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雨芹
(南京江宁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99)
关键字 疫情;国有企业;成本管理
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成本管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以企业自身经营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外部经济环境,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各种成本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从而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成本分配调控,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不仅需要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且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分析企业目前所处的位置,为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高国有资产综合利用效率,优化运营管理,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主体,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运营至关重要。成本管控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加强国有企业的成本管控,有利于保证国有资金流动的透明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怎样在疫情常态化管控下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下,进行成本管控,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安全边际率,形成向下推动力,获得成本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在疫情这场“拉力赛”中,等待机遇的来临,是国有企业必须经历的过程。
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也需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在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更加理智,要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成本管控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成本管控,控制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以物美价廉获得市场的青睐,以成本管控的有效性拉开企业之间的差距,获得成本优势的竞争力,让国有企业实现转危为安、转危为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较于国外对疫情的放开状态,虽然我国采用常态化防疫手段,但管控防疫仍然很严格,面对不定时的停工停产、区域封闭,企业的正常经营被迫中断,这对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压力巨大。但站在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国有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业、房地产行业、制造业等)也受到很大冲击,营收停滞甚至是锐减。另一方面,疫情下,物流、人流、供应链受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且国有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减免中小微企业的房租、捐赠防疫物资、核酸检测等。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面临着营收下降、成本上升、自身职责三重挑战,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实现稳定发展,这不仅要靠收入增长的向上拉动,更需要通过成本管理挖掘更多的内部潜力,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国有企业的固定成本包含:人工成本、资产折旧与摊销、办公费用、借款利息、水电费、租金等成本。因疫情影响,企业收入减少,且企业为维持正常的运营,固定成本开支无法避免,固定成本的压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也不小。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复工复产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文件,但国有企业减少约束性固定成本仍然有限。
疫情期间,物价普遍上涨,造成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运输成本上升。陆运方面,受防疫政策的限制,部分区域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关闭,物流运行速度缓慢,导致物流配送效率低下,运输成本上升;水运方面,由于目前陆运缓慢,空运成本高,导致现在很多物流选择水运,水运运输量加大,集装箱成本提高,造成水运运输成本上升。二是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一方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因上游企业未复工,原材料供应不足,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上游企业收入减少,提高产品的售价,导致原材料的价格上升。近几年PPI指数反映出我国的工业企业产品的出厂价格呈现上升态势,增加的成本最终会转移给购买方。三是人工成本上升。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缓慢、老龄化加剧、公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导致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涨。受疫情影响,封路、劝返、隔离时间等问题导致工人的出行受阻,无法及时返岗复工,也造成用工短缺带来人工成本的上升。
疫情影响下,除医疗物资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外,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库存积压的情况,如:钢铁、房地产等行业。造成库存积压现象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是购买力减少,动力源不足。消费、投资、出口三大经济引擎大幅下降,随着疫情的蝴蝶效应,各个行业均受到波及,企业囤积的库存形成滞销。二是交通管制,物流缓慢。受疫情影响,交通“大动脉”堵塞,货物被积压在路上、港口,无法流通。
赊销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种通用营销手段,虽然能提高企业的销售额,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坏账风险。尤其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企业的坏账风险明显上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具有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统一关系,疫情爆发后民营企业收入锐减、信用逾期大面积爆发,遭到信用逾期的传导压力,国有企业的坏账率、现金流、经营收益等均受到很大影响。
疫情下,虽然国有企业短期内不会出现像中小微企业资金断裂的情况,但受经济下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利润下降、现金流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不断提升,且并未转为盈利能力,导致债务风险不断加大。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出,个别地方国有企业发生债券违约,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国有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债务风险进一步导致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供应链融资、资产证券化、经营特许权融资等融资方式。但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贷款政策的收紧,国有企业“借新还旧”的偿债模式面临的债务违约风险持续增加,另根据《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和《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进行新一轮政策收紧,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严峻,融资难度加大。
疫情防控下,国有企业承担了隔离医院建设等紧急工程、疫情防控紧急物资供应,煤电油气、通信、交通运输保障,确保城市生活必需品供应等社会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减免2022年国有企业房租的通知。另外,政府要求各地区提高防疫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守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各地国有企业相关人员冲在防疫第一线,发挥着“总后勤部”的作用,社会责任重大,防疫支出增加。
1.提高成本管理意识。疫情形势下,为走出经济下行的困境,国有企业的领导已经有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但还存在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职工,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市场观念意识不强、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要先改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定期培训、成本考核、责任到人、奖罚并施等措施,让员工在工作中提高责任感,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管理理念,让成本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从而帮助国有企业度过生存危机。
2.完善成本管理方法。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原来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完善,以降低成本换取议价空间。而此次疫情也正是机遇,随着线上办公、线上消费的爆火,国有企业也需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改革,完善成本管理方法,跟上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成本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快速地取得分析成本数据,提高成本信息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更加规范国有企业成本的核算、控制与考核。
1.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需要有危机意识,认清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按照轻重缓急,控制、缩减企业的酌量成本开支,如广告费用、差旅费等非刚性成本。二是用好政府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租金、水电费等支持性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负担。三是加强国有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可以在薪酬上逐步弱化工资刚性,建立弹性工资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加强存货成本管理。疫情期间加强存货库存管理,盘活库存,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回流对国有企业资金流转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存货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确定合理库存量,寻找动态最优库存结构比,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速度、库存规模、销售周期等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库存量,控制存货成本。其次,制定合理采购方法,受疫情影响,很多地区无法送货,企业缺少原材料进行生产,企业需要拓宽采购货源,随时更换采购策略,让企业能够正常生产运营。最后,拓宽销售渠道,加速存货流转速度,减少库存积压,疫情导致企业更加重视线上的销售与管理,加速推进企业的线上销售系统,收集需求信息,将网上访问量及时转换为现实销售量。
3.加强坏账损失管理。针对国有企业坏账增加的现状,为破解坏账困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针对坏账需要建立“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梳理目前国有企业已产生逾期账款的往来企业,评估其偿还可能性,制定专项解决方案,针对信誉良好企业可以接受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方法,针对风险高的企业采取抵押、担保等方式,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企业坏账损失风险,加快资金循环。三是针对国有企业目前开展合作运营的上下游企业,客观评价营运状况、资信情况、抗风险能力等,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应收账款回款的准时率,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
融资成本是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部分。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防范债务风险,保证国有企业现金流的畅通对国有企业能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防范、化解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分析企业目前的债务规模、借款期限、借款利率、还款计划、资金用途等,测算综合贷款利率,掌握企业目前的债务风险水平。二是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重塑企业的融资模式、利用好政府相关政策,统筹企业的资金方案,从而优化企业的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获得充足的现金流保证企业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