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技术方法

2022-12-17 22:45蔡阳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布点环境影响监测点

蔡阳波,李 莎,刘 娜

(1.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2.山东公用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0)

2018年,我国生态环境部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用于替代2008版大气导则。新导则进一步改进了评价等级判定方法。这一导则的出台与实施,从技术层面上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并将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重点。根据这一导则,深入分析现状监测方案的制定和监测布点技术方法,可以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制定予以合理的指导。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空气污染的概述

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

在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力推广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预期目标总是难以达成。在实际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监测频率不合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既包含以小时为单位的数值,也包含以日为单位的数值和以年为单位的数值。但是在日常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以常规因子为主,很少涉及年均值。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应当按照相关评价标准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1]。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监测人员并没有合理的控制监测频率,监测工作中获取的数值与实际情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次,污染因子选取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如果某一建设项目在城市中不常见,那么在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可能会在选取污染因子方面出现问题。另外,使用到的监测方法不同,需要选取的污染因子也不同。所以,在监测过程中,必须给出明确的污染因子选取标准。

1.2 空气污染现状

在传统的发展理念下,很多工业企业只注重工业生产,不注重大气环境的保护。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两种主要成分。这两种成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每个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存状态,需要每天呼吸10立方米的空气。如果这10立方米的空气遭到污染,那么一些有毒的气体或者颗粒物就会进入人们的身体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历史上发生的烟雾事件,使得5 000余人因为空气污染而失去生命。相关学者在2007年做过一项数据调查,并得出结论,如果以PM10为指标,衡量一座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那么我国每年会有37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出现身体方面的不适。

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治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使用到的技术手段和治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大监测部门也逐步提升了监测环节的操作规范性,加强了实验室检测环境的管理,针对空气质量现状的监测也越来越严格,但是,在监测站点选取、监测方案制定以及有害气体采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要想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工作质量,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监测人员队伍,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使命感,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借助各种奖惩措施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当中,科学、规范地开展空气污染现状治理工作。

1.3 现状监测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价值

1.3.1 现状监测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现状监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相对大气环境质量有一个客观真实的了解,就必须要站在系统、全面的角度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而这,就要以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基础,借助现状监测来获取更多有效的数据信息[2]。如果现状监测工作水平较低,工作人员在分析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就会面临较大的阻碍,其精准性就得不到有力保证。由此可见,必须要对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强化大气环境监测成效,保证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大量精准的数据,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质量。

1.3.2 现状监测可以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搜集大量的数据信息,从数据层面支持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性与科学性。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加准确的找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实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可以对相应的建设项目予以指导和优化,使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不科学、不规范建设行为,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序性与高效性产生影响。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方法

2.1 同心圆布点法

一般情况下,针对污染源数量比较多,空气污染浓度比较大,且污染源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以选择使用同心圆布点法,即先设置中心,并根据这一中心,选取不同的半径,划出不同大小的同心圆[3]。然后,再以圆心为起始点,划出多条射线。这些射线和同心圆圆周的交点,就是监测点位的布设位置。在应用同心圆布点法的时候,需要对风向等因素予以重点关注,并在下风向处增加点位布设数量。

2.2 扇形布点法

所谓扇形布点法,指的是按照不同的监测目的,在污染源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规划3~5个方位,在不同距离设置采样点,并对采样点之间的相邻距离进行控制。另外,应用扇形布点法,还可以在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进行采样点的布设。即以风向为轴线,结合监测需求,参照不同的角度,设置不同数量的采样点位。并在上风向处设置参照点位。这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单个污染源情况,即根据污染源所处的区域、污染源的种类以及相应扩散系数、当时所处季节的具体风向等进行采样点位的布设。扇形布点法的应用优势是可以对单个重点点源进行重点监测,并对该污染源能够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划定,评估该污染源是否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或者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也就是说,这种布点方法更加适合单个重要点源的情况,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且保证监测数据的丰富性、准确性、全面性以及有效性。但是,这种布点方法并不能大范围的使用,且对于工作人员把握风向、利用风向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2.3 网格布点法

在应用网格布点法的时候,需要按照特定的要求和比例,将被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多个网状方格,并对每一个网格的均匀性进行严格的控制。网格中心或者两条之间相交的地方,就是采样点。在对网状方格的大小进行确定的时候,需要做好该区域多种因素的分析,例如人口数量因素、污染程度因素、人力与物力条件因素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网状方格划分的科学合理性提供保证。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布点法更加适合污染源比较多,但分布相对均匀的区域,可以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原则

3.1 全面性原则

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全面性原则。因为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涵盖较大的范围,监测点位的布设也应当重点考虑监测区域内高污染程度区域的点位、中污染程度区域的点位和低污染程度区域的点位。这样,既可以关注到污染程度相对严重的区域的空气污染现状,又可以针对工业密集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区域、人口流动性大的区域等增加监测点位数量的布设,确保可以收集更多能够反映空气质量现状的数据信息。

3.2 代表性原则

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代表性原则。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的布设,应当确保所选择的点位可以将监测范围内空气质量现状进行真实、客观地反映。所获取的数据,能够在监测工作结束后,对该区域未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发展情况估计工作中发挥相应的作用,使工作人员准确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空气质量的发展趋势。

3.3 可比性原则

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即之所以确定采样点位,是为了在现场采集能够反映出现场空气质量现状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准确、及时地了解监测区域内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并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所以,在布点的时候,应当确保采样点条件相一致。并且,一旦确定采样点位,则不能随意调整。

3.4 科学性原则

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在监测布点过程中,需要对监测区域的空气质量现状和被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监测布点的高度。例如,某一区域的空气污染现象非常严重,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一区域进行监测布点的时候,就可以将布点高度确定在1 m~2 m之间。如果该区域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那么就可以根据植物叶面的中心部位高度确定布点的定位高度。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技术要点

4.1 科学合理地选择监测对象

在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监测对象。而针对监测对象的选择,明确监测对象的选取标准是关键。例如,针对某一建设项目,应当明确规定其建设行为中排放污染物的标准,目的是降低或者避免出现违规排放、超标排放等问题,为污染物的合理监测与处理打好基础。近几年来,我国针对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制定并不完善,监测对象的选取标准也不够清晰。虽然提出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当以较大污染物为主要对象,但是针对较大污染物的评估标准却不够清晰,这样一来,实际监测工作的开展就会充满阻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的出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提高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的准确性与严谨性。而且,2008版的旧导则提出监测对象应当控制在5个以下。而2018版的新导则取消了这一限定,不再限制监测对象的数量,并且执行标准更加严格。这样一来,不仅明确了监测对象的选取标准,还提高了现状监测工作的严格性与标准性,可以让工作人员因地制宜地开展现状监测工作,保证现状监测工作质量。

4.2 高度重视监测频率的控制

在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和要求,对监测频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借此提高现状监测工作的准确性,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只有严格控制空气质量现状的监测频率,才能够将监测点周边的大气情况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空气质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针对监测频率的设置,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针对环境质量要求进行分析,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中的相关要求,对监测频率和监测时段进行设置,并对监测重点环节的控制予以高度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准确性,并对不同时段内的现状监测工作开展质量提供保证。其次,工作人员还要结合具体的现状监测情况,制定相应的现状监测技术机制,进一步强化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获取的精确性与有效性,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保证。

4.3 做好监测点位的布设工作

在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监测点位的布设工作,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监测数量的设计和布局进行科学的控制,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进行细化,对空气质量监测效率进行优化,对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予以提高。针对监测点位的布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风向、坐标的合理选择,对监测点进行细致的规划设计,提高监测点的代表性,确保其符合生态环保的目标。同时,对重点评价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如果发现监测点中某些位置不合理、不规范,则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提升现状监测工作质量。其次,在监测点位的布设过程中,还需要对考虑该点位在提高质量、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只有对这三方面的关系予以协调和平衡,才能够合理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并结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专业区域,对现状监测点位进行整合和优化,确保其在监测质量、监测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能够达到平衡。必要时,为了控制现状监测工作质量,可以适当地多设置一些监测点位。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现状监测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可以对监测点位的布设进行优化,降低电气环境影响评价成本,通过技术方面的有效投资,提高监测点位布设与控制内容的具体性。另外,还要对监测区域的大气环境特点和保护要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具体的监测点位,确保现状监测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更加合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空气质量现状的监测,在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应当按照2018版新导则中的相关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监测对象的合理选择、监测频率的有效控制,监测点位的合理布设。

猜你喜欢
布点环境影响监测点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对岐山县耕地质量定点监测地力变化的思考
新时代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监测布点浅析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
文化环境影响下的儿童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