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伟,周 怡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41110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高校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党史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为普及党史知识、培养专业人才、打造高端智库,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史工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召开了若干次重要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中央文件。2010年6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7月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专题部署党史工作的中央文件、第一个以中央名义召开的专题研究党史工作的会议。[1]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在党史学科建设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开设党史专业,整合相关教研力量,加强党史学科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办下发《关于推进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的通知》,全国11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硕士点,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也开始设立二级学科并招收研究生。[2]自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将党史与党建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建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随后,四川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党史党建学院,推动学科新发展。
立足发展新阶段,把握党史学习教育新要求,当前党史学科、党建学科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研究生培养遵循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05年)》,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位点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显示,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专业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在《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2009年)》中,中国共产党史属于三级学科,归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二级学科目录中的19个三级学科之一。[3]在上述三个国家标准中,党史学科学位点(本科专业)属于二级或三级学科,对应一级学科包括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横跨法学、历史学两个学科门类,而且学科名称不统一。高校一般以一级学科为主导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定位的不清晰和分类的不统一,使得党史学科在历史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游离不定,不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设有党史本科专业点的高校共10所,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延安大学等,平均招生规模在200人左右,本科人才培养规模相对较小。[4]全国党史专业大致设有80多个硕士点,18个博士点。中共党史专业所属的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共有30所高校设立。近年来,随着以一级学科建设为重点的学科调整,部分高校在政治学一级学科建设中,逐步撤销党史学位点或缩减其招生规模,有的已经多年不招收党史专业的研究生,使得党史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十分有限。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和年度项目中党史党建学科共立项530项,占总立项的2.4%,在23个学科中,排名第18位,立项数的规模相对较小。而相关的马列学科立项1308项(占5.96%),中国历史1231项(占5.60%),政治学953项(占4.34%)。2013年6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联合设立8个“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湘潭大学等8所高校的研究中心纳入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除此之外,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新型高端智库中,对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平台布局很少。
重视党史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当前,高校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史与党建学科建设。
目前中国共产党史本科专业已经归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类,“党的建设”也作为二级学科划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成为相互支撑、互为关联的7个二级学科之一。从学科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本科研究生衔接实际出发,明确将党史学科整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分必要且条件已经成熟。同时规范学科和专业名称,本科专业和二级学科名称都统一为党史与党建。
当下,相关高校要突出现有的党史与党建二级学科建设,发挥优势与特色,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打造某一领域的高峰。有基础的高校,要建设以党史党建为核心,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基本问题的党史党建学科群,为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条件。[5]目前,只有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将党史党建列为23个一级学科之一,下设党史、党建及其他学科等3个二级学科。待学科进一步发展,时机成熟时,适时设置党史与党建一级学科。可以按照历史传统,将学科放置在法学学科门类,也可以根据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特别是党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将学科放在最新设置的“交叉学科”门类下。
有关高校要积极将党史与党建学科专业列入“强基计划”,将党史与党建研究和建设工程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给予党史与党建学科专业重点支持。国家和地方要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人才培养项目遴选建设中,向党史与党建专业倾斜。现有党史与党建本科专业和学位点的高校,要充分挖掘潜力,着力提升培养能力,适度扩大学科人才培养规模,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加入党史与党建学习研究,为党史与党建后续发展储备人才。完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级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一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研究生人才。建立开放的党史与党建研究生培养体系,支持和鼓励高校与党史党建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提高研究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关党史党建研究机构要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列出一批重大项目选题,重点面向高校招标。中央与地方社科管理部门,也要在现有的研究项目系统中,加大对党史与党建相关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专项项目。推进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协同发展,加强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党史与党建学院,推动党史党建研究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创新,加快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积极推进党史与党建学科的学术期刊建设,以高校学报为载体建设相关名刊名栏。[6]引导党史与党建研究者立足中共党史学科,将党史与党建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特色学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