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课堂教学影响的对策研究

2022-12-18 14:44刘明明秦荣廷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想

刘明明,秦荣廷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永川,402160)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文化现象。[1]深刻审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利于在高校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领域确立起超越后现代主义的教学理论研究范式,从而丰富与拓展高校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推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同时为高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在新时代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思潮、各种文化纷纷涌来。因此,认真厘清后现代主义思潮,积极正确开展高校课堂教学的对策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20世纪中期,西方开始出现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的矛盾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开始有了原创性的研究,如王岳川(1992)认为后现代主义从理论特征看具有反中心性、反整体性、反体系性论等,从理论来源看解释为精神萌芽;陈嘉明(2001)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给予比较研究等。后现代主义一开始就影响到哲学以外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从而让后现代主义形成一种思潮,与我国其他思想观念交汇。在社会生活领域,后现代主义主要体现在生活中刻意追求个性化。在教学研究领域,现有研究成果大都站在积极性与建设性的立场,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主体、环境和评价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影响。

(二)国外研究

20世纪中期,欧洲出现了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福柯,其出版的《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标志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形成;利奥塔在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堪称后现代主义经典,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有美国的丹尼尔 贝尔,德国的哈贝马斯以及乔霍里德的《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多克的《后现代与大众文化》等等,以上研究成果着力于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探讨,同时还对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影响、功用、形态、特征、走向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其对教育和教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课堂教学的消极影响

(一)对教育理论研究的影响

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实际上是教育教学的指南。[2]一些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种客观不变的真理是无法确证的,人们只能把握某一历史时期某些教育事件的局部或者发现一些教育活动中的故事,很难获得教育发展的某种整体性认识,更不要指望去追求所谓的真理。在他们看来,世界已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后现代主义思潮完全否认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否定教育发展的累积性和继承性,贬低了人类的认识能力与理性能力。

(二)对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课堂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思潮具有总体化、统一性及极权化的属性模式,对于思想和情感的生动性、多样性及个体性疏忽或者说模糊了。让学生真正学会成长和发展是教学理论研究的落脚点。

(三)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诞生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注重物质享受,忽略精神意志的提升,它考虑的就是现实问题,把贪图享乐和放纵随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显得漠不关心。[3]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在市场经济的肥沃土地中,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向唯票子、车子、房子论的想法冒进。因为这样的思想极易走偏,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正确引导显得迫在眉睫。

(四)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的不良性,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4],对大学生的思想、信念、伦理、意识、品行造成了较大的干扰,这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加以引导的重中之重。从观念上看,主要表现在反教育、反公德等方面;从行为上看,主要表现在张扬个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抽烟酗酒,强调自由,不愿意接受管理,争强好斗,甚至触犯刑律。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这种想法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改变过来,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

四、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课堂教学影响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教师培训,增强师生互动

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一定时间内还将长期存在。加强高校教师的能力培训,落实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于理解和把握大学生教育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的互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适当给予鼓励和赞许。有了感情的融入,学生会更加信赖老师,更愿意分享生活中的闪光点或战胜心里面的不足。

(二)注重以人为本,进行因材施教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多样性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但在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育的规律性,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按照预设的统一教学模式,搞一刀切,相反要注重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观念、价值属性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和教育,强化因材施教的属性,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三)深化学习内容,提高文化自信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给国家带来好的方面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内容。对不良的思潮,高校一定要进行研究正面引导,不能让大学生受到侵蚀。为此,在高校教学课堂中,一定要宣传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汲取国外的先进思想,排斥抵挡不良思潮,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让大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并化为自觉的行动自信,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信心和豪情。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复杂性和瞬时性,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此,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高校教师一定要学会预判,要注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群体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通过教师的讲、问,学生的思、答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班级为单位来探讨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想创造力。不断追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四)营造学习环境,形成良好氛围

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属性。一部分人受到影响时必然会带动另外一部分人。因而,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有帮助作用,相反,不好的环境具有危害性。高校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要加强正面引导,承认个体的差异性,观念的不同性,包容并蓄,追求进步的统一性,挖掘每一位大学生的正能量,去感染和熏陶身边的同学,形成一种积极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五)健全评价考核,形成长效机制

应该说高校课堂是大学生集中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体系,确保大学生教育的实效落地。后现代主义思潮视野下更应该如此,不仅仅是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还有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另外,可以考虑评价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和能力。同时,在考评考核方式上,要建立自评、互评、谈话等多维度体系,形成长效的考评考核机制。

猜你喜欢
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