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琨,白 银
(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增强高等学校深入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和着力彰显高校中国特色之路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力推行与普遍开展,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一体化、泛在化与机械化等现象不断显现[1]。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法规》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与工程造价相关的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具备在土木工程领域识别、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领域工作时,具备遵守法规的自觉性、建设法规观念和执法意识、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法规条文等能力。这就需要基于教学目标设立思政育人目标,根据两大目标的内涵特点,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与统一[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建设程序,理解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的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具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工程项目各阶段管理方法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法规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建设法规的相关知识,熟悉建设法规的基本内容,能够在未来实践中准确理解并运用建设法规条文。
教学目标2:使学生能够了解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等“三大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时了解建筑工程合同、安全与信息管理等“三大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实施办法。能够掌握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等建设全过程“三控三管”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手段,具备相应的基本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1:引入国内经典案例激发学生对强国工程的向往与热爱,同时能进一步挖掘学生工匠精神的潜质,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更有激情。在工程建设法规概述部分,从横向、纵向两个交错的维度展开对工程建设法规的结构体系、发展历程加以整合梳理。提升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与认识,通过深入学习我国法律的起源、发展历程、作用与意义等使学生认识到法的重要性。
思政育人目标2:在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信息管理部分引入工程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系统性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为祖国添砖加瓦奠定基础[3]。
思政育人目标3: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部分从工程管理和建设法规两方面角度,通过重大安全事故用以教育和警戒学生,引领学生在工程质量和安全领域知法、学法、懂法、守法,作为今后工作中的职业准绳,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思政元素的选择要有新意、有内涵、有专业性[4]。课程思政的结构设计要无缝对接专业知识点,这就需要在最初筛选出合格的思政育人素材,在课前、课中和课下通过不同教学载体及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激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在最终的课堂讨论、课堂测试、课后开放性思考等形式来量化思政育人作用下的教学成效[5]。(具体探索过程见表 1,P105)。
表1 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映射点
(1)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使各思政要点相互关联成横线、课程专业知识点关联成纵线,将横纵主线铺展开来,形成纵横交织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面,引领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也提升思政大观。
(2)案例教学,步步为营。以时间与空间的纵横两路,列举中国元素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走进工程实践领域,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同时从课程观到专业观、从专业观到学科观,让案例典型不仅能够弘扬正能量,更能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