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华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建设路第三小学,甘肃 天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合唱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所以,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科学化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的合唱水平,帮助小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质量。
小学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鉴赏能力的基础课程,而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框架中的核心部分,但是从整体视角来看,部分学校在开展合唱教学期间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下文将针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作用展开深入探讨。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新时代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不但要求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简谱、声乐和乐器知识,还要求教师大力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演奏等方面的表现能力。知识培养属于理论类教学,而能力培养属于实践类教学,教师可以在两种教学模式的高度支持下,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然而合唱教学是音乐实践教学的关键载体,其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音乐合唱教学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简洁、不受约束以及门槛较低等优势特点,所以对第一次接触音乐课程的小学生而言,合唱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
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合唱的教学模式、方法与一般学科讲授式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前者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在音乐理论基础方面的实践水平及表现能力。合唱教学期间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合唱的方式将音乐教材中的系列曲目规范、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通常情况下,小学合唱歌曲类型和简谱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呈现出强律动性、快节奏感的基本特点。所以与一般知识传授教学模式相比,音乐合唱凸显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乐感,并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及艺术感。
开展音乐合唱教学期间,教师与学生需要保持统一、协调才可以规范、完整地演唱,确保获取良好的合唱效果。合唱教学选择题材、明确曲目、合唱组织、演奏和指挥等环节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并在反复磨合、推敲的情况下提高整体合唱水平,所以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两者的距离。
现如今,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推行素质教育相关政策要求,而音乐课程作为小学艺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合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促使其充分意识到音乐教学对自身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提升的重要作用,在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良好互动下可以深刻体会到音乐课程调节情感、减轻学习负担等功能,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更多的趣味和色彩。
首先,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和标准,并针对合唱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虽然部分小学及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对原有音乐课程作出增加课时处理,但是并没有加大音乐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多小学的音乐教学设备过于陈旧、单一,音乐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导致小学英语合唱教学的深化改革过于片面化。其次,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过度重视欣赏教学,严重忽视了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高校培养,导致小学生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对专业化的音乐实践技巧一概不通。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音乐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框架中的价值作用,也无法了解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天赋、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功能,始终将音乐课程作为无关紧要的“副科”,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小学合唱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部分小学合唱教学环节中,教师在组织协调前首先需要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演唱技巧及乐理知识,如基本发声办法和声乐原理等,但是此环节对学生的演唱表情、体态和姿势等加以约束,导致学生在开展合唱训练过程中无法保持正确积极的表演心态,出现我行我素的不良现象。其次,教师在划分不同层次学生的高低声部期间,往往采用传统的男低声部、女高声部的分配方式,并没有全面了解并渗透每位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兴趣爱好,小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无法获得一定的回应。另外,一些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期间,主要教学步骤始终是“领唱—跟唱—合唱”的基本模式,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率无法获得有效提升,最终的教学成果不够显著。
在开展音乐合唱教学期间,往往需要结合学生的声音特点合理划分为低声部和高声部,促使小学生各司其职开展合作训练,这也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在此期间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小学生自身歌唱水平较低,在合唱训练期间,对歌曲掌握程度不高,而且演唱水平参差不齐会导致整体合唱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出现声音杂乱、高低声部模糊不清等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无法通过纠正几个学生的问题消除合唱问题,还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种单调乏味的学习环境下原有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也消失殆尽。另外,因受到教学模式、方法的约束,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往往无法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身的表演特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师生间的配合默契程度随之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普遍偏低。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应试教育理念对我国小学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单纯地认为学生只有获得优异成绩、得到教师认可及表扬才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合唱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整体来看,小学生热情好动、活泼机敏,其更愿意投入多样化、发现式学习领域中,如果利用“灌输式”教学便会严重限制小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力。在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加以更新和优化,尽量采用丰富、多样、趣味的教学方式增添课堂的活力,这样也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开展《七子之歌——澳门》歌曲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快速投入音乐合唱情景中,教师可以对课程的教学方式展开科学化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展前为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故事、时代历史,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中国地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七子”的内涵。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此歌曲的示范演唱,并引导学生小声清唱加以练习。最后,为了引起学生在爱国情怀等思想感情的共鸣,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作者闻一多先生,并引导学生深层次感悟闻一多在此音乐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闻一多先生将澳门喻为一个期盼母亲、思念母亲的孩子,结合音乐作品中富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引领学生展开有气息支持的合唱发声练习,从根本上感受合唱的技巧和情感内涵。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积极性对提升合唱教学效率所产生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具有直观性、清晰性的基本特点,当小学生真心喜欢某一学科,便会投入全部的时间与精力展开深层次探究;当小学生对某一科目无法提起兴趣或没有任何学习欲望,即便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再强,也无法在根本上提升此学科的教学效率。兴趣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可以作为一座稳固性较强的桥梁建筑,其将学生与基础知识有效衔接,促使学生逐步迈向成功、正确的道路。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期间,需要重点关注对学生合唱兴趣的激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并挖掘符合学生特征的切入点,促使课堂展现出一定的生动性及活跃性,在兴趣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引起学生在思想方面、精神方面及情感方面的强烈共鸣。
比如,在开展《共产儿童团歌》教学时,教师为了在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引用小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对学生展开革命教育,促使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油然而发。在课堂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五角红星的图案,并在背景音乐的渲染烘托下,为学生讲解与红星相关的真实事迹,在红色故事情节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完全凝聚在课堂教学中,并对歌曲产生全新的情感体验。
声乐是学生最易于接受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合唱在声乐系统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音乐课堂的核心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教师积极引入多样化的器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器乐融入合唱教学中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强化学生关注力等促进作用。小学生对音乐的辨识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部分学生对演唱的音准无法精准掌控。学生在接触新的乐曲篇章时,教师可以应用口风琴、竖笛等乐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课程的魅力和感染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正确的音准和演唱节奏。学生通过器乐演奏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合唱水平,并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效用。
竖笛是生活中不常见的乐器之一,其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引用竖笛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合唱教学中,在小学生演唱歌曲低声部期间,教师便可以通过竖笛演奏高声部的旋律和节奏,增强整体合唱效果,促使学生深刻感悟和声的优美韵律。教师采用竖笛展开合唱训练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控演唱的协调感及旋律感,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切实提高合唱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及歌曲演唱能力。另外,口风琴是新课改要求加入的器乐之一,其对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演唱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升合唱教学效率的重要核心便是培养学生的音准把控水平。口风琴的加入可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声部的发声技巧及规律。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歌曲内容合理划分为齐唱、接龙唱和领唱等方式,促使学生在不同的声部中都可以获得一定的练习。在口风琴乐器的帮助下,学生的创作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并在掌握合唱节奏的同时提升自身演奏水平及合唱水平,对活跃音乐课程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等均有一定的作用。
1.合唱呼吸训练
合唱呼吸训练是合唱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合唱过程中的合理化呼吸频率可以促使学生熟练掌控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呼吸训练的重要内涵所在。呼吸训练可以在根本上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气息支配,避免在演唱阶段中出现声音不足、呼吸急促或力度不够等问题,合理化的呼吸分配可以帮助学生在集体合唱训练期间保存足够的体力,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正确呼吸训练期间,学生需要保证鼻腔与口腔同时呼吸,且保障呼吸力度不可过高。呼吸保障合唱效果、提升合唱效率的主要力量,在合唱教学期间,如果部分学生的呼吸缺少统一协调性,便会导致整个合唱效果出现不整齐、不自然的现象。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期间,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促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下形成规范性、合理性的演唱气息。
2.合唱姿势训练
歌曲合唱期间,一致化、规范化的姿势可以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增强合唱效果的重要部分。合唱训练期间,教师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始终保持上身直立的状态,面部呈现微笑且放松的神情。合唱成员只有保持统一不变的姿势才可以提高合唱的效率和质量。合唱姿势与整体发生效果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学生保持姿势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的发生部位相对统一,从而提高合唱训练的整体效率。
3.合唱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正确唱歌方法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督促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保证字正腔圆,具备良好的起声和母音状态,只有这样才可充分体现出合唱的影响力和表现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发声方法,实现合唱声音的悠扬、和谐。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核心部分,对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核心音乐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期间,需要全面考虑合唱的复杂性及综合性,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基础水平,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合唱教学效率。改革合唱模式、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手段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这才是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