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锋
(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江苏 南通 226001)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也在国家政策与经济的支持背景下快速成长。作为消防救援机构监督的重点企业类型,我国多数石油化工企业,均能够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安全主体意识。然而,在石油化工企业群体中,也客观存在一些管理不到位、消防监督检查存在漏洞、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效益的企业,也是导致各地时常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根本原因,严重威胁着国家与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从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检查中的问题分析,制定优化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消防监督水平,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举措。
新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特点主要体现在完整性、设备复杂性、生产环境复杂性。首先,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在生产阶段,必须保证设备的健康性、完整性,倘若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损坏严重等,将严重影响石油化工企业正常生产、经济效益,甚至造成安全风险,导致生产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石油化工企业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往往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且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点。其次,石油化工企业设备有极高的复杂性,多数情况下始终处于高压、高温运行状态,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失误操作或是各种故障,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甚至为企业带来安全风险。最后,石油化工企业长期需要处于高度复杂的生产环境之中,为消防救援带来极大阻碍。
基于石油化工生产原材料所固有的化学性质,一旦出现火灾、爆炸,极易出现火情失控的现象,倘若无法第一时间实现火灾控制,火灾可能会随化学材料大面积快速蔓延,继而对企业、人员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安全威胁。因此,面向石油化工企业开展高效消防监督检查,可确保石油化工企业始终处于安全经营、生产状态,规避火灾、爆炸等隐患为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保障企业生产阶段的安全性[1]。
面向石油化工企业开展消防监督检查重点内容:一、充分掌握具体监督检查内容;二、掌握石油化工储运设备实际情况;三、了解消防设施具体配置情况。
目前,开展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检查阶段,主要内容是针对各种材料、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监督检查,通常会采用“双随意、一公开”的模式,开展足够详细的检查。同时,针对为提升生产水平而开发新技术的石油化工企业,每一项全新生产技术、工艺都必须确保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审批才可投入使用。这就要求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在从事消防监督检查期间,充分掌握企业生产技术、具体流程,技术创新情况,明确技术、设备在投入生产后的情况,确保做到消防监督检查“无死角”。
除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材料、生产工艺的监督检查外,还需一并对企业的储运设备收集情况充分掌握,以深度了解储运设备是否存在泄漏风险。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期间,不同类型原材料,其化学性质有着一定的差异,故需要采取分类存储的形式。对一些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原料,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其储运设备运行状态、设备健康情况,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围堰等消防设施,以将火灾、爆炸、泄漏隐患降到最低。
消防设施的合理布置、正常运行,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而言至关重要。在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检查阶段,需针对企业内的消防设施设置的合理性、健全性进行检查。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类型较多,且不同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存在差异,故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消防监督检查人员机构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消防水泵、灭火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查,明确企业是否严格涂刷消防涂料,分析不同企业所设置的消防设施,同企业消防需求是否匹配,是否存在遗漏项[2]。
目前,我国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其消防监督检查技术装备,相比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体现滞后性,造成企业开展的消防监督效果难以满足实际要求。产生这一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有效争夺市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会不断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研发,多数企业生产技术和业务流程都在处于阶段性动态改良、优化之中。
在这一背景下,部分企业仅重视生产技术、经济效益的获取,忽略了应同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一同优化的消防安全检查技术装备,这便导致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开展日常工作期间,仍旧采用陈旧、滞后的技术装备开展低效检查。如此,必然无法迎合全新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对消防安全提出的新要求,无法实现各生产环节消防安全深层次监督。与此同时,技术装备的滞后性,不仅会导致消防安全无法保障,且可能会因技术、设备的落后而消耗更多的人力资源,最终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预留火灾、爆炸、泄漏事故隐患[3]。
健全的消防监督检查管理体系,直接决定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成效。目前,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并未建立健全消防监督检查管理体系,这一问题对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科学、合理开展工作,发挥消防监督检查的作用发挥造成巨大阻碍。相比其他行业,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作内容复杂性、危险性更高。并且,随生产环境的不断复杂化发展,近年来石油化工安全施工事故发生率仍旧处于较高水平。如:2010年6月辽阳某公司闪爆事故、2017年8月大连某公司火灾事故、2021年10月中国石化某公司火灾事故、2022年6月中石化上海某公司化工部火灾事故等,这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财产损失,且还危及企业员工以及周边群众生命安全。大量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均同企业缺少健全的消防监督检查管理体系难脱干系,在缺少健全体系背景下,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企业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也极大程度导致消防监督管理岗位的缺失,继而导致日常企业消防监督检查粗放,无法发挥消防监督检查既定功效[4]。
行之有效的消防监督检查,离不开掌握消防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不论在任何企业之中,人员始终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基础资源。然而,目前我国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对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忽视,导致企业内消防监督检查部门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人员配备,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阶段经常出现人手不足、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消防监督检查作用的发挥。
首先,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将资源更多投入到技术研发、生产管理以及市场开拓领域,忽略了企业内部消防监督检查部门人力资源的扩充,部分企业消防监督检查或消防部门仅设置1至2人,甚至部分企业由后勤部门员工直接兼任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并未设立专门的消防相关管理部门。
其次,尽管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设立了消防相关部门,且配备了数量充足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但忽略了人员专业能力的优劣,一些企业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为企业从高校中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尽管高校应届毕业生已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大量消防监督检查知识,但石油化工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消防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应届毕业生虽有知识理论技能,在缺少实践经验背景下,往往其开展的消防监督检查无法满足石油化工企业实际消防安全要求。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所招聘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为不具备实际专业能力,仅持有消防工程师资格证的人员。此类人员尽管持有资质证书,但其掌握的消防技能、知识水平往往同企业消防监督检查职业素养要求相差甚远,甚至未掌握石油化工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消防安全监督要点,制约企业消防监督检查作用的发挥,且在发生紧急消防安全事故期间无法快速应对。
最后,目前部分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多数会安排部队退伍兵担任,或是在企业内职工子女群体中招收,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内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存在文化层次分布不均衡状态。文化程度的制约,对消防安全检查人员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产生影响,大量石化企业内消防人员,始终秉持“重灭火、轻防火”的理念,同时文化程度的制约,也将一定程度影响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期间人员工作价值取向的均衡性,导致其工作价值取向、工作责任心失衡,无法对消防安全要点进行全面检查,经常出现检查疏忽、检查遗漏、避重就轻问题[5]。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不断进步、优化,消防监督检查技术装备之滞后性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在提高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重视程度基础上,定期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技术装备的优化、更新。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视,高层管理者应定期组织中层、基层管理者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在合理灌输理论知识前提下,将消防监督检查技术设备,纳入到企业定期采购计划、技术改造方案范畴内。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加强企业同当地消防救援机构的联系,主动接受消防救援机构开展的消防检查,由专业人员面向企业全员定期以会议形式开展消防知识教育,实现全员消防意识的提升,在企业内形成消防安全文化。
另一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不断优化、创新,一并动态落实消防监督检查技术装备的优化、更新,在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岗位人员面向全新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培养同时,联合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开展企业消防安全需求评定以及现状评价,深度分析企业内当下安全隐患。一旦确认消防监督检查技术装备落后,短期内及时结合消防救援机构提出的专业建议,更新消防监督检查技术、采购消防监督检查设备[6]。
为充分发挥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检查既定功效,化工企业应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进行消防管理现状的深度分析,立足于实际情况对消防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其次,围绕消防监督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消防设施制度加以优化,并通过与当地消防救援机构的合作,构建企业内部消防安全队伍。再次,将消防监督工作、面向消防监督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人,结合岗位职责的确立,设置多层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由基层班组组长,负责不同生产区域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中层部门领导,负责对基层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高层管理者,则面向整个厂区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管理、监督、指导考核。在明确消防监督检查、管理责任后,制定各层级责任制度以及具体工作指导方案,基层指导方案可有效支持中层指导方案,中层指导方案可有效支持高层指导方案,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实现消防监督检查的全维度管理。最后,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检查总负责人,应联合当地消防救援机构,结合以往石油化工火灾、爆炸、泄漏事故案例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应对措施,并定期对各项制度、指导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形成石油化工企业健全的消防监督检查管理体系[7]。
对当下部分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检查人员不足、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以及人员文化层次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首先应加强人员的扩充;其次,加强现有消防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最后,鼓励消防监督人员积极接受再教育,提升文化水平。
4.3.1 加强人员的扩充
石油化工企业在提升消防意识基础上,应加强企业内消防监督检查部门人员的扩充。在具体操作阶段,可积极联合企业所在地消防救援机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消防安全管理需求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积极借鉴消防救援机构的建议,扩充合理数量的消防监督检查人才,并打造科学、合理的消防监督检查人才薪酬结构体系,吸引更多消防专业人才前往企业就职[8]。
4.3.2 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对消防监督检查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的现状,石油化工企业应积极采纳当地消防救援机构提出的建议,建立健全的消防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实现人才的高效培养。
首先,石油化工企业应联合消防救援机构,联合制定面向消防监督检查部门的培训方案,围绕:(1)消防基本知识;(2)石油化工生产知识;(3)石油化工生产设备;(4)石油化工工艺流程;(5)消防技术装备使用;(6)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要领制定培训计划。
其次,企业应聘请当地消防救援机构专家,定期前往企业,针对消防知识、消防技术装备使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要领开展课堂宣讲。
再次,采用“老带新”形式,由经验丰富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带领新纳入员工开展日常工作,并定期向上级负责人汇报新员工学习情况、工作情况,定期开展面向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的考核。
最后,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频次,为消防监督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操作环境、学习环境,使其在掌握消防监督检查专业知识同时快速积累工作经验。与此同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结合人员日常工作水平、人员文化水平与个人素养,选拔优秀骨干在企业组织之下考取更新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升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力量。
4.3.3 鼓励接受再教育
对文化层次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为有效提升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检查人员个人素养,企业管理者应鼓励文化水平较低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积极接受再教育,积极考取学历证书,并予以适当的经济支援、补助。同时,合理提升消防监督人才选拔门槛,多维度进行人才入职前的考核,包括消防知识、政治素养、个人理想以及人才在校学习情况,确保纳入的新员工知识、技术水平优异、品行兼优的人才。
作为国家经济体系下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应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高度重视企业消防安全工作,降低企业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避免为国家、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石油化工企业可参考本文研究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时挖掘消防监督检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加以优化,继而充分发挥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作用,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同时,为社会安全、和谐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