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臣
(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肿瘤病灶深度难以触及,早期筛查难度较大,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严重危害患者机体健康。近年临床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以甲状腺穿刺活检为金标准,为有创性操作,穿刺操作难度较大,费用高,早期推广难度大[1]。随着近年影像技术优化,以超声为主的无创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突出,超声因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进行、空间分辨率高、性价比高等应用优势,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精准性。超声造影是基于常规超声检查技术,通过造影剂灌注,提高病灶显影效果,对病灶端进行鉴别诊断,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本研究针对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价值开展平行比对。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满足《甲状腺癌诊疗标准(2020版)》、经病理诊断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为探查对象,筛选有效病例5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最小值18岁,年龄最大值66岁,年龄均值(44.82±2.37)岁,结节直径范围0.5-3.2cm,直径均值(1.42±0.22)cm;依据肿瘤直径分为直径<1.0cm(n=25例),直径1.0-2.0cm(n=16例),直径>2.0cm(n=9例)。依据颈部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阴性组(LN(-),n=3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LN(+),n=20例)。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满足临床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依据;(2)患者遵医嘱接受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3)患者均具有良好认知功能,可独立配合超声检查。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2)合并精神疾病。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采用飞利浦IU22超声检查仪器,设置探头频率为7.0-12.0MHz,取L9-3探头,指导患者检查体位呈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探查甲状腺结节大小、形态、回声、纵横比、组织边界及钙化灶等情况。超声造影技术,调节超声造影仪器参数,以可见甲状腺被膜为宜,取5ml生理盐水,混入适量白色冻干粉备用,检查期间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超声聚焦区定位于病灶下方,借助20G套管于肘静脉区做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后,取2.4ml微泡混悬液静脉推注,用5ml生理盐水冲管,在造影剂灌注期间开展3min连续监测,详细记录TIC参数。
比对不同超声检查结果;观察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超声TIC参数,主要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峰值强度(peakintensity,PI)、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curve,AUC),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比对。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卡方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表达,t 样本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的基础表达。
超声造影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率为94.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超声检查技术检查结果比对
不同肿瘤直径患者TTP、M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I、AUC指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直径增大,PI、AUC指标随之递增,组间存在相关性,见表2。
表2 肿瘤直径与TIC曲线关系分析
表2 肿瘤直径与TIC曲线关系分析
组别nTTP(s)PI(%)MTT(s)AUC(%)<1.0cm 2545.72±1.7012.91±1.0462.36±5.16816.05±65.34 1.0-2.0cm1646.71±1.7215.61±1.1162.61±5.20875.19±67.91>2.0cm 942.35±1.6518.58±1.1963.05±5.221120.47±82.34 F 2.637 7.6111.52823.405 P 0.1940.0000.4910.000
LN(-)、LN(+)组患者TTP、PI、AUC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颈部淋巴结转移与TIC曲线关系分析
表3 颈部淋巴结转移与TIC曲线关系分析
组别nTTP(s)PI(%)MTT(s)AUC(%)LN(-)3046.28±1.6614.05±1.0563.35±5.06841.05±67.35 LN(+)2040.19±1.5416.55±1.1361.71±4.86956.77±78.91 t 13.0748.0011.1405.556 P 0.0000.0000.2600.000
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进行甲状腺良、恶性定性,在甲状腺肿块鉴别中,可有效明确肿块形态、位置,精准探查甲状腺肿块数目,可清晰显影甲状腺乳头状癌包膜情况,并对肿块内部血流情况、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具有一定诊断价值[2]。随着近年超声技术优化,超声检查分辨率显著升高,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具有特异性影像表现,若超声探查下可见肿块光点均匀,边界清晰,囊腔内未见明显乳头,则肿块定性为良性;若肿块无包膜,肿块图像显示质地不匀,肿块内血流丰富,则肿块定性恶性概率较大。但于临床应用显示[3],超声检查影响因素较多,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检查存在一定漏诊及误诊情况,单独应用诊断精准性较低,应用价值受限。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临床常见甲状腺癌,原发病灶为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显著,患者不易察觉,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于临床检出时以中晚期患者为主,是导致病情延误、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4]。据卫生组织研究数据显示[5],甲状腺乳头状癌近年患病率显著升高,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改变,近5年内癌症死亡率较高,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现阶段临床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主,可通过早期开展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阻碍癌组织进展,延长患者预计生命时长。
超声造影技术是借助直径2.5μm磷脂包裹的气体微泡产生的散射波,产生造影现象,以背向散射为原理,进一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精准性,为提高显影效果,于病灶区注入造影剂,增加病灶血管对比度,清晰显示血管分布、血流情况,便于医务人员阅片,进而提高鉴别诊断精准性[6];超声造影可清晰了解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灌注情况,诊断敏感性显著升高。本研究通过比对两种超声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精准性可知,超声造影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率为94.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精准性更佳,得益于造影剂的应用,提高局部组织分辨率,超声图像质量升高[7]。
研究对比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下TIC参数,不同肿瘤直径患者TTP、M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I、AUC指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直径增大,PI、AUC指标随之递增,组间存在相关性;肿瘤直径较小,内部新生血管尚未建立,血管直径细,有效微血管面积小,肿瘤内血管接受造影剂较少,故在超声造影检查下,PI、AUC指标小;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直径增大,细胞内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动静脉瘘形成,肿瘤内血管网形成,伴随着血管内造影剂灌注量增加,PI、AUC升高。除上述因素外,肿瘤细胞持续浸润,内钙化灶会导致组织纤维化,肿块质地变硬,均会导致肿瘤内造影剂进入量少;经超声造影检查可见,不同肿瘤直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图像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为疾病诊断提供精准、客观数据参照。甲状腺乳头状癌因解剖位置特殊性,随疾病进展,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可能;据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8],约6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则表明疾病恶化,治疗难度增加,在治疗方案制定时,需有效评估局灶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以选取合适手术方案,对疾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观察显示,LN(-)、LN(+)组患者TTP、PI、AUC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超声造影检查数据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相较比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阻力指数及血流分级升高。既往临床针对超声图像检查以二维声像图特征为主,临床已知文献证实,超声灌注区内血运越丰富,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越高,LN(+)组患者PI、AUC指标显著高于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内部血运丰富,癌组织浸润性增强,可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血供与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关联。在超声造影检查时,若甲状腺乳头状癌局灶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可作为超声图像特异性表现;但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显示,等及高增强同样需警惕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选取合适手术方案。
综上,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精准性优于常规超声诊断技术,不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超声表现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依据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预测,同时对疾病预后评估具有较高借鉴价值。本研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研究上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考虑甲状腺良恶性疾病较多,临床鉴别诊断需求较高,未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影像征象疾病进行鉴别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