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12-17 08:59林兰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3期
关键词:胸腔镜插管体位

孙 榕 林兰钦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手术部,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电视胸腔镜手术即通过高科技器械装置、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对患者进行诊疗的一种专业术式,具有疗效显著、创伤性偏小及创口满足美容需求等特征[1]。电视胸腔镜手术中,为提升气道的通畅状况,防止患侧分泌物、肺血液流至健侧肺部中,需进行单肺通气,因此需以支气管封堵器对一侧主支气管进行封堵,防止其通气,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研究发现,电视胸腔镜全麻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体位摆放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其生理反射功能受到抑制,易引起恶心呕吐、误吸、腰背肌酸痛等多种不适症状,甚至加重术后疼痛感,因此在利用支气管封堵器的基础上,还需重视对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3-4]。当前,关于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围麻醉期护理以常规措施为主,忽视了患者围麻醉期对于体位的个性化调整需求,护理效果有限[5]。因此,本文收集本院12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分析应用支气管封堵器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加强围麻醉期体位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2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均应用支气管封堵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17±3.33)岁;麻醉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39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6.02±3.27)岁;麻醉ASA分级:Ⅰ级27例,Ⅱ级37例。纳入标准:(1)符合电视胸腔镜手术指征;(2)年龄18~60岁;(3)手术预计时长<6h,且术中取卧位;(4)患者皮肤状况良好;(5)读写能力、语言能力及认知能力正常;(6)知晓研究,并配合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1)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异常;(2)因骨性关节炎或肩周炎等引起关节变形,无法正确摆放功能位;(3)听力障碍;(4)精神障碍;(5)合并严重性并发症,无法应用支气管封堵器;(6)妊娠或哺乳期;(7)合并咽喉疾病;(8)合并恶性肿瘤。此研究满足《赫尔辛基宣言》,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围麻醉期常规护理:术前予以访视,以通俗语言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术日,协助麻醉医师予以气管插管、定位,于患侧的肺主支气管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协助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进行体位调整,取健侧卧位,将厚度为10cm的软垫放置于健侧腋下,并给予双上肢放置手架,以软垫将双下肢隔开。术后,患者取平卧位,观察其麻醉复苏情况。于此基础,观察组加强围麻醉期体位护理:(1)术前日访视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详细介绍电视胸腔镜手术围术期体位安置方法,重点介绍卧位配合措施、要点与优势,并指导进行体位练习。(2)术日麻醉前,于手术床上准确放置腋垫,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嘱咐其过床,将健侧腋下与腋垫间的间距控制为10cm左右,手臂固定于搁手板表面,而患侧手臂取自然上举屈肘状,上臂与身体维持90°,前臂自然朝向头部方向,于头架内侧妥善固定,并以软垫将双下肢隔开。(3)确认手术体位满足要求后,予以术前诱导,配合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于电视胸腔镜直视下对气管导管进行定位,在患侧的肺主支气管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术中密切监测患者麻醉反应及生命体征。(4)术后,将气管插管及时拔出,转换患者体位为头高脚低半卧位,促进肺部通气及麻醉复苏。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长、插管放置时间、肺萎陷时间、定位时间及摆放所需人数。其中,体位摆放时长即医师或患者开始进行体位摆放操作至消毒准备之间的耗时;插管放置时间即拿起气管导管至成功插入并连接设备有效通气之间的耗时;肺萎陷时间即肺组织从气体充盈至失去气体之间的耗时;定位时间即开始定位至成功定位之间的耗时;摆放所需人数即参与患者体位摆放所需要的医护人员数量[6-8]。(2)术后疼痛程度。术后1h、12h及24h,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关系[9]。(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中恶心呕吐、误吸、腰背肌酸痛、躁动、肩颈痛及呛咳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长、插管放置时间、肺萎陷时间及定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摆放所需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2.2 术后疼痛程度 术后1h、12h及24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分)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4,P=0.032<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n(%)]

3 讨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为临床治疗胸外科疾病患者的常见术式,其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即单肺通气质量,通过提高单肺通气安全性,对于提升手术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10-11]。支气管封堵器借助于气管导管,且套囊材质十分柔软,具有定位成功率高及舒适度高等特征,可防止下气道黏膜组织受损,降低应激反应[12]。当前,支气管封堵器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已获认可,但术中需进行全麻,围麻醉期对于体位的要求较高,若所取体位不合理,直接影响手术操作效果及安全性,不利于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因此加强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尤其关键[13]。

此次于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观察组予以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发现其体位摆放时长、插管放置时间、肺萎陷时间及定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摆放所需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有助于改善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强调以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于术前访视、麻醉前体位指导、术中体位转变及术后体位调整等多个环节加强体位护理,完善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支气管封堵器使用流程及体位干预流程,提升麻醉安全性,实现微创目标,改善围术期指标,缩短手术各环节操作流程[14]。

研究表明,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异常疼痛感,影响患者康复,而采取舒适体位有助于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康复,提升手术安全性[15]。本文中,术后1h、12h及24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有助于缓解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且预防麻醉不良反应出现。围麻醉期体位护理中,患者术前访视时进行体位练习,麻醉前配合进行体位调整,该阶段患者的调节功能处于自主状态,肢体可保持功能位,通过合理摆放患侧及健侧肢体体位,促使手术舒适度进一步提高,提升麻醉效果,有效预防恶心呕吐、误吸、腰背肌酸痛等不良反应。不仅如此,术后气管插管拔出后,将体位转变为头高脚低半卧位,促使患者身心恢复至放松状态,有助于缩短复苏时间,防止肌肉受到过度牵拉或处于伸展状态,缓解创口部位的肌肉张力水平,促进膈肌降低,有助于肺部膨胀,恢复肺部通气,在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基础上,促进术后及时康复,从而有效预防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并且预防麻醉不良反应出现。但本次纳入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数量较少,局限于在本院收治病例,同时观察指标少、主观性强且未进行随访观察。后期工作中,需展开多中心进一步研究,以有效验证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胸腔镜插管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