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12-18 09:23翟虹霞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幅面资料数字化

翟虹霞

地质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料信息,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等特点,在防灾减灾、城乡建设、国防建设、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质资料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国家经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也要加以改进,积极推进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水平,更好的保存与保护地质资料,提高数据的应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的基本现状

长期以来,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在人员投入、资金投入上都比较少,因此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及信息化进程十分缓慢,程度水平也比较低。在地质资料保管方面水平上仍存在较多不足,仅仅局限在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中应用。不愿主动公开资料目录信息,对社会化服务也较少涉及。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地质资料的管理条例,但是也仅仅是在管理范围中将地质资料正式纳入,对地质资料的汇交细目、汇交方式等加以明确,不过对于地质资料管理利用的相应配套方法没有明确。地质资料保存在馆藏机构和基层地勘单位中,也没有明确如何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基层地勘单位不断改革重组,很多基层单位通过重组、撤销、合并,朝着私营化、企业化、属地化方向转变,导致单位权属发生改变,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在地质资料管理上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导致很多资料发生丢弃缺失、管理不善等问题。由于地质资料信息可以向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服务,所以需要对其内容加以丰富,强化管理手段,积极推进地质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工作进程,进而为相关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依据。

2 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的操作流程

2.1 资料整理

在数字化工作当中,要对管理过程高度关注,对地质资料数字化中各个阶段保密工作予以强化,从而为地质资料原件及数字化资料的安全提供保障。在资料整理中,对于不能直接扫描、严重破损的资料,需要采取技术手段加以复原,如果这种不平,需要熨平或压平后使用,以免对扫描质量造成影响。对于以往装订好的地质资料,会对扫描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不损伤资料的情况下,将装订物小心拆除。对于字迹不清晰的资料,可利用参考资料辅助辨认,如果无法辨认也没有参考资料,需要做好标注,邀请专家辨别。如果存在字迹透页,可使用衬纸处理。如有条件,还要对遮字的问题加以处理。装订顺序混乱的资料,要先顺页排布好,如果顺序无法确定,要做好标注并请专家协助。缺页的资料要制作情况说明签条。对浮贴遮盖了字迹的情况,掀开浮贴后再扫描,后续加上浮贴内容。对于粘贴比较牢固,强行分开会造成损伤的页面,做好标注后暂不扫描。

2.2 资料扫描

资料扫描中,常规情况下的资料原件可以采用黑白扫描。如果黑白扫描及照片得到的图像不清晰,可采取灰度扫描的方式。对于彩色封面、彩色照片、彩色图件等特殊的地质信息资料,黑白扫描对其中信息无法完全体现,应采取彩色扫描的方式。扫描过程中,按照地质资料幅面大小,选取适当的扫描仪。如果资料幅面较大,可使用大幅面数码平台,或用小幅面扫描后进行图像拼接。扫描时需要对地质资料数字化前期核对清单进行填写,记录核对内容主要包括页码顺序是否正确、是否有缺页、是否进行修正、是否将装订物去除、是否进行装裱,以及资料的幅面、页数和不扫描的页数等。如果地质资料原本为WORD格式,通过数据转换软件,转换为PDF格式。

2.3 图像处理

如果获取的地质资料数字化图像存在偏斜,需要采取纠偏处理,保证视觉效果正常。根据偏斜角度,可实现扫描仪自动纠偏或手动纠偏的方式,扫描后要旋转图像到正确的方向。对图片中存在图像质量杂质,如黑边、黑框、黑线、黑点等,要做好去污处理,减少对可懂度的影响,保证地质资料原始状态。采取分区扫描的大幅面地质资料,扫描后用专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妥善拼接各个扫描幅面,保证地质资料图像的完整性。彩色扫描获取的带有白边的图像,可进行适当裁剪,能够缩小图片大小,方便存储。

2.4 图像存储

图像储存中,彩色扫描的图像可利用JPEG格式保存,减小存储空间,文本文件采取PDF格式存储。按照地质资料立卷归档的相关原则,对文件夹进行正确命名,以档案号和项目课题名称相结合的方式;单个文件的名称,以分类号和顺序号相结合的方式。

2.5 文件制作

对文本类的地质资料,按照章节排列顺序,制作PDF文档,并按照目录结构设置书签。对没有原始目录的地质资料,以正文内容为依据,制作三级标题,形成目录。对正文中无法显示的插图,单独制作附录图册,在文档最后编排,并在正文相应位置设置链接,在插图位置设置返回链接。在正文之后,通过注释附件的形式编排补充资料。

2.6 数据处理

扫描完成后要进行数据验收,抽检率需要达到5%以上。验收内容包括画面端正程度,和原始资料一致程度,是否有重扫或漏扫的情况,扫描内容的完整度和清晰度等。扫描完成后,要将拆除装订物的资料重新装订,核对好顺序和内容,避免错误。所有扫描数据验收核对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利用在线备份和离线备份相结合的方式,用专用离线设备存储涉密的地形图等资料。备份后要验证数据的完整性,确认文件数量,保证能够正常打开读取。完成后在备份介质上设置标签,填写备份管理登记表,保护好数据安全。

2.7 成果管理

要对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资料能够长期、完整、安全的存储和使用。对地质资料形成数字化成果后,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网上检索功能,按照资料的保密程度和重要程度,分别给予在线阅读、可下载、不可下载、不可阅读等不同权限。

3 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的主要问题

3.1 资料规格不一

很多地质资料产生于上个世纪中期,当时的纸张质量和印制技术落后,因此纸质资料容易变黄变脆,对数字化扫描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在资料文字书写部分,有签字打印、蜡纸钢板刻印、钢笔圆珠笔书写等形式,由于方法不同,在扫描时也有所差异,会对扫描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在印制方法上,主要有铅胶印、土胶印、蓝图等形式,在扫描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此外,印制使用的纸张质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扫描时都需要进行不同处理,工作量较大。

3.2 图文资料破损

很多地质资料纸张质量较差、保存时间过长、保管环境不佳、未按规定折叠等,因此容易发生破损的情况。在很多图件的折叠处理中,并没有按照要求将有信息的一面在内、无信息的一面在外,而是采取了相反的操作,因而导致折叠部分磨损严重,线条和字迹模糊不清。虽然在图件扫描中,可对折痕进行技术处理,但处理后仍会存在明显印记。另外,对破损资料的修补也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只用透明胶粘贴。这样会导致资料损伤更为严重,无法得到有效修复。

3.3 原始图件过大

有些地质资料原始图件过大,甚至宽度已经超过A0的幅面,长度也有6m~7m左右,还有些拼接没有相应的标记。在这种图件的扫描处理中,不但会造成扫描难度和扫描工作量的增加,也可能造成原始图件的损坏。另外,在计算机软件处理上,难度也比较大。尽管在理论上说,A0扫描仪能够达到无限的扫描长度,不过由于扫描仪自身性能有所限制,因此如果是A0幅面尺寸以上和长度过长的图件,在扫描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偏移,影响扫描及精确度,或出现弧度过大等问题。

3.4 标准类别不同

相关部门在2013年的时候发布了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相关指南,对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不过在数字化工作的实际开展当中,对于资料目录数据库的建设标准,仍然有不统一和不一致的情况存在。例如在地勘单位新旧标准类别代字转化当中,新旧规则就存在不同的现象。例如根据2008年的地质资料立卷归档原则,对地质资料划分成10个大类别。但是在旧行业标准当中,根据不同的研究专业项目,划分了27个类别,因而导致类别代字转化难度提升。

3.5 整体规划不足

虽然当前很多相关单位都开始积极推进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具体工作当中,缺少有效的整体规划,没有从整体层面出发。而是仅仅根据各个项目的要求,独立建立图件管理系统或档案管理系统,在服务方面也仅提供目录查询及借阅等简单的内容。没有提供更深层次的元数据互联、专题应用、资料下载、数据查询、图件浏览等服务内容。因此,在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中,存在明显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情况,也未实现对地质资料的高效应用。

3.6 人员素质较低

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其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技能十分丰富,涉及领域也比较多。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数字化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在地质学、档案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充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经验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而计算机专业人才又缺乏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导致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进程受到阻碍。

4 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的实施对策

4.1 提高工作规范程度

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制度,使数字化工作的规范程度得到提升。传统地质资料标准主要是以手工管理为主,并不符合数字化管理的要求。所以,需要做出新的规定。例如,对于地质资料中的文字和图件,都要设定统一的幅面标准,图件不可粘贴拼接,如超过标准,需要根据大小印制拼图,并对拼图的幅面做出相应规定。针对图边的空白尺寸,需要明确统一规定。主管部门可以清理现有的标准制度,然后邀请相关专家统一完善处理,以满足数字化工作要求。

4.2 提高资料处理水平

在资料处理方面,要对图件折叠方式加以改进,如采取手风琴式折叠法,将图件有信息的一面放在内侧,以减轻磨损。在图文资料整理方面,虽然目前已有一定的整理方法和工作流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数字化工作中,由于对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相关规定作出调整。例如,对于文字资料的幅面大小及字号字体的规定,对拼接图的相关规定等。在地质资料处理当中,需要充分遵循数字化工作的要求,保证资料处理水平的提升。

4.3 合理调整扫描参数

在数字化扫描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地质资料原件的质量情况,对相应的扫描数据加以调整,主要包括对比度、亮度、分辨率等参数,都十分重要。在扫描方式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彩色扫描、灰度扫描、黑白扫描等形式,都应考虑到资料原件质量情况,保证扫描参数选择调整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保证图像清晰度最为理想,提高扫描文件质量,减少后续的技术处理和修复装饰,提高工作效率。不同原件扫描中都要随时调整参数,以确保与之相匹配。

4.4 明确数据建设标准

在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工作要求,对地质资料数据库标准加以规范和统一,并根据相关规则实现地质资料标准化管理。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地质资料的图文及目录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将所有地质资料合理纳入到相应的数据库当中,以图文电子档案的形式存储,从而能够让使用者一站式检索和使用所有的地质资料。还要建立标准的索引数据库,将地质资料的编号、名称、类别、时间等信息详细整理纳入,为资料使用提供方便。

4.5 加强整体规划建设

在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中,需要加强整体规划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对数字化工作进程加以统一,保证工作开展的系统性。在具体规划中,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对于馆藏量较大的情况,可制定分段式处理方案。依据资料利用程度及价值,明确地质资料处理的优先级,按照先后顺序处理,优先处理价值高、利用率高的资料。在前期处理中,要对资料破损情况做好登记,方便日后修复。此外,对新旧标准档案归类代码转化工作妥善处理,明确具体的工作依据。

4.6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应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构建专业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现有的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其掌握传统业务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地质学知识、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都得到强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改善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断丰富和充实人才队伍。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有专业人才负责,进而提高工作成效。

5 结论

地质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在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效率和应用水平,需要积极推进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不断提高工作成效,满足管理和使用需求。

猜你喜欢
幅面资料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纸折叠探讨
B2幅面数字印刷机使用调查
省钱的A3+幅面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