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 燕,刘凯风,岑世桔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a.公安政治学院; b.研究生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蕴含着缜密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为新时代公安队伍思想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因此,学习研究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的丰富内涵、内在逻辑与重大创新,并将其应用于公安队伍建设实践中,对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全面领导与提升公安队伍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践意义。
公安英模是对公安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及群体的简称。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公安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也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公安队伍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牢记使命、忠实履职,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要求全社会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1]。
公安机关是掌握在党和国家手中的武装力量,是国家经济建设与党执政兴国的守护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是公安队伍代代相传的政治基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公安保卫组织,在不断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为保卫社会主义政权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安队伍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一部人民警察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下的公安奋斗史,公安队伍的忠诚品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得到了充分检验。
公安英模是践行忠诚信念的典范。艾热提·马木提生前是新疆皮山县公安局副局长,从警27年始终战斗在基层一线,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发挥反恐处突实战经验丰富的优势,事事冲锋在前,带领公安民警成功侦破一系列案件。艰苦的边疆环境和危险的反恐斗争淬炼了他忠诚的品格,他常说:“对敌人打得要狠,对人民爱得要真。”2016年9月,在搜捕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的在逃人员时,艾热提·马木提遭遇自杀式爆炸袭击,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艾热提·马木提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他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坚强信念与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的忠诚精神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铮铮誓言。
担当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延续,是革命文化中勇于担当、甘愿献身精神的体现。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公安队伍牢记宗旨,忠于使命,勇于担当。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人民警察挺身而出,将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有16 000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3 700余人被评为烈士,公安队伍以鲜血与生命书写了对光荣使命的无悔担当。勇于担当不仅体现在人民警察侦破大案要案之中,也体现在走街串巷排忧解难上。
刘安是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一名普通民警,34年没有离开过所热爱的社区。他先后帮助了70多位辖区孤寡老人,无偿资助18名孤困儿童、10名困难学生,而自己一直过着清贫生活。刘安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内容是介绍他的学雷锋团队成立20年之际的活动情况。20年的坚持,20年的传承,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3月7日,刘安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牺牲后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精神,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中的英雄气概体现为人民警察将党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2],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甘愿奉献自身。“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1]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面临威胁时,当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挑战时,总会有一位又一位公安英雄挺身而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张保国现任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从警21年,坚持战斗在排爆安检工作第一线,先后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备勤任务1 500余次,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10余次。在一次次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他凭着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技术与“死神”搏斗,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同时,彰显着人民警察的英雄气概。2005年,排爆勇士张保国在销毁废弃弹药时不幸受伤,落下七级伤残。但是,他丝毫没有退缩,出院后依然坚守在排爆一线,决心将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奉献给公安排爆事业。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社会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亦如此。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以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哲学基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总结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的公安英模精神过程中,实现了公安英模精神的理论创新。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警察是人民利益的守护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从物质生活与经济根源出发,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探讨人民群众与英雄的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与社会物质财富、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人类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劳动群众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创造社会财富的历史。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由于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规律,代表着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决定了人民群众处于历史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警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公安队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公安队伍的本质是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维护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稳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在警旗授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民警察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5]高度肯定了公安队伍为党和人民作出的贡献。
英雄来自人民,公安英模来自平凡英雄。马克思说:“英雄从其本质上讲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是具有超群能力与卓识远见的人民群众。”恩格斯强调英雄人物对群众及群众运动的重要引领作用。认为无产阶级群众虽然人数众多,但是需要英雄人物的引领以进行群众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平凡英雄”的概念,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公安英模并非是横空出世的,而是从万千默默无闻、辛勤奉献的公安民警中产生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公安英模具有为国家所肯定的更加鲜明的品格,以此成为了广大公安民警的代表。
实践造就英雄,公安英模在实践中成为人民英雄。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们正是在不断发展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人格的提升。”公安英模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们将非凡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默默奉献,将平凡的本职工作变得不再平凡,进而成为人民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指明了公安英模成长的道路。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固定词语,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或“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但从词源历史的层面考察,“英”与“雄”是区分使用的。“英”本指艸荣而不实者,后引申为才能过人的人;“雄”本指乌父,后用以代指居前列者或杰出的人。汉魏之际,刘邵在《人物志·英雄》一篇中对何为英雄作出较为清晰的定义:“夫草之清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也。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就其本意是指,“英”有谋事之能,“雄”有成事之力,但往往二者不可得兼,故“英可以为相而雄可以为将”。汉武帝初年,刘安在《淮南子·泰族》中表达了以“英”和“雄”治理天下的构想:“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爵国》中表达了相似的想法:“大材者执大官位,小材者受小官位,如其能,宣治之至也。”在以察举为人事任用主要途径的汉朝,“英”与“雄”通过“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成为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
以对“勇”的强调,实现了对传统阶级英雄形象的突破。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中的“英雄气概”,既继承了传统英雄精神中智勇兼备的意涵,又赋予了传统英雄精神以具有公安特色的新内涵。“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重大安保任务面前不怕疲劳、连续奋战。”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从形式上看似乎是抽掉了英雄气概中“智”的维度,仅保留了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勇”维度。但从实质上看,这是通过彰显“勇”的价值,以证实“智”的合理性。
提倡公安队伍要具备“英雄之勇”是因为:首先,这是由公安队伍的职能特殊性所决定的。公安队伍是党和人民手中牢牢掌握的专政武器,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治安行政与刑事司法力量,为了保证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必须时刻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并取得胜利。其次,这是由习近平提出的平凡英雄概念所决定的。“智”的水平高低往往与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所受教育程度有密切联系,如果过度强调传承中华传统英雄文化中的“智”,则不可避免地会在人与人之间划分出等级界限[6]。在和平年代,不再有枪林弹雨的战场,取而代之的是默默奉献的岗位。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新时代公安英模特征决定了公安英模的主体从代表“智”的领导阶层扩展到了无私奉献的基层警员,使一切为公安事业英勇奋斗的人都可以成为公安英模。正因如此,英雄气概中必然要突出“勇”的维度。
以对“智”的强调,实现了对忠君报国传统英雄精神的创新。将个人、家庭利益置于君王、国家利益之后,是中华传统英雄精神的一大特点。在中华神话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实现了对洪水的治理,最终救黎民于灾难,体现了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伟大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为世人留下了为国而战、为主解忧的少年英雄形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了忠君报国的国家英雄形象。为君王与国家利益而牺牲小我的“忠君报国”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英雄精神之中,成为传统英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智”“勇”的辩证关系,赋予了公安英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习近平在强调英雄气概中的“勇”时,“智”的维度并未因此被忽略与否认。一方面,公安队伍的“勇”必须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只有衷心认同理想信念才会在实际行动中展现出“勇”的精神,而衷心认同则表现为理性考量后的选择,亦“智”的考量。另一方面,“智”为“勇”设置了内在限度,即为谁而勇,以“智”保障了“勇”的正当性与崇高性。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中所提到的“勇”,是由“智”选择的仁勇,即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安全勇于牺牲。总之,英雄气概的提出,以“智”为“勇”指明前进道路,以“勇”实现“智”的价值取向,突破了阶级英雄的历史局限性,塑造了一种既具有忧国忧民的“智”,又具有百折不挠的“勇”的平凡英雄特质。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既传承了传统英雄文化中的“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与“忠诚”精神,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使公安英模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士大夫阶层”,突破了传统英雄主体的阶级局限性。“国之大者,为国为民”将公安英模忠诚的对象由传统英雄的向君王效忠转变为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实现了对中华传统英雄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了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
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所提出的“英雄气概”,基于中国传统“智勇兼备”的英雄精神气质。强调了新时代公安英模作为国家治理的参与者,必须兼具“智”与“勇”的品质,即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勇敢是一“冲”,智谋又是一“冲”,有勇无谋只是一“冲”,智勇双全才是两“冲”[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召开了九次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与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安英模精神的具体内涵并非恒定不变,而与同一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点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公安英模精神既体现公安队伍的职业共性特点,同时也受到同时期政治文化的浸透,呈献出不同的时代特性。
1956年,公安部召开全国人民警察、治安保卫委员功臣模范代表大会,总结了人民警察与治安保卫委员应当具备的五个特质: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党和对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具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有勇敢斗争精神;有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态度;有联系群众的作风;有严格的纪律性。形成了以忠诚、勇敢、为民、实事求是和遵纪守法为核心的公安英模精神。1980年,公安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机智勇敢、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无怨无悔、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总结反思。纵观公安英模精神的发展史,忠诚、为民、勇敢、奉献精神贯穿于公安英模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构成了公安英模精神的核心。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更加需要英雄,更加需要英雄精神。新时代在传承忠诚、为民、勇敢、奉献精神的公安队伍职业共性的同时,英雄气概融入了公安英模精神之中,成为了公安英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使公安英模精神在发挥对公安队伍精神引领作用的同时,还成为引领全社会向好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将公安英模塑造成“不仅是全国公安系统的学习榜样,也是全社会崇尚的英雄模范”,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体现出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的时代特性。
公安队伍革命化建设,是指通过加强公安队伍的政治工作,确保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使公安队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与优良作风[8]。
公安英模精神是对公安英模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政治本色、忠诚信仰和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与人民警察所需具备的政治素质高度吻合,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要求,与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期待高度一致,是建警治警总要求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公安英模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安队伍中的体现,对公安队伍始终发挥着精神引领作用。通过宣传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加强对公安队伍的思想引领,使全体民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全警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向前进,在公安机关内部形成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合力。另一方面,公安英模作为公安英模精神在人民警察队伍中的人格化体现,以其自身实际行动向公安民警展示公安英模精神的内涵,为公安民警践行公安英模精神指明行动方向,确保公安机关实现其根本职能,实现公安英模精神从精神引领到形成实际战斗力的转化。
良好的社会风尚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蕴含着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力量。习近平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广大公安英模身上体现的忧国忧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忠诚、担当的英模品格,是公安队伍忠诚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公安英模精神不仅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公安英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品质的凝练表达。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公安英模精神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一代代公安英模的思想之中,展现在其言行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结,从根本上代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趋势,而作为当代英雄的公安英模,则是社会主流价值的体现者,是值得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公安英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方面所具有的内在一致性证明了通过向社会宣传公安英模精神,能够提升社会治理成效[9]。
在向社会宣传公安英模精神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公安英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公安英模精神的宣传,实现对公民个人的道德养成。通过公安英模事迹激发公民的爱国情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实现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通过公安英模展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引导公民坚守岗位、敬业奉献。通过公安英模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体现的诚信友善品质,教育公民诚信劳动、友善待人,构建新型人际关系[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公安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11]。
公安院校既具备一般高校的普遍特点,又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性。公安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坚持政治建校的基本方针,必须突出强调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地位,使公安院校大学生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公安英模精神是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一方面,公安英模精神在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中具有独立价值。公安英模精神是建警治警总要求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与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相契合。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是公安英模精神的本质特征,对党忠诚与服务人民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是我们的出发点。”[12]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对党忠诚最好的诠释。每一位公安英模的“忠诚”品格不仅镌刻在“对党忠诚”的入警誓言中,还在“为人民服务”的公安工作中得到检验。例如,忠诚为民化丰碑的任长霞、舍生忘死为人民的郑榜义、不忘初心的陈清洲等。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激励公安英模不断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公安英模精神的行为特征,涵盖了对外行权与对内养成两个方面。执法公正体现在公安英模在对外执法办案过程中,恪守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纪律严明体现在公安英模对自身严格要求、严明警纪、强化本领。另一方面,公安英模精神在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中具有工具价值。公安英模精神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公安院校大学生同时具有高校大学生与共和国预备警官的双重身份,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以公安英模精神为内容的思政教育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更具亲和力与吸引力,使公安英模精神成为思政教育深入人心的重要载体[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人民公安激荡奋进的历史征程中,蒋铁民、陈善珉、张杰明、乌国庆、崔道植、吴涌、邱娥国、张岩……一个个英雄模范的名字被铭记;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一篇篇为国为民的壮丽篇章被书写。公安英模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不仅是中华传统英雄文化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且成为推动公安队伍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了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