播成为它独有的传播理念,而且其在传播渠道、传播时效等方面也与传统媒体存在很大区别[2]。
作为新生事物的自媒体,由于“发育过猛”,自然会产生一些不良现象。我国自媒体机构虽然成千上万,但是真正优质的媒体却少之又少。可以说,我国的自媒体目前还处在一个摸索成长的阶段,行业规范尚不完善,所以问题的存在也是必然。
一是自媒体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就我国自媒体的发展现状来看,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运营者,都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见解。既有“流水账”类型的生活琐事记录账号,也有关于自我人生感悟类型的账号,甚至还有对时事政治进行观察与评价的账号。由于这些账号主体综合素质不尽相同,账号内容自然也就良莠不齐。
二是自媒体内容可信度较低。具体而言,自媒体在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的同时,自然就会产生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声音。虽然我国已经发布了一些关于自媒体平台的管理条例,但在发展势头迅猛的自媒体浪潮中,这些法规则不够全面,这也使得有些居心不良之人有机可乘。由于进入自媒体行业的门槛较低,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自媒体账号,包括微信、抖音、快手等各种新媒体平台账号。这些自媒体平台给了自媒体人畅所欲言的机会,许多平时不敢在人前说的话,借着网络的遮蔽在自媒体平台随意宣泄,其中不乏一些情绪化、功利化内容。有些人为了让自己“走红”,甚至会紧跟主流媒体发布的新闻,发布一些“蹭流量”的话题,完全忽略了信息传播本身应该有的真实性、严谨性。诸如此类不良行为,最终导致自媒体可信度降低,自媒体内容异化。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不再像以往传统媒体时代那样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由此可见,自媒体是传统媒体的“裂变”,信息传播率也得到了空前提升。正因如此,才逐渐产生了传播内容异化现象。异化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指事物发生脱离、疏远以及转让的情况。根据马克思提出的理论:异化是人在生产得出的产品经过反噬之后的一种背离主流社会的现象。传播内容出现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民众在浏览新闻过程中心态、价值观以及思想的转变[3]。
进入自媒体时代后,传播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某种特定内容,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媒体传播主体,都可以自由发出自己心底的声音,这种情况其实也反映了当前传播内容大众化的趋势。许多非新闻专业人士开始参与新闻传播,其中的大部分人只是为了表达自身看法,没有恶意,但是也有极少数个体恶意歪曲事实、夸大负面作用,甚至是采取造谣的手段博取眼球,期盼得到更多流量,对社会舆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客观来说,自媒体时代的确给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舞台,对新闻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考虑到大多数自媒体账号都是由非专业人士运营的,因此其发布的内容在行文风格、文笔质量、内容真实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新媒体平台属于低门槛、流量型平台,内容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很容易产生各种网络乱象。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盲目跟风创造所谓的“热点信息”,其实这些信息中的绝大部分都与事实不符,很多时候只是靠夸张的标题吸引观众眼球,利用群众的情感煽动话题,甚至传播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有害信息。那些毫无底线地秀自己、依靠出格的言论来吸引眼球、传播焦虑情绪的自媒体账号,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然成为误导网民和社会舆论的隐形公害。
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自媒体的公信力较低,因为自媒体中的信息大多数都来自个人,发布的内容难免庸俗化和不规范。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某些自媒体不仅使用语言并不规范,还存在夸大其词、虚张声势的情况,甚至刻意使用媚俗、低俗的网络词汇。尽管这些词语在网络上颇为盛行,但是从语言规范的角度来看,在行文造句中使用这些词语是不够严谨、客观、公正的,新闻人也绝不能为了迎合时代潮流而降低新闻质量[4]。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热点”新闻,如当前正流行的“刘耕宏女孩”“王心凌男孩”等。但是有些自媒体为了获取更多流量,不惜歪曲事实以制造所谓“热点话题”来刻意博取眼球,不仅会损害媒体的形象,还会影响整体的网络环境。
当前,我国出现的“网红”现象主要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由于某具体事件而引发全网关注的现象。如当前较为流行的“云南怒江”“王心凌男孩”等都属于“网红”现象。“网红”现象中有些是属于正能量的,还有些是因为其具有某种异于常态的特质在网络上被无限放大,与部分网友的审美、娱乐、品味等相契合,最终引发了有意或者无意的网络追捧。这些所谓的“网络红人”,除某些本身就实力过硬者,大部分都将被网络时代所吞没,因此网络中流传着一句话:“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
当然,“网红”现象有些是被动形成的,有些是一些网络推手的商业运营。无论哪一种“网红”,在网络推手的运营下都容易导致传播内容“网红”化。自媒体时代,信息网络平台给大众带来便利、给有志者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同时也给一些素质低下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出现了诸如郭美美、许可馨等心怀不轨、道德沦丧、素质低下的“网络红人”,引起了网民的愤怒和社会的指责,最终以臭名昭彰的结果收场。
所谓内容为王,其实不外乎两点:其一是内容独有,如纸质的《自然》杂志,倘若将其数字化,其实仍然可以卖出原来的价格,因为它的内容是绝对独有的,不会因传播媒介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一些虽然不是独有,但属于深度报道的内容也有不可代替的特点,如《南方周末》,仍然具备在新媒体时代继续发展的潜质。其二是内容的整合。例如,以往的都市报多数都是以整合内容为主,只是会因为报道时间和记者具体采访对象的不同而造成一些差异,但主要新闻几乎一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恰恰印证了国家的强大与包容,这不仅是行业之幸,更是民族之幸。针对这种情况,自媒体应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努力创造更多具备可读性的高质量内容,还给网络空间一方净土,并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国际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
自媒体的传播效能虽然出众,但是也不可以忽视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主流媒体必须发挥榜样作用,在工作中融合多元化思维,精准引导自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容方向,最大化发挥主流媒体的新闻影响力,利用新媒体平台引导网络空间的价值观。在中心轴明确的情况下,主流媒体用心做好自媒体的引导工作,引领自媒体自觉传播对国家、对社会、对民众有正确引导价值的内容。加强凝聚力,勇于承担主流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文化使命,以此达到“凝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宣传成效[5]。
净化自媒体时代的传播内容,首先要从宏观角度入手,依据法律法规治理网络环境。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媒体敲响了警钟。因此,在开展对应净化工作时,要立足法律法规,对自媒体经营者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不断加强社会公众、自媒体人的法律意识,督促他们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内容。自媒体自身也要守住底线,若传播内容不当,将承担严重后果。
对于自媒体时代出现的各类网络异象,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懂得在工作中融合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技术化整顿工作,必要时甚至可以公开招聘技术人才,从技术层面整顿、关停不健康网站和低俗自媒体账号等。同时,要努力推进全网实名制工作落实,严厉打击网络世界中的不健康、不规范内容。另一方面,面对自媒体乱象,受众也要提高媒介素养,提高辨识能力和抵制谣言的能力,杜绝看客心态,警惕网络异象,为青少年做好表率,为维护网络环境作出自己的 贡献。
本文首先从自媒体含义、自媒体表现形式、自媒体内容存在的问题三个层面,对自媒体相关内容展开了综合论述,分析当前我国传播内容的异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融合多元化思维、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大力开展技术化整顿工作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具备参考价值的内容净化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未来我国的自媒体内容势必愈发多元化、系统化,为尽可能净化网络环境,为受众提供优质、积极向上的内容,行业内所有从业人员都应该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结合我国国情,创建能够促进自媒体良性发展的网络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