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商照聪
无论是在新冠疫情的反复无常中,还是在国际形势的波诡云谲里,化肥都成为特定时空的关注热点。受关注不仅仅是它因价格飙升变得一单难求,而是它折射出的国际供应链的脆弱及和平稳定的可贵。春耕由南而北铺开,如何保供稳价,看似老生常谈,当下的各种问题纠缠又表现出问题非同一般的一面。国家宏观政策是“肥料要减施,粮食要增产”,但在生产端原料资源成为企业成长性的核心要素,同时国家出口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在种植端受限于农产品价格涨幅不及预期,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看上去,化肥行业的重要性空前凸显,但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使得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更加扑朔迷离。
浮云遮不住,心静望眼穿。不妨我们静下心来,循着国家政策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探寻化肥行业未来的轨迹。
化肥减施既是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策的具体化措施,又是对化肥用量过大实际情况的校准,中长期来看是大势。拥有原料的化肥企业在这大势面前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这轮化肥涨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毋庸讳言。那挑战呢?就在环保和安全。以渣定产和双碳政策逐步落地,使得降耗和废弃物高效资源化技术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谁在这方面解决的好,谁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安全压力不仅推高化肥行业成本,也为安全技术产业化打开空间。
化肥行业在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和充分竞争中,产品质量在达到国际同行水平的同时,也已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这让追求差异化更是困难。消费端,农业人口老龄化和农业种植现代化并存且日趋两极化,造成的现实是老年人对或概念或实际的化肥新技术新产品不感冒、不了解、不接受;另一方面,以集约化为特点的现代化引入的高智农业投资人对化肥的认知无比超前和确切,云山雾罩的概念也变得没有市场,而革命性新产品又谈何容易!何去何从?我想我们可以从其他行业的发展窥得门径。洗衣粉大家都无比熟悉,从有磷到少磷无磷,从去污到漂白增亮,等等,是科技推动的差异化下的趋同平衡;从粉状到液体到丸状,看似没啥科技含量却是符合“人性本懒”的社会心理驱动系统需求。劳动力的紧缺和现代化共同推进的必然结果与简单好用的心理需求都会决定:基于使用便捷性的形态变化,液体化、定量化以及在形状、大小、光泽、圆润等方面的颗粒外观美化等等,在质量差异化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必将成为未来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要素。诸如此类的“科技微创”对于大专院校来说不够高大上,但对企业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所以,社会心理架构演化也应该是企业家和科学家们定方向的重要逻辑输入。
人们都期望稳定的可持续和平繁荣,但实际上往往都有各种意外发生,无论疫情还是战争,都是突如其来。集体和个体动平衡能力和未来判断力就是生存王道,国家如此,行业如此,企业亦如此。
浮云常在,用心,着力,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