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遥遥 吴大平 农云伟 黄慧明 冯爱萍 陈春明
(广西国有博白林场 广西玉林 537600)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积极发展林业事业,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经营质量,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木材、能源和林副产品,而且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林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如何提高林木平均单位产材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木材,一直是人们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桉树为代表的速生造林树种生长迅速、主伐周期短、收益快;以松树为代表的针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两种树种混交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木材,同时,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桉树具有速生丰产、主伐周期短、投资收益快等特性。松树是材脂兼用的经济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在我国南北地区均有广泛分布。
2007年,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在场属公武分场1林班(海拔310~485 m)开展桉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试验。马尾松×桉树混交方式为带状混交,比例3∶1。混交林和纯林营造林、抚育、施肥、管护等措施均保持一致,每年施肥1次、抚育2次。2013年8月份,对试验区各类型树种的胸径、树高进行调查分析,计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等。结果显示,松×桉混交林中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均大于桉树纯林,分别高出1.4、4.5 cm,混交林总蓄积量比桉树纯林蓄积量提高了14.46%。与松树纯林相比,松×桉混交林松树纯林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较大,混交林表现优势较为明显[1]。
分析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ylla)×杉木、巨尾桉×马尾松人工混交复层林的生长情况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巨尾桉×杉木、巨尾桉×马尾松混交复层林能有效提高桉树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桉树混交复层林形成的独特林分结构提高了林下植被多样性,明显改善土壤理性结构,有效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平衡,显著提高土壤肥力[2]。
通过近10年松桉混交林数据分析,与纯林相比,混交林生长效应优势显著,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解决经营收益周期矛盾,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3]。
通过研究巨尾桉×马尾松混交林,结果表明,混交林无论是林木生长效益上,或经济、生态效益上,都优于相应纯林[4]。
1.3.1 生长习性相似
桉树生长快、成林成材快、轮伐周期短,喜光、喜温、喜湿、耐热,适宜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生长。松树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分布,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等条件,分布不同类型的松树。桉树和松树生长习性比较相似,为松×桉混交提供优势条件。
1.3.2 立地条件互补
桉树生长周期为8~10年,生长旺盛期为第1~5年;松树生长周期为25~30年,生长旺盛期为第5~20年。桉树由于速生性,在生长盛期需要大量水、肥、光、热等供应,而此时松树正处于生长缓慢期,对水肥、光照等要求不高,桉树能为松树幼龄期提供庇荫条件,松树针形叶有一层蜡质角质层,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水性强,具有较强抗旱性,松×桉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土壤中水分、养料,促进两树种生长。桉树第一次采伐后,松树进入生长旺盛期,林地内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任其生长。通过加强后期经营管理,及时进行抚育施肥,桉树萌芽林可以继续生长,在松树采伐前,能够采伐2~3次桉树,增加林地木材产出能力,极大地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1.3.3 减少病虫害影响
混交林病虫害发生率比纯林少得多,松树纯林中松毛虫、松材线虫等危害大,一旦发生,涉及面积较广、防治难度大;混交林各树种间在无形中相互形成天然病虫隔离带,能较大程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1.3.4 改善土壤结构
各树种根系能够在土壤中相互穿插,充分利用空间、水、肥、养分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产力。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Miq.)是常绿乔木,生长较快且萌芽力强,是我国南方优良阔叶树种。马尾松适应性强,能生长在干旱瘠薄的山脊上,一度成为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方有广泛分布。
调查7年生红锥×马尾松混交林及其纯林,结果显示,红锥×马尾松混交能显著促进林木生长,提高造林保存率和林分生产力。7年生混交林分中,红锥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比红锥纯林分别高出12.5%、11.7%、38.7%,混交林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红锥纯林高出42.7%、14.6%。同时,混交林木材材质和林分质量较纯林优,林分抗逆性强,土壤改良效果好,对抑制火灾发生、蔓延等有良好作用,是一种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者合一的混交林组合[5]。
将马尾松×红锥按7∶3呈星状进行混交,造林密度2500株/hm²,两混交树种间关系协调,空间布局合理,林分显示出较强的抗逆性,能够进一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较大程度地提升各混交树种的生长、生产能力[6]。
对比分析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的林冠结构和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混交林分中两树种的林冠是镶嵌分布,混交林林分总叶量比马尾松纯林高40.2%,林冠长比马尾松纯林高69.13%,透光率比马尾松纯林高26.35%~66.62%,叶面积指数比马尾松纯林高64.59%,说明混交林比纯林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林分生物生产力[7]。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按1∶1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的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混交能促进马尾松和红锥的生长,特别是促进了马尾松的胸径生长;混交林分种间关系协调,马尾松生长没有受到处于林冠上层的红锥影响[8]。
2.3.1 改善林木生存环境
红锥属中偏阴性树种,马尾松属阳性树种。在生长前期,马尾松能够提供良好的避荫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红锥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2.3.2 提高林地土壤肥力
马尾松保水能力较差,因此,马尾松纯林林地干燥,枯枝落叶难被分解,整个林地土壤理性结构改良效果不佳,而红锥枝叶枯落物较多,比较容易腐蚀分解,林地土壤中有机物显著增多,微生物更加活跃,减少林地水分流失,为树木营造良好生长条件。因此,红锥×马尾松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肥力,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
2.3.3 提高林分质量
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各树种间没有明显种间竞争关系,能有效促进营养空间的合理利用与分配;相比于纯林,混交林抗逆性更好,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5]。两树种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减小树干的尖削度,使整体林分形成良好杆形,杆形通直饱满,其林分质量和出材量也大大提高。
以马尾松为代表的针叶树种分别与桉树为代表的阔叶速生树种、红锥为代表性的阔叶慢生树种进行混交,能实现立地条件互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混交林分种间关系协调,提高林分生长力,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等。阔叶速生树种生长较快,针叶树种生长较缓慢,两者的生长旺盛期和成材期不同,形成复层林结构,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林业经营持续增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