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凤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 漳州)
中华民族拥抱着辉煌灿烂的古诗词文化,中国也被称为“诗的国度”,古诗词情感表达充沛、意境深邃悠远、语言生动凝练。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应具有基本理解、鉴赏、评价古诗词作品的能力,从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审美感悟,丰富精神世界。由此,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部编版古诗词优秀作品的教学案例探讨,挖掘古诗词的深刻意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上发现古诗词之美,爱上中国古典文化,还小学语文课堂一片诗情画意。
目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重点教学内容,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过分地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渐疏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开阔视野,特别是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地强调古诗词的翻译,而缺少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以往片面化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将学生的情感价值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古诗词背景的理解,创设情境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科形成互动关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单向地传授学生知识,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对于课堂中的教学互动也无法发挥其真正效果,学生只是为了参与互动而互动,无法突出主体地位,因此造成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特别是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预习、表演朗诵、讨论、交流等活动。比如,在讲解白居易的《暮江吟》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诗人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以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对古诗词的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记忆更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学习和了解课外知识,通过互联网以及图书馆了解更多的古诗词,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自助查阅互联网或者询问教师,然后学生可以将了解的优秀古诗词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从而共同探讨古诗词的内容,教师在其中可以起辅助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进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导位置。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而言,即特点是将感性与理性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时,应积极创设课堂情境,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非常适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古诗词,还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与天性,发散思维,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适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助力小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小学生受到快餐文化、网络文学等亚文化的影响,不仅在日常口头交际中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甚至把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运用到作文表达中。同时崇尚个性的思潮盛行,小学生也难以理解古诗词语言表达方式,更不能对其进行赏析和评价,使得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加难以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就是希望学生能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语言艺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以诗歌语言为基础,让学生读懂诗词、运用诗词。以三年级下册白居易的《忆江南》为例,需要重点突出“红”“绿”两个颜色词在诗歌中的作用,体会江南春色浓艳之美。古诗词中许多作品因为一字一词的使用,使其成为千古绝句,备受推崇,古人“炼字”的本意是营造意境,引导学生从一个词语窥见整首诗歌的面貌,进而体会诗歌意象、情感、意境,从词语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上,通过炼字来感受诗情。例如,在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通过诗意语言带领学生体悟诗人的心境,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诗人向往田园宁静生活的真实原因,感受诗人的淳朴情怀。
一首好诗就像一幅图画,画意品悟,需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从诗歌中不断地品味意象,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将历史情境和日常生活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古诗词教学中创设的活动情境要真实具体,教师需要使用多样化的内容展示教材内容,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感受诗词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三年级上册中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多媒体素材:斜风细雨、花草树木、湖光山色、林间小路、江上船舶、荷花莲叶等。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电子屏幕上自行搭配,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讲述,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简单的图画,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品味诗歌的意境中,比传统只听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更能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这还远远不够,将诗词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表演的综合性形式,给学生一种全面、系统、完整的沉浸式体验。在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通过《经典咏流传》中凤凰传奇的创新演唱,学生可在听诗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构建江南春景图,体悟诗人的喜悦舒畅之情,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拓宽了诗歌学习的空间。
中国古典诗词以中国古典文化为背景,文化的融入能让古典诗词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在当今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汉语和中华文化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考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些“文化宝藏”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青少年是传承中华文化和担任历史重任的主力军,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呈现在课本上,更要蔓延到学生的内心,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精华。例如,在讲解白居易的《暮江吟》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牛李党政的政治动荡背景、白居易自求外任的个人失意背景。通过讲解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理解诗歌情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历史资料,文史结合,拓展古诗词学习空间。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用感性思维认识事物,因此古诗词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历史典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讲解王昌龄的《出塞》时,通过引入卫青奇袭龙城的历史故事,挖掘诗歌的爱国情怀。
实际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情诗境,而语文教学就是要使诗情画意重回课堂,学生并不是读不懂古诗词,讨厌学习古典文化,而是认为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离得太远,宏大的诗歌背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匹配,自然会畏惧古诗词学习。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海量的诗词教学资源结合诗歌教学本身特点,创新诗歌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时,引入翻译家许渊冲的译文,感受诗词跨文化交流的魅力,展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包容性;中国古典诗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紧密,教师应充分加以运用。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古今重阳节传统,收集重阳节的相关资料,将古典诗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学生形成对古诗词文化的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教师要注意收集、归纳、整理有关诗词教学的教学资源库,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角度搭建一个诗词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板块,摆脱对诗词学习的畏惧感。
古诗词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在教学中,教师必然会提到诗歌情感赏析的层面,小学阶段学生更倾向于用感性思维理解知识,因此能较好地理解、赏析古诗词。语言是诗歌情感表达的载体,目前由于古诗词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重点在语言表达层面,语文教师是古诗词教学的主体,用教师的感受替代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诗歌情感直接以结论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应基于这些古诗词,深入挖掘并感受诗词文化,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意蕴。以四年级上册中王翰的《凉州词》为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在诗歌的韵律中感悟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会诗人对河山安澜的追求;同时,古诗词教学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感悟女词人李清照深重的爱国之情;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体会诗人高适、豪迈、豁达的胸襟,这些真挚的字句,都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挖掘诗歌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首要目标是学生能从语音和词汇上解读诗词,中国古典诗词用词独具匠心,如果缺乏系统的语音、词汇、句法讲解,学生就无法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新时代下教师需要基于传统逐字逐句翻译、详细叙述的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出现的主要意象及其含义,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把外在体会到的美内化到感知层面,提升与诗人共情的能力,从而在之后的古诗词教学中形成感悟。
新时代下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核心素养。通过古典诗词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语言文字发展面貌,积累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多样的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获得语言文字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较强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通过感悟、体会、探究古代文学现象,提升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构建个性化古诗词储备库,从而能在日常生活语言输出时使用古诗词。
新时代下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从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课本知识向注重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转化,尤其强调了审美能力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学生看到古诗词时能快速进入审美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再单一匮乏,学生能将自身情感融入每一首诗歌各具特色的想象空间中,和教师的教学相辅相成。
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最佳驱动力,让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的实际价值,即在当今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体会、感悟、发现传统文化的智慧,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重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增加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时代性和生活性较强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或未来社会中的价值;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吸收和运用古诗词,主动获取和更新知识储备,用古诗词文化来滋养个人成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文化输出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诗词教学不只限于教师的口头讲述,首先,古诗词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引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表演的综合性形式,让学生在全面的诗词环境中沉浸体验古典诗词意蕴,加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快速融入古诗词的文化境界中。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真正让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开展古诗词教学为契机,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古诗词教学中多样化的内容能改变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升语文课堂的参与度,因此只有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古诗词文化教育的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语文课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舞台,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将诗情画意重回课堂,带领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肆意翱翔,让学生用自己的审美走进古诗词,保持个人独立的思考能力,发现古诗词的精华所在,那将是小学语文课堂理想的境界。面对不甚理想的教学现状,探索创新古诗词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接触诗词、理解诗词、热爱诗词将是一代代语文教师担负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