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杰
(山东省郓城县双桥镇中心小学,山东 郓城)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当前学校课堂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意识。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家长仍然秉持“成绩为先”的教学理念,对品德教育不够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成效也不够理想。因此,面对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落实核心素养,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较低,不愿意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从长远来看,并没有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让学生更加疲惫,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和学生的沟通,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始终游离在课堂之外。除此之外,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天然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愿意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能够在课后主动向教师进行提问的更是寥寥无几。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体现教师对课程的控制作用,这将直接影响学习的进度和效率,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仍然采取单一的成绩评价形式。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这样错误的教育观显然已不适用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唯成绩论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时只会偏向于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考试中会考到的知识”,而不去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素养是否得到提升,这无疑是一种充满弊端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只会成为一个个“做题机器”,为了考试而学习。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必须保证教师有良好的素质。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上课表现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的教学印象。而教师的动作与话语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起到主导作用,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课堂水平,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而且,各个地方的教育水准有所不同,所以各个地方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这对学生的影响。组建教师团队时,必须把师德纳入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育水平做出综合性考核。
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使用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读某些能培养其道德与法治意识的书籍,并给予学生更积极的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扩大眼界,提高对外界的认知。为培养学生对有关材料的查阅能力,我们不但要定时地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料,而且还要在教学中将这些德育素材渗透其中,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
教学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否能清晰地感知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计划,提高学生的相关素养,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知识,落实主体性教学,树立“大教育”的理念。传统小学德育中,教师大多会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也就是通过讲“大道理”的形式来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极其落后的,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互联网环境的支撑下,我们应该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为学生树立“孝敬”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播放经典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让学生体会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参与故事的解读、讨论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习。例如,在“伸出爱的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寻一些有关残疾人的爱心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爱心故事会,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困难群体的艰辛,从而对残疾人以及社会上的困难群体有着更多的同理心,进而去学习如何关心他人。
1.利用信息技术转化教学文本,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打造一个充满情感和启发性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静态的文本素材转化为一些生动的文艺剧脚本,让学生积极表演,使学生能在这些文艺剧的表演中充分体会到其中深厚的思想道德意义和内涵。比如,在教学“叔叔阿姨辛苦了”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如可以让他们扮演一个警察的角色,假装自己正在巡逻;扮演一位早起打扫大街的清洁工;扮演一个护士的角色,照顾好每一位病人;饰演一个交警,在烈日炎炎下负责指挥过往的车辆,使交通秩序井然。通过此次角色扮演,学生对这些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遇到这些人时会发自内心地尊敬和崇拜他们。学生会自发地向他们表示致敬,从心底里深切感受和体会到了叔叔阿姨们在做这些工作时的辛苦。
2.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交流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交流,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语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然而受限于有限的空间与时间,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关注到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堂为每一个学生解答疑问。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这种尴尬的境况,利用互联网平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即使是在放学时间也能够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小学生普遍对教师存在一种敬畏心理,这导致很多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时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所面对的困惑和疑问。但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我发现学生就没有太大的顾虑,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很多便捷。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沉浸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情境,把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立体式的沉浸教学,使学生进入欢快的学习气氛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合理利用多媒体,能够把静态的文字化为动态的视频或直观的图片,弥补了传统板书教学静态、僵化的不足。多媒体教学有着极其丰富的视听资源,其生动、形象、真实、直观的特点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在教学“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火灾发生的视频。通过资料介绍,学生可以认识到火灾确实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感受到了火灾的恐怖与无情。显然经过这样直观的展示,学生对火都有了很强的畏惧心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特别注意用火、用电的规范性,防止火灾的发生。
学校应该大力营造法治宣传的良好氛围。为此,我们可采取挂法治教育横幅、贴法治教育海报,采用校园座谈会、广告牌和黑板报等方式,传播我国宪政精髓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运用晨读时机,分组进行“升国旗、朗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让宪政精髓深入人心”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讲法律小故事为主题的班会,并拍摄视频,这样能够较好地让学生掌握、理解和严格遵守法规,提升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当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和父母就常用法律知识点进行问答,努力成为“司法小卫士”。学校还应该主动举办未成年人法治专题讲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增强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应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突出家校教育。学校应做到加大对家校合作的组织与引导,丰富教师联合教学的方法,并利用班级QQ群与微信群,普及学校法律常识的规范化教育,每学期向父母派发法治宣传单,并要求父母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以增强家庭教学与校园法治教育的统一性与整合性。通过采取多样的法治教育举措,保证学校课堂中法治教育的有效进行。同时,我们要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法治教育做出努力。
在新时代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模式。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讲述了几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同仁提供一点新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